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無鏽缽
“榮耀的探索之路才剛剛開始。”
1月10日晚上,榮耀CEO趙明對着他的使用者誠懇地說道。
在将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這位榮耀品牌的真正代言人,像往常一樣娓娓道來,沒有調侃、沒有激昂,全場最讓人“揪心”的時刻,出現在他把手中價值萬元的折疊屏手機“摔”到了地上時——是的,他摔了兩次來證明自家的折疊屏“耐摔”,而這款手機的重要性對于現在的榮耀來說不言而喻。
這個行為很“榮耀”。一輛輛從深圳開往北京的搬家卡車在說明榮耀很“耐摔”,一張傳說中用Excel表格算出的工資條,也說明榮耀“耐摔”。
但此前可不是這樣。
一年前,在榮耀獨立的第一個周年紀念日裡,有粉絲問趙明:“榮耀接下來的市場目标是什麼?”
彼時的趙明回答道:“跟華為一樣,為中國的科技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這段話在往後的日子裡被很多媒體截取,并打上了“不敢正面回應”的标簽。
華為的突然出局,全行業陷入缺“芯”窘境,而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似乎見頂:全球55億成年人中已有近40億台智能手機。國際調研機構Canalys聲稱,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了6%。
黑天鵝和灰犀牛同時出現在這個最為市場化的行業——全球的消費者幾乎都是用錢包來為各自擁護的品牌投票。
沒有人知道,今日此時站在聚光燈下的趙明,内心正在經曆怎樣的波瀾起伏: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黎明前的黑暗似乎已經過去——去年暑期,随着榮耀50和Magic 3系列手機的釋出,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資料立竿見影:8月榮耀中國區銷量同比增長18%,市場佔有率達到15%,再次跻身國内三強之一,小米、蘋果則被列入“other”之列。
V,在約定俗成中是“勝利”(Victory)的簡稱,榮耀此次把折疊屏的手機編為“Magic V”,顯然是試圖在這場智能手機“未來之争”剛拉開序幕時,就一錘定音。
這又是一個内卷的市場。
折疊屏剛出生就内卷
“明哥已經很多年沒有摔過手機了。”話音剛落,趙明手中的手機就自由落體,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剛被撿起的手機又一次自由落體。
在很多使用者眼裡還是“稀罕物”的折疊屏手機,恍惚間,已經内卷成“耐摔”物品。
時間倒回到2019年。
時任三星電子大中華區總裁的權桂賢,在高聲喊出那句:“得折疊屏者得天下”豪言的時候,或許不會想到,這一尺方之間的新技術,會對今後的中國手機市場,帶來如此巨大的沖擊和變革。
在這份冗長的折疊屏産品清單裡,你能看到三星、華為、小米、OPPO、柔宇等一連串熟悉的名字,再算上此次出手的榮耀,大半個安卓圈的品牌幾乎都位列其中。
同這種宏觀的狂熱相對應的,則是品牌在微觀層面上的迷茫。
“折疊屏手機究竟意味着什麼?”這個問題,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高懸在所有品牌頭頂上的達摩克裡斯之劍,在無形中,壓迫着行業共同的焦慮與迷茫。

一個顯著的例證來自OPPO,其折疊屏産品Find N釋出的那天,首席産品官劉作虎在微網誌高呼,這是他回歸之後“最為激動的一款産品”,并表示“絕對可以當主力機使用”。
例行的話術說完之後,轉過頭的記者采訪,卻暴露了他内心的猶豫:
“直到2018 年,我看到折疊屏手機面世的時候,還沒有想清楚它究竟有什麼不一樣的體驗和不一樣的價值。”
OPPO的内部員工向媒體透露,私下裡劉作虎對于這款手機評價最多的,不是技術、場景和硬體,而是“手感很TM的好”。
和劉作虎有着相同迷茫的,還有小米的雷軍。
去年3月29日,在主題為“生生不息”的小米春季新品釋出會第二場上,穿着一襲灰色西裝的雷軍正式釋出MIX FOLD小米折疊屏手機。
但就在一年前,雷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質疑過這一品類的前景:“折疊屏手機的量産性還不夠好”、“裡面的電池少的可憐,幾折幾折,那個空間都被占用了。”
這種前後态度的反差,也是彼時衆多手機品牌的常态——聲勢浩大的折疊屏賽跑裡,太多品牌來不及思考便被裹入其中,為了争釋出速度、比參數,令人唏噓的故事數不勝數。
許多人都還記得,2018年10月的最後一天,柔宇科技的董事長劉自鴻站在國家會議中心的舞台上,對着蟬翼柔性屏吹了一口氣,那原本垂直的螢幕像一張紙一樣開始擺動。
搶在小米等各大手機廠商前,柔宇的全球第一款可折疊手機FlexPai就此誕生。
與技術相對應的,卻是先行者的慘淡。三年後,“神童”創業者劉自鴻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文章《馬斯克追憶破産邊緣:每天醒來,在夢中哭了一夜》。
難怪告别手機行業的李楠要說,“萬億級别的智能手機市場,吸引了無數天才、領袖和騙子陸續登場,一較高下”。
令人不安的情況或許正在成真:還未“熱銷”的折疊屏手機,就這樣進入了“内卷時代”。
一手折疊屏,一手作業系統
風口歸于清醒的同時,過往對于折疊屏的狂熱,也得到了重新的審視。
經曆于不知所雲的“概念”和華而不實的“炫技”、“堆料”時代,人們才恍然發現,市場之中,真正瞄準使用者需求、兼顧使用者體驗的折疊屏手機,是如此的稀少。
此前一份行業調查顯示,有44.6%的消費者認為折疊屏手機未能普及的原因是“體驗不好”。
這也是為什麼,此次的釋出會上,趙明選擇給予榮耀Magic V一個從未有過的新定義:“一部到位。”
簡單的一句話背後,蘊含的不僅是榮耀對于未來折疊屏的深度思考,同樣也是他們對于使用者需求的深刻了解。
客觀來說,榮耀Magic V帶來的,是從折疊形态、性能體驗到應用場景三個次元的革命性創新突破。
折疊手機最為關注的自然是折疊屏,這次榮耀在保證頂級性能和大屏體驗的前提下,打造了業界目前最纖薄的橫向内折疊機——這些都是來自榮耀的自研技術。而為了保證鉸鍊機構具備更高的精度和強度,同時具備更輕的重量,榮耀Magic V罕見動用了航天級材料。顯然,榮耀強大的供應鍊發揮了價值。
除了極為輕薄的機身,頂配的全新一代骁龍8移動平台和優異的内外屏,這次榮耀Magic UI 6.0作業系統也随着榮耀Magic V,為手機賦予了更為極緻的使用體驗。
事實上,在釋出會上,趙明花了大量的時間去介紹全新的Magic UI 6.0作業系統。正如他在最後的總結中稱,“榮耀将在軟體體驗上,走出與現有的廠家和品牌與衆不同的一種發展道路”。
這種洞察來自于新的競争格局。“摩爾定律”失效後,智能手機硬體“擠藥膏”式的創新再也無法刺激消費者了,此時如何調動使用者手機的“靈性”成了新的武林秘笈。
官方的新聞稱,不同于過去單點式的AI能力更新,榮耀Magic UI 6.0這一次在Magic Live智慧引擎實時線上的感覺、了解、學習能力的加持下,為Magic UI系統的各個子產品都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Magic Live+場景體驗、Magic Live+基礎OS和Magic Live+跨裝置OS三個次元的智慧體驗更新。
大師兄華為雖然丢掉了手機硬體,但依靠“鴻蒙”依然在江湖上展現出強勁的“統治力”,也讓榮耀深受鼓舞——證明了出色的市場占有率以及對應用場景的深度了解,榮耀Magic UI也存在很大的機會。
而在這盤棋的後面,榮耀更大的野心在于,未來榮耀Magic UI要與蘋果IOS、華為鴻蒙三分天下。
榮耀的“基因重組”
在越南胡志明市的高技術園區,南韓人正在主導這裡的一切。
盡管疫情讓三星工廠的運轉遇到了挑戰,但其營收仍同比增長了15%。而在今年,南韓人還将馬不停蹄新增三條可折疊OLED模組生産線。
沒有什麼能比這個更能證明折疊屏市場的春天正在到來,即使目前折疊屏還并不是行業出貨量和利潤方面的“主流産品”。
但在拼充電、拼音效、拼螢幕、拼攝像頭之後,各家秀肌肉的唯一戰場隻剩折疊屏了。
一款折疊屏手機的問世,需要高昂的研發費用、更昂貴的零部件采購,和更複雜的軟體系統适配。這意味着,有能力研發折疊屏手機的品牌,除了需要技術研發能力、供應鍊協調能力、軟體生态協同能力之外,還要有一顆勇于挑戰的心。
昔日,任正非歡送榮耀的講話中,曾說榮耀要“做華為全球最強的競争對手,超越華為,甚至可以喊打倒華為,成為你們一個自我激勵的口号。”
假設的口号,正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現實。
在設計、研發、硬體、軟體、供應鍊等多個方面迎來全面進化的同時,榮耀Magic V折疊屏的問世,也标志着撕下“華為标簽”的榮耀,正在證明自己已經穩固了智能手機領域“第一梯隊”的地位。
不同于很多人想象的那樣,榮耀可以輕松承接華為離場後所留下的龐大市場。事實上,榮耀獨立之初所面臨的艱難處境,遠遠超出市場預料。
線上還是線下、高端還是成本效益、完全自主還是“以時間換空間”……這不僅是擺在彼時榮耀面前的課題,同樣也是長期困擾市場的迷思。
某種程度上,榮耀在獨立後的兩年蟄伏裡所經曆的,同樣也可以看作過去二十年裡,中國智能手機行業思考的縮影。
獨立之後的榮耀,重新梳理供應鍊,二次創業,選擇了一條“正确但艱難”的道路。這場“榮耀相關産業鍊發起的一場自救行為”,等于浴火重生。
此前的榮耀,大衆認知是華為的子品牌,而現在的榮耀,看上去已經完成了“基因重組”。
華為體系賦予的“注重研發”的基因依然被保留,另一方面代理商和經銷商“合體”萌生的市場力量,給了新生的榮耀高效的行動力和敏銳的市場感覺力。
在去年上海的榮耀50釋出會上,趙明用一串數字來證明“基因重組”後的戰鬥力:
在榮耀獨立後66天,恢複和全球供應鍊主要合作夥伴的合作;134天,整合全面完成,開啟新戰略全面沖刺;185天,宣布即将全球首發搭載高通骁龍778G移動平台的産品;211天,榮耀50系列釋出,為幹涸的管道注入活水。
于是,這才有了趙明在Magic V 的釋出會上,多次用“一部到位”來卡位折疊屏手機的自信,而9999元的定價,也“讓折疊屏手機進入主力機時代”有了市場的可能。
“反脆弱者”沖出重圍
在出版《黑天鵝》五年之後的2012年,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反脆弱》一書問世。
這位華爾街最具傳奇色彩的對沖基金經理——當然現在也是一名暢銷書作家,提出了一個新的認知:風險是沒法提前規避的,隻有了解風險、提高自己的反脆弱性,才能利用風險,獲得收益。
“有些事情能從沖擊中受益,當暴露在波動性、随機性與不确定性中,它們反而能茁壯成長和壯大。”
某種程度上,“反脆弱性”,恰好也是榮耀近年來軌迹的注腳。
在黑天鵝世界中,塔勒布認為“不确定時代”硬币的背面是反脆弱。相比如今管理學者反複強調的韌性與複原力,大時代的迷霧裡,一個具備反脆弱性的企業更能應對未知的風險。
這正是榮耀能夠曆經低谷,迅速反彈的關鍵。
從獨立後的備受期待,到蟄伏期的紮穩内功,再到如今的浴火重生,榮耀的故事印證了智能手機行業流傳多年的觀點:
“造手機不是一時的榜單排名,而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
而對于身處這場長跑之中的品牌來說,經曆漫長的“成本效益”對決之後,邁入高端,邁向海外,超越以蘋果、三星為代表的頭部國際品牌,也成為了決定中國智能手機行業上限的“關鍵一役”。
在全球手機市場的競争舞台上,業内人有一個頗為形象的比喻,作為牢牢占據市場佔有率“鐵王座”的三星扮演的是“開場的角色”,蘋果是“壓軸主唱的角色”,而反觀國内的各大手機廠商,盡管各具優勢,但存在感仍不高。
懷有這一觀點的人常以資料來佐證。據DIGITIMES Research資料,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銷量前二依舊是三星與蘋果。
但一個容易忽略的細節是,如果仔細分析三星與蘋果的競争優勢,背後的供應鍊與技術生态将成為核心關鍵詞。
從銷量資料看,2021年,近8成的折疊屏手機銷量為三星守住“鐵王座”貢獻了力量。這背後不僅是三星“首開折疊屏手機商用先河”的曆史地位,更是三星坐擁全球最全的折疊手機供應鍊團隊,這一強大的供應鍊把控能力,為出貨量與産品創新提供了基礎。
盡管尚未推出折疊屏手機,但蘋果折疊屏或成為手機市場重要變量之一。
由于目前折疊屏手機的核心痛點之一為缺乏剛需級應用與生态優勢。而蘋果憑借着軟硬體生态一體化優勢,是以未來有望借助折疊手機實作手機、平闆、筆記本電腦之間生态的互聯,加速模糊手機、PC、平闆之間的隔閡。
而“基因重組”之後的榮耀,技術生态與供應鍊恰好是其重要優勢。是以,從長期來看,榮耀或許能夠跻身手機廠商的前三名錄。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此前的采訪中,榮耀高層表示:“在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方面,榮耀應該做得比蘋果更好。”
這是一場國産手機不得不面臨的硬仗。
無論是此前對華為的封鎖,還是蘋果對國内供應鍊品牌的剔除,都讓市場意識到,國産手機品牌和手機産業鍊供應商之間“同榮辱,共命運”的深度綁定。唯有國産品牌真正從高端上成功“阻擊”蘋果、三星,國内的手機産業才有長足發展的可能。
值此之際,競争對手也已經開始了步步緊逼,在連續兩個月穩定國内市場單機銷量第一之後,蘋果仍然采取了降價模式,劍指國産品牌的高端市場佔有率。
然而強勁的實力之外,國産品牌也并非毫無勝算,從行業視角來看,高端手機不在于定價高,也不在于營銷投入大,最終歸結點在于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以及産品具備的差異化體驗。
正如在釋出會中,趙明所言:“将堅持極緻的産品主義理念,把科技創新與消費者的需求相結合,在創新探索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盡管就當下來看,這場關鍵戰役的未來,仍然難以斷言,但這似乎并不影響國産品牌的信心
一個月前的那場采訪中,面對鏡頭,趙明的回應顯得有些斬釘截鐵:
“榮耀一定要成為一家偉大的産品公司,我們用産品和創新,來赢得市場和消費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