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萬個!今年将再增充電樁添便利實惠

1萬個!今年将再增充電樁添便利實惠

過去一年,很多新能源車主發現,在上海充電越來越友善。從機關、商場到社群家門口,充電樁逐個湧現。圖為2021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車使用充電樁快速充電。 圖/視覺中國

傍晚,車主姚先生回到普陀區真光新村第九小區後,把新能源車開至共享充電區,用手機啟動充電程式。不需要搶車位,也不用擔心價格,這個設在小區裡的充電樁讓居民感到便利又實惠。“以前隻能在外面充電,每度電1.98元起,還要額外付停車費;現在小區裡直接充,每度電僅1.04元,真的好用!”

截至去年底,上海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62萬輛,在全國各城市居首;累計建成各類充電樁超50萬個,全市車樁比約為1.3∶1,在國内處于領先水準。

記者昨天從市交通委獲悉,根據2022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今年還将新增1萬個公共(含專用)充電樁和10個計程車充電示範站;推進提高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覆寫率,緩解節假日充電擁堵,緩解裡程焦慮;同步支援既有充電設施“慢改快”,提高全市充電樁有效使用率。

多措并舉“盤”出充電樁

真光新村第九小區的3個共享充電樁是作為試點新近安裝的。加裝阻力小、程序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建設過程與小區綜合修繕同步進行。通過綜合修繕改造,小區公共空間品質提升了,更重要的是,還在螺蛳殼裡做道場“盤”出100個車位,居民自然喜笑顔開,由此這3個共享充電樁的落地,也異常順利,居民們一緻舉手贊成。

過去一年,很多新能源車主發現,在上海充電變得越來越友善。如今,從機關機關、商場酒店、高架橋蔭空間、公共停車場到社群家門口,星羅棋布的充電樁逐個湧現,大大緩解了車主的“裡程焦慮”。

去年10月,虹莘路充電站正式對外開放,這是久事公交集團首座對社會開放的充電場所。承接營運維護任務的現代交通公司,制定了“日間以充電為主、夜間以補電為主”的營運方案,保障白天60個終端對外營業,夜間至少20個終端對外營業。截至目前,該充電站每日充電車輛相比去年10月增長一倍有餘。現代交通新能源供電分公司經理張華介紹,在不影響夜間公共汽車輛充電的情況下,最大限度滿足了普通市民的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去年底,中石化新煉加油站啟用了首座充換電一體化示範站。建立成的站點加油區域與充換電區域獨立設定,場地大、車輛進出便捷,單日可滿足500輛新能源車的充電需求。

治理僵屍樁、油車占位,公共充電樁也有“星級評定”

去年9月,上海新能源車銷量占比高達47.19%,遠高于全國10%的平均水準,接近全球最高水準。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充電裝置行業的同步疊代。

上海新基建“35條”中提出,三年内将建立10萬個充電樁。截至去年底,全市上線站點約800個、直流快充槍1.2萬個、出租汽車充電示範站30個,較好地保障了純電動計程車、網約車、私家車的充電需求。

除建設大規模示範站外,上海還将推動全市充電樁的品質提升。市發展改革委介紹,全市所有充電樁将納入統一考核體系,政府部門會根據服務水準,對公共充電樁進行“星級評定”,進而分檔次給予企業相應補貼。

“油車占位、充電樁故障、支付方式不統一、消費者評價低、不能互聯互通等,每一項問題都會影響評級。希望以這樣的方式,引導企業提升新基建的服務和營運品質。”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針對僵屍樁、違規占位等現象,市交通委也牽頭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公共和專用充電設施建設營運管理的實施意見》《關于規範停車場(庫)充電設施設定的通知》等檔案,會同市相關部門細化操作要求,加強營運管理,通過開展僵屍樁治理、充電樁功率折算抵扣、采取價格杠杆和技術手段避免油車占位等措施,努力提高充電便捷性和滿意度,促進行業健康、穩定、有序發展。

充電樁在充電的同時也獲得大量資料,相關市場主體也正探索通過挖掘資料價值提供增值服務,以此打造一個更大的服務市場。

  作者:張曉鳴

  編輯:範菁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