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時發現這種動物,為何甯先停火也要将它擊斃?血的教訓終不忘

動物,永遠是人類的好幫手。在現代社會中,金毛、拉布拉多、邊牧等犬類,經過人們專業的訓練之後,成為了導盲犬,幫助盲人。不過如今這是和平年代,那麼在古時候,那個戰亂多的年代裡,比如常見的騎兵的坐騎就是馬,或者蚩尤的坐騎大熊貓征戰沙場。

抗戰時發現這種動物,為何甯先停火也要将它擊斃?血的教訓終不忘

是以說在一場戰鬥中,左右一場戰争的局勢居然在于動物,其實一點也不誇張。抗戰時發現這種動物,戰士們甯先停火也要先将它擊斃的,這又是為何?曾經血一般的教訓終不忘。

古時的中國,就有“信鴿傳書”的故事。當時的古人可不像現代人這般的通信便捷,古人與思念的人相隔千裡,隻能靠書信或者飛鴿傳書來通信。

抗戰時發現這種動物,為何甯先停火也要将它擊斃?血的教訓終不忘

狗認家,鴿認巢,所謂的飛鴿傳書就是利用鴿子認巢的本能,将本來養在家中的鴿子帶到别處,再從這個地方放飛,讓鴿子飛回到原來的巢中。當然這些都是要經過訓練的。

抗戰中,日本就利用這些信鴿來傳遞機密,這還要從1901年說起。

1901年,當時清廷與日本的關系還未惡化,日本就向清廷購買了三百來隻軍鴿。這種鴿子在我國數量極多,是以三百來隻軍鴿對清廷來說也不在胯下。可是萬萬沒想到,這些軍鴿卻成了往後抗戰中的一大隐患。

抗戰時發現這種動物,為何甯先停火也要将它擊斃?血的教訓終不忘

之後日本将這些買來的軍鴿迅速培養,還不斷地從德國等的國家購買鴿子,到了1931年的時候,日本軍鴿的數量已經有上萬隻。要知道,戰争中最機密的就是情報了,但要保護好這些情報是個大問題。

當時日本軍隊很聰明,知道電報或者通信裝置會有被截胡的可能,是以他們選擇了最常見的軍鴿來傳遞消息。抗戰中,日本軍營附近出現了不少鴿子,這些在我國很常見的鴿子恰巧最不引人注目,老百姓見了還以為日軍沒啥吃了,整天吃鴿子肉。

抗戰時發現這種動物,為何甯先停火也要将它擊斃?血的教訓終不忘

後來日本在南京的軍鴿管理所被當地人發覺,這才得知,原來日軍傳遞情報是用鴿子,而且這些鴿舍分布在我國的各個領土上。誰能想到這種常見的鴿子帶着重要的資訊?大家的注意都放在了如何消滅敵人,或者日軍是用電報、電話來傳遞情報的。

抗戰時發現這種動物,為何甯先停火也要将它擊斃?血的教訓終不忘

知道了軍鴿的作用,中方士兵和當地的老百姓當然要想辦法處理這些棘手的隐患。士兵在打仗時甯先停火也要将這些軍鴿擊斃,老百姓也自願加入進來,民間甚至搞起了消滅鴿子的活動。所謂不能打日本人,那就打掉這些日本的軍鴿,斷了日本傳遞消息的“工具”來“解氣”。

抗戰時發現這種動物,為何甯先停火也要将它擊斃?血的教訓終不忘

可是鴿子飛得極快,人的手速始終趕不上鴿子忽閃的翅膀,再加上鴿子數量巨多,難免有漏網之魚。為了避免這些食物,作為民間打鴿子隊的隊長就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直搗黃龍”。隊長假裝恭維日軍,經常給他們送一些吃食,長久以來也就和日軍混了個臉熟,趁着日軍一不留神,他就混進了軍鴿所裡面,并且給鴿子的水裡下毒。

抗戰時發現這種動物,為何甯先停火也要将它擊斃?血的教訓終不忘

一時間,鴿子中毒,讓日軍損失慘重,斷了不少他們用軍鴿傳遞資訊的方法。後來中方将南京奪回,日軍撤退後,這些鴿子扔在管理所中,當地的老百姓高興地沖進去,将鴿子抱回家。這些鴿子很多成了百姓們的吃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