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秦始皇心腹全姓“蒙”,蒙家有什麼來頭,和秦始皇有什麼糾葛

作為曆史上第一個統一了天下的皇帝,秦始皇無愧于千古一帝這個稱号,大大推動了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與程序。在秦始皇之前,秦國幾代人都為了統一天下這個目标苦苦奮鬥,可唯獨到了秦始皇這兒,隻用了幾十年就完成了這個大業。

這一切的成功當然與秦始皇的深謀遠慮脫不了關系,但也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有賴于他身邊許多忠心耿耿的大臣的幫助。治理國家的時候要依靠文官幫忙,那麼征戰天下功勞最大的自然是武将了。

為何秦始皇心腹全姓“蒙”,蒙家有什麼來頭,和秦始皇有什麼糾葛

在秦始皇身邊有許多英勇的武将,其中最特别的要屬蒙氏家族,他們家三代都曾經為秦始皇效忠,為秦始皇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那麼蒙氏家族究竟有什麼特别之處,才能夠三代都輔佐了秦國君王,并成為了秦始皇的心腹呢?

祖父蒙骜,忠心耿耿

蒙氏家族族中最先輔佐秦國君王的是蒙骜,他雖然為秦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卻并不是一個秦國人,而是來自齊國。

蒙骜效忠的君王是秦昭襄王,當時秦國國内沒有什麼特别出衆的人才,是以秦昭襄王就在天下尋找優秀人才,就這樣找到了蒙骜。

為何秦始皇心腹全姓“蒙”,蒙家有什麼來頭,和秦始皇有什麼糾葛

在輔佐秦昭襄王的過程中,蒙骜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實力。每次他帶兵出去打仗總能大勝,為秦國拿下了許多座城池,幫助秦國不斷擴大勢力範圍。秦昭襄王對于蒙骜的表現也非常滿意,毫不在意蒙骜并不是土生土長的秦國人,非常看重、信任他。蒙骜可以說是秦昭襄王最倚仗的大臣之一,朝中的其他大臣都要讓他幾分。

在秦國發展初期,蒙骜作為武将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他在戰場上立下的赫赫戰功,為以後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秦昭襄王去世之後,他的後代秦孝文王、秦莊襄王也十分看重蒙骜這位大臣。

為何秦始皇心腹全姓“蒙”,蒙家有什麼來頭,和秦始皇有什麼糾葛

父子三人,守護秦國

蒙骜總共輔佐了秦國四代君王,直到秦始皇嬴政登基的時候,他已經年事已高,不能帶兵打仗了。

七十多歲時,官拜上卿的蒙骜不幸去世,不過好在蒙家後繼有人,他的兒子蒙武代替他成為了秦始皇身邊一員猛将。

作為大将軍的蒙武在秦國與楚國的對戰中表現突出,親手殺死了項燕,使得楚國不久後就滅亡,秦國成為了最強的國家。

秦武的兩個兒子蒙恬、蒙毅同樣也是秦朝的得力幹将,雖然他們家世代都是武将,不過蒙毅卻成了一個文臣。

為何秦始皇心腹全姓“蒙”,蒙家有什麼來頭,和秦始皇有什麼糾葛

蒙恬成了祖上的遺志,依舊負責帶兵打仗,并擔任着大将的職責。而蒙毅則留在朝廷中,與李斯一同輔佐朝政。兄弟二人一文一武,共同守護着秦國的江山。

蒙家祖孫三代都在秦國的朝廷中受到了重用,經曆了四代的更疊,見證了秦國一步步統一天下,并守護着這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

秦二世昏庸,蒙家被滅

作為秦始皇的心腹大臣,蒙恬與蒙毅為守護秦朝統治盡心盡力,可沒想到這樣忠心的大臣卻在秦始皇去世,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後慘遭殺害。由于世代輔佐君王,是以蒙氏家族在朝中極高的地位早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嫉妒,他們一直在等待時機陷害。

為何秦始皇心腹全姓“蒙”,蒙家有什麼來頭,和秦始皇有什麼糾葛

秦二世胡亥是一個非常沒有主見的人,是以在他登基之後朝政幾乎都被宦官趙高把持着。

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聽信趙高的讒言,逼死了最有可能和自己競争皇位的公子扶蘇。

之後趙高又告訴秦二世,蒙恬與蒙毅在朝中地位過高,很有可能會起兵造反,篡奪皇權。

秦二世對此自然言聽計從,不但解除了兩人的職權,還把他們軟禁了起來。

這樣的構陷對于蒙恬與蒙毅來說是莫大的侮辱,最後兩人都選擇了服毒自殺。

倘若蒙恬與蒙毅真的有造反的心,以他們在朝中的勢力完全可以擁兵自立,或是推舉其他明君。可惜最終他們都選擇了自殺,秦朝也在不久後就滅亡了。

為何秦始皇心腹全姓“蒙”,蒙家有什麼來頭,和秦始皇有什麼糾葛

結語:

在古代,皇帝的指令就是至高無上的,人們常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想必蒙恬與蒙毅當時也是懷着這樣的心理,但倆人的犧牲卻隻換來了秦朝的滅亡。

曆史上的很多皇帝都非常忌憚身邊的功臣,害怕他們有朝一日會起兵造反,以他們的實力想要推翻現在皇帝的統治,簡直易如反掌。如果蒙恬與蒙毅兩兄弟能夠及時從權勢之争中脫身,選擇隐退江湖,也許結果會好很多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