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秦始皇心腹全姓“蒙”,蒙家有什么来头,和秦始皇有什么纠葛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了天下的皇帝,秦始皇无愧于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大大推动了中国古代史的发展与进程。在秦始皇之前,秦国几代人都为了统一天下这个目标苦苦奋斗,可唯独到了秦始皇这儿,只用了几十年就完成了这个大业。

这一切的成功当然与秦始皇的深谋远虑脱不了关系,但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有赖于他身边许多忠心耿耿的大臣的帮助。治理国家的时候要依靠文官帮忙,那么征战天下功劳最大的自然是武将了。

为何秦始皇心腹全姓“蒙”,蒙家有什么来头,和秦始皇有什么纠葛

在秦始皇身边有许多英勇的武将,其中最特别的要属蒙氏家族,他们家三代都曾经为秦始皇效忠,为秦始皇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蒙氏家族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才能够三代都辅佐了秦国君王,并成为了秦始皇的心腹呢?

祖父蒙骜,忠心耿耿

蒙氏家族族中最先辅佐秦国君王的是蒙骜,他虽然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却并不是一个秦国人,而是来自齐国。

蒙骜效忠的君王是秦昭襄王,当时秦国国内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人才,所以秦昭襄王就在天下寻找优秀人才,就这样找到了蒙骜。

为何秦始皇心腹全姓“蒙”,蒙家有什么来头,和秦始皇有什么纠葛

在辅佐秦昭襄王的过程中,蒙骜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实力。每次他带兵出去打仗总能大胜,为秦国拿下了许多座城池,帮助秦国不断扩大势力范围。秦昭襄王对于蒙骜的表现也非常满意,毫不在意蒙骜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非常看重、信任他。蒙骜可以说是秦昭襄王最倚仗的大臣之一,朝中的其他大臣都要让他几分。

在秦国发展初期,蒙骜作为武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在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为以后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昭襄王去世之后,他的后代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也十分看重蒙骜这位大臣。

为何秦始皇心腹全姓“蒙”,蒙家有什么来头,和秦始皇有什么纠葛

父子三人,守护秦国

蒙骜总共辅佐了秦国四代君王,直到秦始皇嬴政登基的时候,他已经年事已高,不能带兵打仗了。

七十多岁时,官拜上卿的蒙骜不幸去世,不过好在蒙家后继有人,他的儿子蒙武代替他成为了秦始皇身边一员猛将。

作为大将军的蒙武在秦国与楚国的对战中表现突出,亲手杀死了项燕,使得楚国不久后就灭亡,秦国成为了最强的国家。

秦武的两个儿子蒙恬、蒙毅同样也是秦朝的得力干将,虽然他们家世代都是武将,不过蒙毅却成了一个文臣。

为何秦始皇心腹全姓“蒙”,蒙家有什么来头,和秦始皇有什么纠葛

蒙恬成了祖上的遗志,依旧负责带兵打仗,并担任着大将的职责。而蒙毅则留在朝廷中,与李斯一同辅佐朝政。兄弟二人一文一武,共同守护着秦国的江山。

蒙家祖孙三代都在秦国的朝廷中受到了重用,经历了四代的更迭,见证了秦国一步步统一天下,并守护着这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

秦二世昏庸,蒙家被灭

作为秦始皇的心腹大臣,蒙恬与蒙毅为守护秦朝统治尽心尽力,可没想到这样忠心的大臣却在秦始皇去世,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后惨遭杀害。由于世代辅佐君王,所以蒙氏家族在朝中极高的地位早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嫉妒,他们一直在等待时机陷害。

为何秦始皇心腹全姓“蒙”,蒙家有什么来头,和秦始皇有什么纠葛

秦二世胡亥是一个非常没有主见的人,所以在他登基之后朝政几乎都被宦官赵高把持着。

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听信赵高的谗言,逼死了最有可能和自己竞争皇位的公子扶苏。

之后赵高又告诉秦二世,蒙恬与蒙毅在朝中地位过高,很有可能会起兵造反,篡夺皇权。

秦二世对此自然言听计从,不但解除了两人的职权,还把他们软禁了起来。

这样的构陷对于蒙恬与蒙毅来说是莫大的侮辱,最后两人都选择了服毒自杀。

倘若蒙恬与蒙毅真的有造反的心,以他们在朝中的势力完全可以拥兵自立,或是推举其他明君。可惜最终他们都选择了自杀,秦朝也在不久后就灭亡了。

为何秦始皇心腹全姓“蒙”,蒙家有什么来头,和秦始皇有什么纠葛

结语:

在古代,皇帝的命令就是至高无上的,人们常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想必蒙恬与蒙毅当时也是怀着这样的心理,但俩人的牺牲却只换来了秦朝的灭亡。

历史上的很多皇帝都非常忌惮身边的功臣,害怕他们有朝一日会起兵造反,以他们的实力想要推翻现在皇帝的统治,简直易如反掌。如果蒙恬与蒙毅两兄弟能够及时从权势之争中脱身,选择隐退江湖,也许结果会好很多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