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一直被世人唾棄。人們對乾隆盛世置若罔聞,但對閉關鎖國等卻津津樂道。腐敗,沒落,賣國……這些詞彙成為人們對清王朝的固有印象。這段被标簽化的曆史,無數人曾參與它的書寫,慈禧,李鴻章,鹹豐……這些人都為這段屈辱的曆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在他們之外,還有一個曾試圖挽救清王朝于水火之中的人,這個人被慈禧稱為“瘋子”,他就是宋育仁。

宋育仁偷襲日本的計劃
宋育仁被譽為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他之是以能夠看到世界,我認為與他個人經曆分不開。1894年,宋育仁出使歐洲。在歐期間,宋育仁考察了外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情況等,這些接觸使他對中國的現狀産生了不一樣的看法,為他“攻打日本,拯救中國”想法的産生提供了契機。
但是,由于當時的朝政是由求和派把持的,宋育仁的想法雖得到了張之洞的支援,卻遭遇慈禧,李鴻章等人的反對。就這樣,一個可能改變曆史的計劃不得不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偷襲計劃的具體内容
宋育仁心系國家,在外遊曆期間依舊關注國家戰争動向。當時正值中日甲午戰争,宋仁宗眼看自己的國家身處水深火熱之中,便想到了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辦法:為什麼要等着日本來中國挑起戰争,而不能利用日本的劣勢主動出擊?
日本在軍事上有優勢,在本土資源上處于劣勢,如果能抓住這個弱點,主動在日本發起戰争,是不是還有扭轉形勢的餘地?
宋育仁認為,日本在資源方面是遠不及中國的,如果能把戰場轉移到日本本土,拖住日本,進而消耗日本資源,想必日本也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的。為此,宋育仁還制定了詳細的“偷襲計劃”。
這個計劃着實出人意料,宋育仁竟然打算向外國購買軍艦和雇傭澳洲水兵假裝成澳洲商團,并想打着“保護商隊”的旗号直接将軍艦開到長崎,并攻上東京,玩一出“直搗黃龍”。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宋育仁的一腔熱血還沒有得到揮灑,反倒先被澆了一頭涼水。這盆“涼水”是慈禧太後潑出來的。作為一名資深“享樂主義者”,慈禧是絕不會放着好好日子不過,而去主動挑起一場可能讓自己損失更加慘重的戰争。
是以,宋育仁從一開始就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他對于這場戰争的預判甚至都缺少了一個先決條件。
結語
誠然,宋育仁想出這種辦法是出于對國家的深愛,而且也不能說這種辦法就完全沒有可取之處,但要真正實施起來難度是十分大的。就拿買軍艦來說,當時的國庫已十分空虛,就連慈禧太後過壽辰都需要向民間“籌錢”,這個時候如果執意購買如此昂貴的軍艦,必然是要搜刮民脂民膏,就算沒有慈禧等人的阻攔,到時群眾也會反抗。是以,這個想法不是那麼容易實施的,雖然與慈禧說他是瘋子的角度不一樣,但是,這個想法确實有些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