天天看点

抗战时发现这种动物,为何宁先停火也要将它击毙?血的教训终不忘

动物,永远是人类的好帮手。在现代社会中,金毛、拉布拉多、边牧等犬类,经过人们专业的训练之后,成为了导盲犬,帮助盲人。不过如今这是和平年代,那么在古时候,那个战乱多的年代里,比如常见的骑兵的坐骑就是马,或者蚩尤的坐骑大熊猫征战沙场。

抗战时发现这种动物,为何宁先停火也要将它击毙?血的教训终不忘

所以说在一场战斗中,左右一场战争的局势居然在于动物,其实一点也不夸张。抗战时发现这种动物,战士们宁先停火也要先将它击毙的,这又是为何?曾经血一般的教训终不忘。

古时的中国,就有“信鸽传书”的故事。当时的古人可不像现代人这般的通信便捷,古人与思念的人相隔千里,只能靠书信或者飞鸽传书来通信。

抗战时发现这种动物,为何宁先停火也要将它击毙?血的教训终不忘

狗认家,鸽认巢,所谓的飞鸽传书就是利用鸽子认巢的本能,将本来养在家中的鸽子带到别处,再从这个地方放飞,让鸽子飞回到原来的巢中。当然这些都是要经过训练的。

抗战中,日本就利用这些信鸽来传递机密,这还要从1901年说起。

1901年,当时清廷与日本的关系还未恶化,日本就向清廷购买了三百来只军鸽。这种鸽子在我国数量极多,所以三百来只军鸽对清廷来说也不在胯下。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些军鸽却成了往后抗战中的一大隐患。

抗战时发现这种动物,为何宁先停火也要将它击毙?血的教训终不忘

之后日本将这些买来的军鸽迅速培养,还不断地从德国等的国家购买鸽子,到了1931年的时候,日本军鸽的数量已经有上万只。要知道,战争中最机密的就是情报了,但要保护好这些情报是个大问题。

当时日本军队很聪明,知道电报或者通信设备会有被截胡的可能,所以他们选择了最常见的军鸽来传递消息。抗战中,日本军营附近出现了不少鸽子,这些在我国很常见的鸽子恰巧最不引人注目,老百姓见了还以为日军没啥吃了,整天吃鸽子肉。

抗战时发现这种动物,为何宁先停火也要将它击毙?血的教训终不忘

后来日本在南京的军鸽管理所被当地人发觉,这才得知,原来日军传递情报是用鸽子,而且这些鸽舍分布在我国的各个领土上。谁能想到这种常见的鸽子带着重要的信息?大家的注意都放在了如何消灭敌人,或者日军是用电报、电话来传递情报的。

抗战时发现这种动物,为何宁先停火也要将它击毙?血的教训终不忘

知道了军鸽的作用,中方士兵和当地的老百姓当然要想办法处理这些棘手的隐患。士兵在打仗时宁先停火也要将这些军鸽击毙,老百姓也自愿加入进来,民间甚至搞起了消灭鸽子的活动。所谓不能打日本人,那就打掉这些日本的军鸽,断了日本传递消息的“工具”来“解气”。

抗战时发现这种动物,为何宁先停火也要将它击毙?血的教训终不忘

可是鸽子飞得极快,人的手速始终赶不上鸽子忽闪的翅膀,再加上鸽子数量巨多,难免有漏网之鱼。为了避免这些食物,作为民间打鸽子队的队长就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直捣黄龙”。队长假装恭维日军,经常给他们送一些吃食,长久以来也就和日军混了个脸熟,趁着日军一不留神,他就混进了军鸽所里面,并且给鸽子的水里下毒。

抗战时发现这种动物,为何宁先停火也要将它击毙?血的教训终不忘

一时间,鸽子中毒,让日军损失惨重,断了不少他们用军鸽传递信息的方法。后来中方将南京夺回,日军撤退后,这些鸽子扔在管理所中,当地的老百姓高兴地冲进去,将鸽子抱回家。这些鸽子很多成了百姓们的吃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