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江南省,相信很多朋友沒有聽說過,因為這個省份出現于清朝初期。在清朝統治的前期,就已經被逐漸撤銷了。江南省的經濟總量,曾經占了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人口數量也非常龐大。那麼,在清朝統治的前期,最高層為何要把江南省進行拆分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江南省被拆分的故事。江南省被撤銷以後,總計拆分了5個部分,我們仔細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行省制度的形成曆史。在元朝之前,我國的行政區劃一直是州縣兩級,朝廷直接負責各地的官員考核。當然,由于各地州縣太多,吏部對各地官員的實際情況并不了解。是以,曆朝曆代出現了很多辦法。漢朝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例如荊州、徐州等。唐朝把全國劃分為15道,例如劍南道、江南道等等。宋朝把全國劃分為23路,例如廣南東路、廣南西路等等。
但是,這些區劃都是監察區,并不是行政區劃,負責監察轄區内各地官員,而不能直接插手各地區的行政事務。元朝統一全國以後,疆域面積空前遼闊。原有的州縣兩級行政區劃,已經無法滿足行政管理的需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元朝推出了行中書省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甘肅行省、四川行省等等。不過當時的省份面積太大,而且地方官員的權力過大。到了元朝統治的末期,出現了地方官員割據的情況。明朝建立以後,鑒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諸多問題,明朝進行了調整和改革。
明朝把全國劃分為13個省,分别是河南省、山東省、浙江省、湖廣省、廣東省、廣西省、福建省、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山西省、陝西省、江西省。此外,由于明朝擁有南京和北京兩個首都,是以建立了北直隸和南直隸兩個治理區,總計設立了15個省級行政區劃。其中,由于沒有布政使司,南直隸的行政事務由南京六部負責管理。對于明朝來說,南直隸至關重要。
因為南直隸的經濟總量,相當于全國的三分之一,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相當于現在廣東省、江蘇省和上海市的經濟總量。在那個時候,僅僅是蘇州府和松江府,就承擔了全國十分之一的賦稅。17世紀中期,面臨一系列内憂外患的明朝滅亡,崛起于東北地區的清朝開始大舉入關。在10多年的時間裡,清朝逐漸消滅了各地的起義軍和南明各個政權,确立了對中原各地區的統治。外部威脅消除以後,清朝開始處理各種潛在威脅。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北直隸地區改稱為直隸省,南京的地位下降,南直隸地區改稱為江南省。
清朝對江南省、陝西省、湖廣省并不放心。尤其是江南省,江南省經濟發達、人口衆多,一旦封疆大吏有不臣之心,朝廷很難控制。為了把威脅扼殺在搖籃中,清朝開始調整江南省的行政區劃。當時,南直隸總計管理了113個縣。清朝把江南省拆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江蘇省分到了62個縣,安徽省分到了51個縣。此外,還有一小部分管轄區,分給了湖北省。
江南省的情況并不是個例,在清朝康熙皇帝統治的前期,清朝把湖廣省拆分為湖北省和湖南省,把陝西省拆分為陝西省和甘肅省。随着行政區劃的改變,大明兩京一十三省變成了大清内陸十八行省。在清朝統治的末期,清朝又設立了黑龍江省、吉林省、奉天省等4個省份,截止清朝滅亡的時候,全國總計設立了22個省。江南省拆分以後,形成了江蘇省、安徽省,非常小的一部分,劃入了湖北省。進入清朝統治的後期,西方列強對清朝發動了一系列的戰争。清朝不得不開放國門,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上海地區的經濟迅速崛起。
從1860年到1890年,30年的時間裡,上海的地價增長了400多倍。由此可見,上海已經逐漸成為了寸土寸金的地方。不過,在行政區劃方面,上海地區仍隸屬于江蘇省管理。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各路軍閥忙于戰争,根本無力調整各地區的行政區劃。1928年,北伐戰争結束以後,北洋軍閥政權的統治垮台。當時的政權,鑒于上海地區的經濟地位,把上海市提升為特别市。特别市類似于現在的直轄市,不過并不完全一樣。
到了30年代,安徽省的徽州部分地區,被劃入了江西省。是以說,當年的江南省總計被分成了5個不同的部分。認真的說,江南省的建立原本就存在很大的問題,江南省的前身是南直隸,南直隸是依靠南京特殊地位而形成的。江南省的面積太大,确立不利于管理。随着經濟發展和局勢變化,肯定會進行調整。最後,我們聊聊江蘇省的經濟實力。在清朝和近現代曆史上,江蘇省的經濟堪稱是一枝獨秀,對其他省份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現在,則出現了廣東省與江蘇省并駕齊驅的情況。按照最新公布的經濟總量,2019年,廣東省的經濟總量達到了10.5萬億左右。而江蘇省的經濟總量,達到了9.9萬億,很明顯,廣東省略高一籌。其實,直到上世紀80年代,廣東省的經濟總量才逐漸超越了江蘇省,在此之前,江蘇省的經濟總量一直是全國第一。關于我國各地區行政區劃調整、經濟發展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