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尼姑狀告和尚非禮,朱元璋嗅了一下尼姑,冷笑說:将她淩遲處死

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說是一位非常傳奇的人物,貧困農民出身,一介布衣,卻靠着造反起義一路坐上了皇位,建立了大明朝,十分令人敬佩。

尼姑狀告和尚非禮,朱元璋嗅了一下尼姑,冷笑說:将她淩遲處死

剃度出家

不過要是天下太平,百姓富足,人人幸福安康,想必也沒有人會願意造反起義。畢竟造反這件事情還是有一定風險的,也是将身家性命都壓在了上面。

因為朱元璋的家鄉旱災,糧食作物全都旱死,顆粒無收。而後接連而來的天災便是瘟疫,造成了很多無辜老百姓在瘟疫和饑餓中死亡。

其中就有朱元璋的父親,母親還有大哥,短短半個月,朱元璋就接連失去了三位親人。

尼姑狀告和尚非禮,朱元璋嗅了一下尼姑,冷笑說:将她淩遲處死

原本朱家農民出身,靠天吃飯,這一下子旱災加人禍,哪裡能有一分錢。是以朱元璋和二哥既沒有土地可以掩埋親人,也沒有一分錢可以買棺材。

最後幸好有好心人給了兄弟二人一塊墳地,讓其下葬。朱元璋和二哥就用幾件破衣服保住屍體埋了起來。死了的人已經入土安息,可是活着的人在這災禍面前卻不能好好活着。

朱元璋被迫和二哥分開,各自去讨生活。

要是能在這亂世裡活下去,也算是自己的本事。

尼姑狀告和尚非禮,朱元璋嗅了一下尼姑,冷笑說:将她淩遲處死

但是朱元璋年紀尚小,到處都是餓肚子的人,怎麼又能有人收留他,或者給他一口吃的。是以無奈之下,朱元璋隻好去寺院讨生活。

畢竟即使在亂世,佛門聖地還是可以給他們一口吃的。

如此一想,朱元璋前往了皇覺寺,剃度出家,成為了寺廟裡的一個小和尚。這小和尚的工作也極其簡單,就是每天清掃清掃寺院,為佛祖上香,按時打鐘擊鼓,幫助火房做飯。

尼姑狀告和尚非禮,朱元璋嗅了一下尼姑,冷笑說:将她淩遲處死

所做的活計雖然不少,但是卻是一個安穩的避難所,一日三餐倒也能填飽肚子。是以朱元璋很滿足于現狀,要是一輩子衣食無憂地待在寺廟裡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這亂世又怎麼能有人安穩的了,即使是寺廟在天下都鬧饑荒的時候也不能幸免。畢竟人人都處于吃不飽飯,垂死掙紮的日子裡。

誰還有錢和食物來寺廟供奉呢?何況寺廟收留了很多走投無路的人剃度出家,這麼多張嘴,也不是一點糧食就能填飽的。

尼姑狀告和尚非禮,朱元璋嗅了一下尼姑,冷笑說:将她淩遲處死

皇覺寺也撐不下去了,是以寺廟住持決定讓這些和尚雲遊四海,到處化緣,以求餓不死。朱元璋又一次失去了安穩的生活,開始四處乞讨的日子。

不過也正是這段日子,讓朱元璋雲遊天下,開拓了眼界,見識了社會的形形色色,反倒是思想上有很多的成長和改變。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讓朱元璋和寺廟結下了不解之緣。

尼姑狀告和尚非禮,朱元璋嗅了一下尼姑,冷笑說:将她淩遲處死

非禮尼姑

明朝建立以後,首都就定在了南京,這座極具曆史底蘊的城市。等到明朝逐漸安定,百姓的日子也逐漸安穩之後,朱元璋又想起了那些雲遊四海的日子。

他并不想待在富麗堂皇的宮裡,像是一隻被困住的鳥,和其他皇帝一樣兩耳不聞窗外事。這個國家到底發展的如何,百姓到底過的如何,也隻能從一本本奏折和大臣的話語裡得知。

若是碰到仗義執言的好官還好,若是碰到貪官污吏,故意隐瞞,美華民間的生活,他也不能辨識真假。

尼姑狀告和尚非禮,朱元璋嗅了一下尼姑,冷笑說:将她淩遲處死

是以朱元璋又開始了微服私訪。一日,朱元璋又帶着大臣劉伯溫以及貼身護衛,穿着便衣微服私訪,要說他與這寺廟的緣分真是頗深,正巧碰上一樁紛争案件。

說是一個和尚竟然非禮了一個尼姑,這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令人難以置信。就算是普通男人都懂得禮儀道德,不會幹出逾矩的事情,更何況還是佛門聖地,修身養性的和尚?

是以這件事情引得無數百姓圍觀,想要看看這和尚是一個什麼樣的和尚,尼姑又是怎樣的花容月貌。最重要的是這尼姑所說的事情到底是真是假。是以大家都圍在縣衙外面看縣老爺斷案,議論紛紛。

尼姑狀告和尚非禮,朱元璋嗅了一下尼姑,冷笑說:将她淩遲處死

縣太爺也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絲毫沒有頭緒。這尼姑偏要一口咬定是這和尚非禮了她,可是卻又說是在無人的地方,是以不存在人證,更是沒有物證。

這和尚更是急忙辯解,自己從來沒有非禮過這尼姑,自己修身養性,又是佛門中人又怎麼會做出如此不知廉恥之事。

百姓也跟着兩人的辯駁,看得津津有味,一會兒有人說是這和尚說謊,一會兒又有人說那尼姑看着也不像好人。

尼姑狀告和尚非禮,朱元璋嗅了一下尼姑,冷笑說:将她淩遲處死

真假尼姑

朱元璋和劉伯溫也穿過人群,站在縣衙門外張望。兩人觀察着尼姑身姿窈窕,眉目傳情,身上流露着一種風情萬種的姿态。一舉一動都有一股子勾人的狐媚勁,而且耳垂還有可見的耳洞。

出家人成日裡吃齋念佛,修身養性,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氣質。這尼姑不但不像是出家人,更不像是尋常人家的姑娘。

反觀那和尚,容貌俊美,清冷無比,有一種生人勿近的清冷氣質,眼神也十分堅毅。并不像是一個登徒子。

尼姑狀告和尚非禮,朱元璋嗅了一下尼姑,冷笑說:将她淩遲處死

縣太爺也發現了朱元璋和劉伯溫,這一激動就從縣太爺的椅子上站起來,腿一軟,差點叩頭行禮。但是兩人示意縣太爺不要聲張,縣太爺擦了擦額頭上冒出的汗,心下更是慌張。

這件案子本來就毫無頭緒,這下好了。連皇上和劉大人也來旁聽,要是不審出個一二三,豈不是吃不了兜着走。

朱元璋也沒有為難縣太爺,走進尼姑,更是聞到了她身上散發着厚重的脂粉味道,斷定了他的猜測。

便讓劉伯溫将那一番猜測說了出來。尼姑矢口否認,并且哭哭啼啼,裝出一副弱女子被欺負的架勢。

尼姑狀告和尚非禮,朱元璋嗅了一下尼姑,冷笑說:将她淩遲處死

正在此時,有人在尼姑廟裡發現了成年男子的屍體,正巧來報案。尼姑看到那具運到衙門裡的屍體,臉色瞬時慘白無比,一時之間竟然停止了哭泣,神色變得慌張。

在朱元璋的審問之下,才支支吾吾地交代了事情經過。原來尼姑廟在接待香客的時候,會用迷藥迷暈香客,将錢财洗劫一空之後,殺死香客,抛屍野外。

而恰巧被和尚發現了端倪,原本尼姑想要殺死這個和尚。但是尼姑看這和尚生的俊俏,又舍不得下手,就想引誘和尚上鈎。

尼姑狀告和尚非禮,朱元璋嗅了一下尼姑,冷笑說:将她淩遲處死

沒想到和尚是正人君子,不為所動。為了不被和尚告發自己殺人的事情,才會出此下策污蔑和尚。

和尚之是以閉口不談尼姑殺人之事,正是為了佛門尊嚴,不想因為這件事情,而讓百姓诟病。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的一念之差,差點釀成大禍,不但讓兇手逃之夭夭,還是連自己的性命和名聲也搭進去。幸好朱元璋和劉伯溫路過此地,否則這個案子怕是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