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張庭、林瑞陽夫婦因涉嫌傳銷被相關部門查處,相關細節不斷被爆出。據報道,為調查這一案件,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動了将近400人次,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為張庭、林瑞陽夫婦找專業人士精心設計了TST的經營模式,以規避禁止傳銷的相關法律法規。(據1月11日搜狐網)
昔日風光無限的“微商明星品牌”,如今被爆涉嫌傳銷,令人大跌眼鏡之餘,也十分好奇。有人很早就質疑過張庭夫婦搞傳銷,也有人至今還搞不清楚,說好是微商,為什麼突然變成傳銷。如何識别和界定網絡傳銷,一時成為熱議話題。
早有法律人士總結科普,傳銷的核心特征有三個:一是收取入門費,要求被發展人員繳納費用或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二是收取人頭費,就是“拉人頭”就給錢;三是多層次團隊計酬,就是所謂的“發展下線”,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
張庭夫婦在多年經營過程中,不少做法曾直接或間接涉及傳銷特征,但後期采用各種手段,譬如要求加盟者分享朋友圈以代替購買産品入會,将“拉人頭”美化為“發揮閑置人脈”等,去規避相關法律法規的界定。
甚至,有媒體報道,為了逃避法律責任,張庭夫婦并未直接持股涉嫌傳銷的達威爾公司,而是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成立三家控股公司,再利用這三家公司100%控股大陸的三家公司,再以大陸這三家公司去參股并控制達威爾,不得不說,真是把“鑽法律空子”這事給玩明白了啊!但換個思路,如果不是心虛,一早知道自身行為有問題,涉嫌違法,又何必費這麼大的事,架這麼長的梯子?
随着社交媒體的興盛和社交電商的發展,各種所謂的“新型銷售模式”層出不窮,花樣百出,其中也不乏像張庭夫婦這樣的“高端玩家”,單看表面,傳銷、直銷的确傻傻分不清楚。但是,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界定一種營銷模式是否構成傳銷,不能光看它怎麼說的、怎麼表現的,而要看其有沒有具備傳銷所帶來的社會危害性。
傳銷最大的社會危害性主要有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破壞社會道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引發刑事犯罪,危害社會穩定;使參與者個人、家庭受到嚴重傷害。而張庭夫婦的TST銷售模式,主要對兩類人群産生影響,一是他們的會員,也就是代理商,被卷入層級銷售的模式,被強迫發展下線,銷售商品,否則就可能血本無歸;二是購買了她們産品的消費者,可能以極高的價格購買了成本低廉、品質堪憂的産品,被明星效應割了韭菜。
也就是說,任何形式的銷售,隻要以拉人頭、層次發展、層級計酬的方式推銷産品,造成“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後果,都有可能涉嫌傳銷。再怎麼玩手段,搞包裝,都是徒勞。事實上,張庭夫婦此次被查,也正是因為很多深陷其中、苦不堪言的代理商、消費者持續舉報,監管部門才雷霆出擊,克服萬難也要堅決查處。
12月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釋出了《法治市場監管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要求加大打擊傳銷力度,借助技術手段甄别新形勢下以電商、微商、消費返利等名義開展的新型傳銷行為,依法查處直銷違法違規行為。可見,還有很多傳銷行為,其實就以“直銷”、“新業态”之名,潛藏在“微商”、“電商”之中。
我們期待張庭夫婦此案能早日水落石出,期待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不僅僅是希望違法牟利者得到應有的懲處,也希望影響力大的個案,能夠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在執行中進一步完善,警惕并嚴罰以“微商”等名義開展的新型傳銷行為,避免再被人“專業”鑽空子,進一步為公衆去厘清傳銷,直銷等概念的界限,也給廣大消費者提個醒,不要因為貪圖一時返利,掉入傳銷陷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