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張娃娃兵老照片走紅網絡,83歲老人一眼認出後淚流不止:這是我

辛棄疾曾在詩中寫道:“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在戰亂的年代裡,很多将士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體會到了行軍的辛苦和戰争的殘酷,在本該無憂無慮的年齡裡,他們卻已經披甲執銳,走上了烽火連天的戰場。

一張娃娃兵老照片走紅網絡,83歲老人一眼認出後淚流不止:這是我

在美國國家檔案館裡,就儲存着一張抗戰時期中國娃娃兵的照片,照片裡的小男孩看起來不過十歲出頭,卻跟着行軍的隊伍一路奔波,還不忘在鏡頭前擺一個大拇指的手勢。戰争和孩子純粹的笑臉,讓畫面富有沖擊感,也仿佛能把人瞬間拉回那個動亂的年代。

2012年,貴州關愛抗戰老兵活動正式啟動,80多歲的老兵陳友禮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得到了一本美國刊印的中國抗戰老照片集,其中就包含了那張娃娃兵的照片。當他顫巍巍地翻閱這些老照片時,目光突然定格到了其中一張之上,接着忍不住紅了眼眶。他用顫抖的手指指着那張最矚目的娃娃兵照片,對志願者說:“這就是當年的我啊……”

一張娃娃兵老照片走紅網絡,83歲老人一眼認出後淚流不止:這是我

原來陳友禮在10歲時就遭遇了父母雙亡的悲慘境遇,幼小的他隻能淪為乞丐。在過了兩年乞讨生活之後,在1943年時他遇到了前來征兵的第5軍200師,先是軍中的一位馬夫對這個小乞兒動了恻隐之心,留他在軍中幫忙放馬混口飯吃,接着一位連長又收留他當了200師的小勤務兵。

一張娃娃兵老照片走紅網絡,83歲老人一眼認出後淚流不止:這是我

由于他年齡太小,戰士們都很照顧他,危險的事絕不讓他做,隻讓他在部隊裡做些雜事。後來陳友禮又跟着部隊訓練了8個月,在1944年時,13歲的小男孩終于随部隊走上了戰場。雖然年齡小,但陳友禮先後随部隊參加過不少戰役,專門負責後勤工作,如怒江惠通橋保衛戰、攻松山、龍陵、黑山等等。

在1944年11月時,陳友禮所在的連隊裡來了一個美軍攝影記者,他希望能拍攝最真實的中國軍隊場景。後來年齡最小的陳友禮就被選中成為了“小模特”,拍下了這一張經典的娃娃兵照片,還得到了兩塊餅幹作為謝禮。隻可惜那個年代通訊不便,美國記者拍完照就離開了,是以陳友禮一直沒有見過自己的照片。

一張娃娃兵老照片走紅網絡,83歲老人一眼認出後淚流不止:這是我

戰争結束後陳友禮回到老家,重新過上了普通農民的生活,那件戰争中的小插曲也被他忘到了腦後。直到在期刊上看到這張照片,記憶的閘門才被緩緩打開,老人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不斷的年代裡。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70多年,但陳友禮老人對當時的情形還記憶猶新。他如數家珍般講述着照片的細節,比如因為當時分發的帽子太大,他就把新舊帽子都疊在了腦袋上,是以照片裡有兩個帽檐;他身上的水壺一個是自己的,一個是連長的,連長的水壺裡裝着鹽巴和辣椒……

一張娃娃兵老照片走紅網絡,83歲老人一眼認出後淚流不止:這是我

随着老人的講述,那些峥嵘歲月仿佛就在眼前。無論戰争已經過去了多少年,這些抗戰老兵們始終值得我們尊敬,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捍衛我們的國家,他們永遠都是最可愛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