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平之戰後,白起放走240娃娃兵,想震懾趙國,卻想不到是以而死

唐朝詩人白居易在《太原白氏家狀二道》中寫道自己的祖先白起:後非其罪,賜死于杜郵。秦人憐之,立祠廟于鹹陽,至今存焉。他認為自己的祖先白起是冤死的,而關于白起之死,也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的認為是範雎嫉賢妒能;有的認為是秦昭王聽信讒言,賜死白起;有的認為是秦昭王覺得白起是舅舅的手下,并不信任他,想殺他來掌控軍隊;這些所有的看法都來自一個源頭: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後,白起放走240娃娃兵,想震懾趙國,卻想不到是以而死

長平之戰後,白起為何不急行軍至邯鄲,而是放回240娃娃兵,讓趙國有防備?

“兵貴神速”曆來是将軍們所推崇的。因為速度快,會讓敵人來不及防備,進而掌握戰争的主動權。毛主席認為戰争中雙方争奪的主要目标就是戰争的主動權,正是在這個思想指導下,紅軍才能牽着敵人的鼻子走,打出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燕國樂毅正是趁着齊國被聯軍打敗,然後集中兵力,直撲齊國首都臨淄,實作了“一口氣連下七十餘城”的成就,差點就将齊國滅國。

白起如果複制樂毅,是很容易成功的。前邊敵方主力都被打敗,而白起的勝利更大,因為他把趙軍幾乎都活埋了。然後燕國的軍隊實力在各諸侯國中并不怎麼樣,而秦之銳士的戰鬥力是有目共睹的,比起樂毅時的燕軍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長平之戰後,白起放走240娃娃兵,想震懾趙國,卻想不到是以而死

為何白起卻放回240名趙國娃娃兵,這也間接讓趙國有了準備。若是為了震懾,那麼直接率軍攻到邯鄲,然後放上趙括的人頭,不是更能起到效果嗎?

這個從後來白起給秦昭王的報告中可以找到原因,裡面提到“秦卒死者過半,國内空”。雖然長平之戰秦國勝利了,但是秦軍也損失很大。可見,趙括并非庸才,而是被黑了2000多年。

讓疲憊的秦軍再打邯鄲,勝率并不大。是以白起玩起了心理戰,他放回了240名趙國娃娃兵,借他們的口來宣傳秦軍的強大和可怕。他想讓趙國感到恐懼,讓趙國在面對自己的兵鋒時連刀都不敢拿起來。然後自己就可以以微小的代價攻下邯鄲。

長平之戰後,白起放走240娃娃兵,想震懾趙國,卻想不到是以而死

電視劇《連城訣》中血刀老祖對戰“落花流水”四兄弟,在憑着雪山地利,将其中三兄弟打得兩死一殘廢,隻剩下完好的花鐵幹。而血刀老祖此時已經力盡,隻要花鐵幹上去一槍,就可以殺了血刀老祖。這時,血刀老祖卻裝出很兇惡的樣子,對花鐵幹進行各種恐吓,花鐵幹吓破了膽,在對血刀老祖的恐懼下,投降了。

白起的做法和血刀老祖類似,不過,白起不明白在極端環境下的人性。而他日後的悲劇也是來源于此。

人恐懼到極點便是憤怒

人恐懼到極點就是憤怒,長平之戰的結果雖然讓趙國恐懼,但也讓趙國憤怒。趙國召集邊疆軍隊回到邯鄲,準備防守邯鄲。同時其他國家也對秦國産生了恐懼心理,尤其是挨着秦國的南韓和魏國。

南韓和魏國認為老秦把老趙投降的軍隊都埋了。若是老趙被老秦滅了,那接下來不就是自己嗎?到時自己的下場或許比老趙還慘。自己平時對老秦還是不錯的,結果老秦還要滅了自己,這怎麼忍得下去。他們花重金派蘇代去秦國遊說範雎,希望能阻止秦國攻下邯鄲。若是不行,就要出兵支援趙國了。這也是後來趙國邯鄲被圍時,請求魏國出兵,魏王開始就答應了。但是沒有足夠的壓力,憤怒的持續效果是有限的,後來秦國一威脅,魏王又慫了。這讓魏國的信陵君很是憤怒,因為自己的姐姐是趙國平原君的妻子。是以才有了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

長平之戰後,白起放走240娃娃兵,想震懾趙國,卻想不到是以而死

範雎和秦昭王一說,秦昭王也是犯難。很多人認為秦昭王此時的決策不明,其實秦昭王是心裡有數的。長平之戰,秦國的損失秦昭王也是看在眼裡。若是能拿下邯鄲嗎,自然無事。若是拿不下,那秦國可就虧大了。

在權力的遊戲中,政治家的第一選擇是穩。不如見好就收,讓趙國割地賠償,又不用耗費兵力,這不好嗎?秦昭王基于這樣求穩的考慮,選擇讓白起撤軍,和趙國談判。這樣的決策或許讓現在的我們惋惜,但是作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這樣的決策是沒有問題的。看三國時,諸葛亮否決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以及李世民三征高句麗時否決了李道宗的冒險計劃,我們也就不難了解秦昭王了。

事情若是按秦昭王的設想進行,那麼也沒有後來的幺蛾子。不過,趙國是很憤怒的,軍隊被活埋,還要割地。趙國索性放開了,城池不給秦國,而是給齊國,我不好過,秦國也别想。

本來秦昭王正美滋滋地等待接收城池,結果,趙國把城給别人了。這讓秦昭王怎麼忍,相當于秦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果被趙國耍了,到手的鴨子飛了。若是沒有表示,他就要成為六國的笑柄了。還有,若是趙國這麼幹,秦國沒有表示,那其他國家也這麼幹,秦國何時才能一統天下?

是以秦昭王是必須要打趙國來找回場子的。白起從軍事的角度看,認為此時打邯鄲不利。因為長平之戰是秦國和趙國兩個國家的戰争。而這次是秦國對陣趙國和齊國,甚至其他國家也有可能卷進來,對付秦國。從軍事的角度來說并沒有錯,但是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白起錯在不該公開宣揚。

若是秦國能赢,白起自然沒事,還會襯托出秦昭王的偉大。而若是秦國輸了,白起自然就是悲劇了。

白起之死讓王翦明白為将者,不僅要懂軍事,更要懂政治

白起之死讓秦國很多人為他惋惜,也讓另一秦國将領王翦明白他也要學習下政治了。是以後來王翦遇到伐楚和秦始皇意見不一的問題時,沒有像白起一樣硬扛到底,而是順着秦始皇的台階下。同時還向秦始皇要地要錢,讓秦始皇對他放心。

長平之戰後,白起放走240娃娃兵,想震懾趙國,卻想不到是以而死

王翦也明白人恐懼到極緻就是憤怒,是以當他率領60萬大軍攻打楚國時,并未急于和楚軍決戰。因為楚國此時已到了滅國的邊緣,士兵都是憤怒狀态,即便自己有60萬大軍,也不見得讨得了好處。

他讓士兵們該休息休息,不和楚軍決戰。随着時間,楚軍的憤怒值也一直在下降。最後,王翦瞅準機會,一波團戰,拿下了楚國。

可以說,白起的失誤成就了王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