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杯酒就能釋兵權?盡信書不如無書

杯酒就能釋兵權?盡信書不如無書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玉龍

《朝文社》(原《我們愛曆史》)為頭條号簽約群媒體

字數:2949,閱讀時間:8分鐘

杯酒釋兵權是婦孺皆知的一個曆史故事,趙匡胤黃袍加身到了皇帝之後,有一天請自己的拜把子兄弟吃飯,這些兄弟沒有一個是吃素的,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在酒桌上,趙匡胤借着酒勁兒,突然說出了一番話,當初你們擁立我當皇帝立了大功,如果哪一天,你們的手下也把黃袍披到你們身上,你們該如何呢?

這幾個威風凜凜的将軍一聽,頓時張口結舌,大腦一片空白,根本答不上來,不過他們都是人中龍鳳,極其聰明,雖然沒有答案,但是有更管用的辦法,這群人在極短的時間内就完成了起身、離座、下跪的動作,并伴之以悲痛的表情高呼:我們想不出辦法,但大哥放我們一條生路。

趙匡胤繼續半醉半醒地說:你們忙了大半輩子,也該享受享受了,不如交出兵權,做個富家翁怎麼樣?

拜把子兄弟紛紛拍手叫好,表示一切都聽大哥的,立刻交出兵權,從此回家數錢。

這個就是有名的杯酒釋兵權的典故,流傳非常廣,幾乎力壓宋史,成了趙匡胤擺平藩王的官方事迹,很可惜,這個足夠精彩,元素又足夠簡單的故事,雖然獲得了高流量,但它卻并不是真的。

01

這個故事最早來自宋朝人丁謂寫的《談錄》,裡面隻是說了趙匡胤經常和把兄弟一起喝酒,并沒有杯酒釋兵權的事情。

到了宋徽宗年間,李煮寫了《續資治通鑒長篇》,開始出現了趙匡胤讓兄弟們主動交出兵權的說法,但是李煮非常的雞賊,他在自注中标明:這個說法在正史中并無記載,大家愛信不信。

杯酒就能釋兵權?盡信書不如無書

又過了幾百年,到了清朝, 畢沅寫的《續資治通鑒》,杯酒釋兵權的場景才開始豐滿,趣味性十足,一下子成了爆款,流傳至今。

喝一頓大酒,給很多錢,就能讓各個藩王(節度使)放下手中的權力,安心回家過日子,估計唐玄宗聽了會流淚,康熙聽了會沉默。

如果不是安史之亂,唐玄宗怎麼會丢了最心愛的女人楊貴妃。

如果不是藩王反叛,康熙怎麼會八年的時間沒睡過一場安穩覺。

原來都是因為少了一頓大酒啊,早知道,把安祿山或吳三桂叫來喝個天昏地暗,再猛升他們的退休待遇,削藩不就易如反掌了嗎?

很顯然,唐玄宗和康熙的智商并不比宋匡胤低,不會想不到這種方法,之是以沒使用,是因為杯酒釋兵權在現實中,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各個藩王或節度使,其實就是一個區域性的皇帝,他們的統治區域是一個獨立王國,自己收稅、自己任命官員、自己招募訓練軍隊,定期給皇帝上貢就可以了,是以他們沒有一個人缺錢,做富家翁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吸引力。

杯酒就能釋兵權?盡信書不如無書

也有人說,如果不交出權利就會喪命,因為做藩王容易受到皇帝的猜忌,不得善終,但是實際上,交出權力會死得更快,因為沒有兵權,皇帝仍然猜忌,而自己已經喪失了議價權,隻能任人宰殺,參照韓信。握住兵權,實在不行還有反抗的餘地,參考朱棣老兄。

如果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隻是個傳說,那麼,趙匡胤是如何不殺功臣卻又讓他們乖乖交出權力的呢?我們邀請受害節度使符彥卿來講述一下事發經過。

02

這位仁兄的經曆記錄在《宋朝事實》裡,這本書的原作者是南宋承儀郎李攸,後來被收錄進明朝的《永樂大典》,後來又被錄進了《四庫全書》,經過多輪官方認證,受害經過相當靠譜。

公元963年冬季,符彥卿入朝拜見新任皇帝趙匡胤,得到了盛情款待。

趙匡胤請他喝大酒隻是基本操作,又送了一堆名牌衣服,玉腰帶,美女和名馬,還直接升為三公,成了第一節度使,符彥卿曆經三朝,跟過皇帝郭威、皇帝柴榮,但他現在感覺,趙匡胤才是最好的大哥。

杯酒就能釋兵權?盡信書不如無書

給了那麼多,皇帝趙匡胤卻什麼都沒有要,在喝酒的時候,隻提出了一個不是請求的請求,就是要遵守大宋減輕衙役的規定,地方上幹工程一律不能免費征調農夫百姓,都要用士兵去完成。

這個規定是針對所有節度使的,符彥卿收了這麼多賞賜,當然第一個表态:全力支援趙哥,絕沒二話。

第一次觐見皇帝完成,符彥卿回去的路上興奮異常,不是因為升官(三公)、發财(賞賜)、娶老婆(送美女),而是因為趙匡胤絲毫沒有削弱他的權力,對一個節度使來說,權力才是他的本體。

皇宮之内,趙匡胤比符彥卿還要興奮,他的興奮,不是因為符彥卿表現得非常忠誠,而是因為符彥卿已經鑽入了他的圈套,隻要他伸出手指,輕輕推倒第一張多米諾骨牌,精巧的機關就被啟動了,符彥卿的權力将會一點一點,最終一滴不剩的盡收囊中。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句是趙匡胤原創的名言,自從坐上龍椅,趙匡胤沒有一天不發愁,五代十國短短60年,已經出了8姓14個皇帝,平均4年一個,幾乎都是靠叛變上位(包括他自己),身為第一節度史擁兵十萬的符彥卿,如何能讓趙匡胤睡得着?

而趙匡胤的圈套,就從那句不經意的“士兵幹工程”開始。

杯酒就能釋兵權?盡信書不如無書

符彥卿還是很講信用的,回到封地以後,就免除了老百姓的徭役,把修水利工程的老百姓放回了家,然後讓部隊裡的士兵放下刀劍,搬上磚頭,頂了上去。

不久,符彥卿又接到了朝廷的通知,現在有個國家級的大工程,各節度史都要派兵去援建,先聚集京城,後由中央統一排程。而且,後面還附注了詳細的招聘規定,由于工程期較長,任務繁重,隻要那種體格健壯、沒有家室的“城中少年”、“鄉間少年”。

符彥卿還是積極響應,這些少年光棍士兵本來就是部隊不安定因素,現在去了中央,還不用自己發軍饷,豈不兩全其美,而且工程幹完了就回來了,也不用擔心本地兵力不足。

但朝廷的招工完成後不久,符彥卿的麻煩就來了。

首先是來自大哥的批評信,趙匡胤下诏斥責他工作不力,連自己的屬地都治理不好。(專恣不法、屬邑不治)

杯酒就能釋兵權?盡信書不如無書

其次,從中央派來一群專家下來挂職當知縣,手把手幫助他工作,這群來挂職的中央官員雖然隻是知縣,但個個是大佬,比如大理正(副部級)、監察禦史(專門彈劾宰相),都是些惹不起的人物。當然,身為三公的符彥卿,對這些大佬還是鎮得住的,但最讓他不爽的,是随這些大佬來的另一些級别相對很低的“場務監官”。

這些監官啥也不幹,隻幹一件事情——收稅。

說白了,就是斷你的财路。

有人懷疑,堂堂第一節度使,手握十萬鐵騎和精兵,不能反抗嗎?

符彥卿不是傻子,他當然想過反抗,但當他清點了一遍軍隊後,頓時大夢初醒,部隊裡隻剩下老弱病殘,稍微能打的都在工地上搬磚,即使讓他們回來,也疏于訓練,最能打的(單身少年)都去了遙遠的京城,現在正在奉召和水泥,叫都叫不回來。

俗話說,槍杆子裡出政權,現在連拿槍的人都沒有了,還是老實認慫吧。

當然,好戲還沒有結束,很快趙匡胤便又派了周謂(中央辦公廳秘書長)去當永濟縣知縣,周謂可是炙手可熱的人物,見了符彥卿連馬都不下,隻是點頭而已,(略不降屈),當然,符彥卿要是知道這位仁兄來的目的,就不會奇怪為何他這麼冷淡了。

杯酒就能釋兵權?盡信書不如無書

周謂一上任就開始重審案件,不出幾天,刑場上就擠滿了人頭,都是符彥卿忠實的狗腿子們。

公元969年,有人檢舉符彥卿謀反,朝廷将其貶為鳳翔節度使,但是宋太祖又釋出诏令,考慮到符彥卿身體不好(符彥卿患疾),就别去鳳翔了,直接到洛陽養老吧。

如此,宋初第一大嗜血軍閥,便過起了人畜無害的圈養生活。

03

杯酒釋兵權這件事是否真實發生,如今已無從考證,但有一件事情卻很清楚,就是想要完成釋兵權這麼高難度的事情,隻靠一杯酒是絕對不可能的。

有些曆史故事,為了增加曲折性,提高傳播度,會極度簡化,省略掉巨量的技術性細節,是以有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是以“書呆子”這一群體盛行不衰。

好書推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