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平之戰中,如果主将不是趙括,趙國能夠戰勝秦國嗎?

前言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結束,這場以40萬趙軍為代價的慘烈戰役,不僅對當時的春秋戰國産生巨大影響,即便是到了今天,也令我們印象深刻。

《史記》記載,趙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任用“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主将廉頗,最終導緻了趙國大敗。那揮墨君不禁在想,若主将不是趙括,趙國能否赢得這場攸關國運的長平之戰呢?

長平之戰中,如果主将不是趙括,趙國能夠戰勝秦國嗎?

上黨之重,趙不能舍

長平,大緻就是今天的山西晉城高平市,而秦趙兩國之是以交戰,都源于上黨(今長治市)之地。

上黨在當時,屬于南韓土地。公元前262年,秦國攻韓,切斷了上黨郡和南韓本土的聯系,緊接着,便是兵至荥陽。韓王驚恐,命使者入秦,割上黨求和,沒曾想上黨守馮亭不願歸降,于是将上黨獻給趙國。

長平之戰中,如果主将不是趙括,趙國能夠戰勝秦國嗎?

想法很簡單,聯合趙國,抗擊秦國。

對趙國而言,上黨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毗鄰太行山,而太行山正是趙國都城的屏障,如果趙國放任秦國接收上黨,勢必陷入被動,是以,當時的趙國選擇了接收上黨,得罪秦國。

畢竟“秦有吞天下之心,使趙不受上黨而秦得之,亦必據上黨而攻趙”,是以對于趙國而言,接收上黨,占據主動,有利于提高勝算。

長平之戰中,如果主将不是趙括,趙國能夠戰勝秦國嗎?

初戰不利,已落下乘

接收上黨後,趙國犯了緻命錯誤,便是輕視秦國,沒有加派駐守,是以得知趙國接收上黨後,左庶長王龁立即率軍進攻上黨,結果導緻上黨落入秦軍之手,趙國受地俨然淪為鬧劇。

為了奪回上黨,趙國命廉頗馳援,于是秦趙兩國戰事迅速升溫,長平之戰也成為了一場影響國運的戰役。

長平之戰中,如果主将不是趙括,趙國能夠戰勝秦國嗎?

當時的秦趙兩國軍隊可謂旗鼓相當。趙軍身體素質過硬,擅用鐵器,又有“一騎當步卒八人”的騎兵。反觀秦軍,兵器雖是青銅器,但秦軍善戰,不畏生死,“秦之俗,大抵尚氣概、先用力,忘死輕生”。

是以,兩軍交手,自然是強者勝。很可惜,在秦趙的初次交戰中,趙國失利,連續折損數名進階武官,此時緊急擔任趙軍統帥的廉頗,隻能被迫退守丹河,與秦軍對峙。

長平之戰中,如果主将不是趙括,趙國能夠戰勝秦國嗎?

後勤補給,重中之重

秦軍初戰告捷,而趙軍在短短三個月内,連丢兩道防線,折損一将六尉,十分慘重。此時留給趙國的選擇,除了主動出擊,就是撤退和對峙防禦。

野戰方面,秦軍明顯強于趙軍,是以趙國不會主動出擊,可若是撤退,秦國很可能繼續追擊,到時丢的可能不隻是上黨一郡,而且撤退會嚴重動搖軍心,一個不慎,便是全軍覆沒。

長平之戰中,如果主将不是趙括,趙國能夠戰勝秦國嗎?

思來想去,廉頗選擇了對峙防禦,這樣一來,比拼的便是雙方的後勤補給。趙國雖較秦國距離長平更近,但趙國農業不及秦國,這是先天不足。

秦國占據關中、四川等地,糧食充沛,其糧食儲備遠勝趙國,這一點,《史記》也提過,“秦富十倍天下”。

長平之戰中,如果主将不是趙括,趙國能夠戰勝秦國嗎?

國力上,趙國已敗,是以“趙無食,請粟于齊”,結果此時的齊國已無雄心壯志,選擇了見死不救。此消彼長,後勤不足的趙國,自然會敗。

結語

後勤不足以支撐,外援又無望,趙國已經無力支撐這場持久性的戰争,是以主動出擊成了趙國的一線生機。廉頗經驗豐富,深知出擊的後果,是以固守防禦,加之趙國喜好用宗室為将,趙括既是宗室,又是名将之子。

長平之戰中,如果主将不是趙括,趙國能夠戰勝秦國嗎?

最重要的是,秦國釋放信号,“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将耳”,使得趙王下定決心,臨陣換将。之後大家都很清楚了,趙括上任,主動出擊,最終導緻趙軍全軍覆沒。

野戰不如秦國,後勤不如秦國,這場戰役歸根結底,在趙軍缺少後勤補給的那一刻,已經昭示了最終的結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揮墨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