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特别是抗戰全面爆發後,國軍承擔了正面戰場抗擊日寇的重任。在和敵人殊死搏殺的過程中,國軍中湧現出了許多抗日名将和抗日英雄,比如王耀武、薛嶽、孫立人、胡琏、張自忠和佟麟閣等人。但也有部分國軍将領被日寇一時的強大吓破了膽,當了可恥的漢奸,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先後有近百名國軍将領投降了日僞,這些人中當時誰的級别最高呢?他就是龐炳勳。

提起龐炳勳這個名字,可能許多人都不是很熟悉。他出生于1879年,早年曾在清軍中當兵。辛亥革命爆發後,龐炳勳回到老家娶妻生子,以種田和做小生意為生。1920年龐炳勳的老家遭受了嚴重的旱災,顆粒無收,為了養家糊口,已經41歲的龐炳勳第二次從軍,投靠在了吳佩孚的手下,因戰功升任第11師師長。
之後轉投了老蔣,但不久後又改投馮玉祥,并升任第20軍軍長。後來韓複榘背叛馮玉祥投奔老蔣,龐炳勳奉命在黑石關率部阻擊,差點将韓複榘包了餃子,憑借此戰龐炳勳成了馮玉祥的心腹,并獲得了5萬大洋的獎賞。但好景不長,龐炳勳率部轉投張學良,出任步兵第一師師長。西安事變之後,龐炳勳再次改換門庭,投到了老蔣門下。
抗戰全面爆發後,龐炳勳出任第三軍團軍團長,率部駐守臨沂,歸屬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指揮。當時龐部雖然号稱一個軍團,但實際兵力僅有5個團13000多人。但就是這一萬多雜牌部隊卻在戰場上打出了血性,硬是擋住了日軍闆垣師團的連續猛攻。李宗仁對此戰做了高度評價,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敵軍窮數日的反複沖殺,傷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當時随軍在徐州一帶觀戰的中外記者與友邦武官不下數十人,大家都想不到一支最優秀的‘皇軍’竟受挫于一不見經傳的支那‘雜牌’部隊。一時中外哄傳,彩聲四起。”臨沂保衛戰是龐炳勳在抗戰期間最為高光的時刻,也為他赢得了無數的贊譽。憑借此戰的戰功,龐炳勳得以出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
1943年4月初,日軍抽調重兵向龐部進攻,此時龐炳勳手下有7萬之衆,但他為了自保,竟然不做抵抗就倉皇逃跑。由于日軍追得太緊,龐炳勳在逃跑途中和部下失散,成了光杆司令,在孫殿英的勸說下向日軍投降,當了可恥的漢奸。龐炳勳投敵時是第24集團軍總司令,軍銜是陸軍上将,他也是以成為抗戰期間國軍投敵的最進階别将領。日本投降後,由于龐炳勳握有兵權,老蔣并沒有對他清算,1963年龐炳勳病死,終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