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歲娃娃兵扛槍打鬼子,被美國記者拍下,70年再看當年,潸然淚下

12歲娃娃兵扛槍打鬼子,被美國記者拍下,70年再看當年,潸然淚下

願中國青年都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熱,發一分光,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魯迅

十年抗戰,烽火連天,無數英雄壯士奔赴前線保家衛國。也許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

無法了解那個時代的困苦

,但泛黃的老照片卻無言地記錄了發生過的一切……

翻閱曆史的檔案,黑白色的照片昭示着過去的苦難,人們的印象裡,戰争時代總是苦不堪言的,

像嚴冬的寒風,凜冽而刺骨

,但是有一個中國娃娃兵的燦爛笑臉,仿佛帶來了溫暖的春天。

小小少年初長成

1931年,陳友禮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中,1歲時母親患病離世,父親再婚之後便抛棄了幼小的他,從此陳友禮成為了孤兒,隻能跟着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

老人更是沒有能力撫養,是以他不得不靠乞讨為生。

12歲娃娃兵扛槍打鬼子,被美國記者拍下,70年再看當年,潸然淚下

可生活還要繼續,之後他跟随着難民的大部隊來到了雲南,

還機緣巧合地認了第5軍200師的一個馬夫為"幹爸"

,在幹爸的影響下,打敗敵人保衛祖國的夢想在小小的陳友禮心中紮了根。

1942年,年僅11歲的陳友禮萌發了參軍的想法,但由于年齡太小,部隊沒有要他,第一年的投軍以失敗告終,但是陳友禮沒有放棄。第二年,征兵的長官再次來到畢節征兵,陳友禮

抓住機會苦苦哀求道:

"我是個孤兒,不要看我年紀小,我特别勤快,求你們帶我走吧,不然我就要被餓死。"

最終,征兵的長官被他感動,于是陳友禮成功進入部隊,成為了一名勤務兵。即便一開始每天隻能洗洗衣服做做飯,也并不能夠上前線殺鬼子,但能夠吃飽飯對陳友禮來說

就是最滿足的事

了。

多年的部隊生活使他

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

,到後來戰争打響,娃娃兵照樣帶着卡賓槍和戰友們出生入死,捍衛疆土。

12歲娃娃兵扛槍打鬼子,被美國記者拍下,70年再看當年,潸然淚下

鏡頭記錄小英雄

1944年,一位美軍攝影記者來到了陳友禮所在的連隊,為了記錄戰争的原貌,記

者打算挑選幾位士兵來配合拍攝

,陳友禮說:"當時美國通信兵是和我的連長講,我也在場,但我不曉得他來做什麼。

和他來的還有一個人,背着三腳架和吃的東西。後來我才知道他們是來給我們照相,

當時那裡當兵的也不止我一個人

,有四五個,但他們和連長說要給我照一張。"

為了使照片

看起來更加真實

,美國記者找了很多裝備給他裝扮,随着快門的咔嚓一聲,豎着大拇指,挂着燦爛笑容的陳友禮被定格在了灰暗的歲月中。

12歲娃娃兵扛槍打鬼子,被美國記者拍下,70年再看當年,潸然淚下

陳友禮老人回憶當時脖子上挂的幹糧袋裡

還裝着兩個饅頭

,是以幹糧袋看上去不平整;身上的水壺一個自己的,用來裝水,一個連長的,用來裝辣椒面和鹽巴的;帽檐有折痕是因為下雨的時候帽檐會塌下來把眼睛擋住,是以折起來就不會塌了……"

拍攝結束後,他得到了美國記者

贈送的兩塊餅幹作為獎勵

,但直到記者離開,陳友禮也沒有見到自己的照片。多年後,抗戰結束,陳友禮回到了家鄉成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曾經的坎坷歲月不被提起,也漸漸吹散在了風中……

老兵回憶往昔事

後來的某一天,一位貴州志願者在網上看到了這張娃娃兵的照片,便想起了陳友禮老先生曾經遺憾沒有自己在抗戰時期的照片,于是志願者決定翻拍這張經典照片,送給老人作為紀念。當照片送到陳友禮的手中時,他

潸然淚下

,并激動地說:"這個人就是我,是美國人給我拍的!"

12歲娃娃兵扛槍打鬼子,被美國記者拍下,70年再看當年,潸然淚下

在場所有人都震驚了,志願者說:"雖然我們一下子都沒辦法完全相信,但有一點我相信,

就是老人的那種感情是絕對僞裝不出來的。

"随後有記者來到陳友禮的家中求證,陳友禮還解釋說:"豎起大拇指是'頂好'的意思,見到美國人這樣做他們就很高興。

不隻是這次我這樣,在昆明時有很多美國人,我見到他們就跷起大拇指說'頂好'!"陳友禮回憶自己第一次參加實戰的經曆,他

清晰地記得當時的場景

:"當時是敵人守山,我們攻山,但我們有個問題,就是後勤不足。到了後來,我們手榴彈也沒有,槍榴彈也沒得,子彈也打得差不多了。我估計當時日本人也看出來了……"

他講述了那時的戰火連天,慘死的戰友,以及很多很多那個戰争年代的事情,也許是

因為那段峥嵘歲月裡同樣埋葬着他的青春

。陳友禮在抗戰結束後,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老人說:"國難期間,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挽救我們的祖國,這一點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變。"

12歲娃娃兵扛槍打鬼子,被美國記者拍下,70年再看當年,潸然淚下

老人還模仿着當時的自己,

豎起大拇指,再次拍下了七十年後的自己,

這場跨越風雨的對話,見證的是一個國家面對危難時的民族脊梁!

七十年的坎坷與曆練,造就了如今風采依舊的铮铮鐵骨,鬥轉星移,萬物變遷,不變的是他對祖國的熱愛。

無論什麼時代,總有人為了保衛這片熱土的安甯抛頭顱,灑熱血。疫情的爆發使得我們人心惶惶,但總有一批又一批的醫護人員奔往抗疫前線,

救死扶傷,拯救國人于水火之中

。其實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希望我們都能像陳友禮老先生一樣,也如魯迅先生所說,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文史旺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