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動蕩
過後,我國幾乎處于了癱瘓的狀态,
百廢待興
。
鄧小平複出之後,
為了國家建設的快速發展和國家經濟的盡快複蘇,堅定的走改革開放這條路
,這個想法得到了黨中央的大力支援。
改革開放的初期,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當時的鄧小平已經到了應該安享晚年的時候。
時任中央副主席的他還
身兼數職
,好幾副工作重擔壓在他身上,讓
他有些應接不暇
,工作上實在是忙不過來,是以他向黨中央提出
辭去總參謀長一職,重新選一位合适人來接替鄧公的總參謀長職位。
總參謀長人選塵埃落定

在我軍
能打善戰
,有着
卓越的指揮才能的将軍不在少數
,但是并
不是每一個都适合參謀長的職位,
總參謀長的職位比較特殊而且非常重要,
出任這個職位的人各方面都需要是特别優秀
的。
經過中央上司們的商議,新總參謀長的人選,主要由軍委副主席聶
榮臻來負責
聶榮臻首先推選了三楊之一的楊成武将軍
楊成武、楊勇和楊得志三位将軍,他們帶兵打仗在軍中都是出了名的厲害,而且是各有特色。另外,
他們三個人的年齡也差不多,在戰場上殺起敵來都是不要命的主兒,是以大家把這三人稱為
“三楊”
楊成武、楊勇和楊得志
從
長征到抗美援朝
,這個期間的一些
有名的大戰役
中都能尋到
他們的蹤迹
最有趣的是,很多戰役他們都共同參加過,可能這就是緣分吧。
從年齡上來排,
楊得志
1911年出生,年齡最大是大哥;
其次是
楊勇
,1913年出生;
楊成武
最小是1914年出生的,他們三人都是十六、七歲的時候就加入了
中國共産黨,
都
為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
,成為一代
開國名将
楊成武将軍
是
第一副總參謀長
,聶榮臻對楊成武的情況是很清楚的,他現在是
副總參謀長
,對參謀部的工作還是比較熟悉的。
而且
身體狀況也不錯
,同時也
具有總參謀部上司的工作經驗
,對部隊的情況也很熟悉,是以
符合總參謀長這個人選的要求
但是因為楊成武在十年文革期間,有一些軍内問題還存在着不同的質疑,是以
把楊成武作為下一任總參謀長
的人選,
受到了軍中不少人的反對
第二位候選人是楊勇
,許多軍中的老同志對楊勇的評價也都不錯,認為的楊勇不但
很會打仗
,而且還
很會團結同志
,在
主持總參謀部的工作時非常認真負責
,如果
由他來接任總參謀長一職,應該是很稱職
鄧小平已經準備把總後勤部部長張震調過來協助楊勇的工作,但是就在這時,一些
對楊勇不利的言論在軍中傳的沸沸揚揚
,同時,
軍委的一些相關部門也接到了不少告楊勇狀的匿名信
。因為
楊勇在工作中丁是丁卯是卯,事事講原則,是以惹惱了一些人
,他們
不想讓他接任總參謀長的職位
,是以在關鍵時刻搞出這些事情。
黨中央鄧小平從大局考慮,還是做出了重新考慮總參謀長人選的決定
最終,在鄧小平和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帥們的慎重甄選之下,接任
總參謀長的最佳人選終于确定了下來,他就是“三楊”中的老大哥楊得志。
楊得志将軍的革命曆程
于1911年1月3日出
生于湖南株洲
,父親是當地有名的鐵匠。
他從小就
跟随父親學習打鐵
,長大以後就跟随同鄉到山西煤礦打工賺錢。
1928年
投身到工農革命軍
,沒過多久就成為了一個
光榮的共産黨員
他跟随部隊上了井岡山,因為在每次的
戰鬥中都表現的非常勇敢
,是以在兩年之後被
任命為連長
在反“圍剿”的鬥争過後,他又被
升任為紅軍的團長
在一次抵禦敵人進攻的戰鬥中,他率領戰士們在陣地上整整
堅守了三個日夜
,
國民黨的多次進攻都被成功擊退
,總部授予他三等紅星獎章,以示表彰。
1934年10月踏上了漫漫長征之路,在
強渡天險烏江
時,他指揮着紅1團
殲滅了嵩明縣城的全部守軍。
随後又
率領突擊隊強渡大渡河
,為後面的我軍大部隊
打開了通道
1936年
出任紅2師師長
一職,在
西征和山城堡戰役
中又立下了
汗馬功勞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之後,被
任命為八路軍的團長
,為了早日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楊得志率領着部隊
和敵人展開了頑強的鬥争
1937年9月20日,日軍攻破了靈丘縣,馬上就
要到達平型關
八路軍總部派
楊得志前往平型關附近去阻擊敵人
,楊得志率部在夜晚的時候,冒着大雨抵達了伏擊地域,設定了伏擊圈,單等着日本鬼子鑽進來。
第二天早上八點左右,敵人進入了楊得志部隊的伏擊圈,
楊得志打響了平型關戰役的第一槍
。這次戰鬥殲滅了1000多名日寇,對敵人而言,這絕對是
一次殲滅性的打擊
1938年被
任命為代旅長
,他與滑縣與兄弟部隊
合力殲滅了當地的僞軍部隊
,在平漢路和漳河一帶
建立了革命根據地
1939年成為
冀魯豫支隊的主要上司人
,對冀魯豫地區的群眾大力
宣傳抗日救國思想
,激發當地老百姓的
愛國熱情
,得到當地群衆的支援和了解之後,冀
魯豫抗日根據地成功的建立
了起來。
1940年的時候,楊得志又被
晉升為冀魯豫軍區司令員
,組織軍民一起通過遊擊戰的方式,有力的
打擊了日僞軍的嚣張氣焰
,多次粉碎了敵人大掃蕩的計劃。
1944年回到延安,
為延安的保衛工作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在解放戰争時期,在1947年的時候,被
任命為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
的楊得志,在
戰場上和國民黨反動派較量
時,多次
把敵人打的丢盔卸甲
,對成功扭轉晉察冀邊區的戰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948年5月份率領部隊在
平津戰役、太原戰役、蘭州、甯夏等戰役中均打出了共産黨軍隊的威風
,讓國民黨部隊聞風喪膽。
在解放石家莊的戰役中,楊得志又大展身手,把仗打出了超級水準,充分展示了他不同尋常的指揮才能。
1952年2月份,楊得志率部
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
,在著名的
上甘嶺戰役中,他也參與了指揮戰鬥
。因為楊得志将軍
為我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是以于1955年被授予
上将軍銜
1979年楊得志在指揮中越戰争中,以自己多年的抗戰經驗,
給了入侵者沉重的一擊,狠狠教訓了一下越南這隻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1980年3月份,經黨中央決定,
鄧小平把總參謀長的重任交給了楊得志
。在鄧公的大力支援和鼓勵下,楊得志又走上了全新的重要工作崗位,為部隊的建設繼續發揮餘熱。
老将軍79歲續娶新妻
1989年
楊得志的妻子申戈軍不幸去世
,這樣楊得志
悲痛不已
他和妻子
患難與共
,一起經曆了戰争的風風雨雨。
申戈軍于1918年出生在河北魏縣,雖然家庭不是很富裕,但是在明事理的父親的支援下,她經過努力學習,
考上了一所女子師範學院
在上學期間
受到革命進愛國思想的影響
,在抗日戰争爆發之後加入了冀魯豫邊區婦女救國會。後來經楊得志一個朋友介紹和楊得志認識并相戀,于1940年正式結為夫妻。
結婚後,申戈軍也進入了八路軍部隊,開始和丈夫楊得志并肩戰鬥,
倆人踏着革命的炮火一路走到了和平年代,夫妻感情深厚
妻子的突然離去樣楊得志很受打擊
,為了緩解失妻之痛,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
在
楊得志79歲那年
,經人介紹
認識了第二任妻子石莉
,她曾經是部隊文工團中一位出色的舞蹈演員。也許真是緣分吧,他們很久之前其實是見過一面的,不過,當時他們肯定沒想到N多年之後會走到一起
成為夫妻
楊得志的兒女們因為都忙于工作,很難抽出時間陪伴父親,是以
對于父親這段黃昏戀,都很贊同
石莉和家人
楊得志和妻子石莉結婚之後,
在石莉的陪伴和精心照顧下
,他逐漸
從前妻去世的悲痛中走了出來,
心情好了起來,身體也慢慢的好了起來,
他和石莉共同生活大概四年的時間
,這段時間還是挺幸福的。
但是好景不長,1994年的時候,
楊得志因病逝世,享年84歲
結語:
楊得志将軍
戎馬一生
,他的
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憑着一顆
赤誠的愛國心和堅強的革命意志
,在戰場上把生死置之度外,殺敵無數。
他憑着
卓越超強的指揮能力
,在多次戰役中
取得可喜的勝利
。他
對革命無比忠誠,對工作認真負責
,是以
鄧公才敢放心的把國家重要政務交到他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