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府”,和現在的副省級城市級别差不多,能在宋朝成為“府”,那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要麼經濟強,要麼地勢險要,要麼與皇帝即位有關。南宋時的福建,共有8個“地級機關”,為1府、5州、2軍。論地位,軍不如州,州不如府。福建唯一的“府”,不在“省會”福州和最大港口泉州(當時還沒廈門),而在建州。建州對于福建的曆史太重要了,福建的“建”,指的就是建州。現在已沒有建州,當年輝煌一時的建州,現在隻是隸屬于地級南平市的一個縣級市,名叫建瓯。

圖-福建省南平市人文地圖
建瓯不但是福建在南宋時唯一的府,在東漢三國,還是福建唯一的郡(地級),稱為建安郡。當時福建還沒有開發,人口稀少,建瓯人口多一些,就在建瓯設郡。現在的福建省會福州,在當時隻是建安郡下面的侯官縣。西晉滅吳之後的公元282年,在現福州設定了晉安郡。但就整體地位還言,還是建安郡較高一些,畢竟離發達的中原和江南較近。南朝沒有什麼變化,而南朝末年的梁末陳初,軍閥陳寶應就割據在建安郡一帶,和朝廷對抗到底。公元564年(陽曆)初,陳朝大将章昭達率軍進攻建安,讨伐陳寶應,活捉後送到建康吃碗刀頭面。
建瓯有多重要,清初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福建篇》就說建瓯西帶贛,東連浙,形勢四通,是福建藩屏,福建的門戶。加上背水襟山,地勢奇峻,是東南重鎮。因為建安郡的重要性,唐朝在公元621年設定了建州。隋朝把建安郡治所放在了福州,唐高祖又遷回建瓯。唐朝的福建有5個州,福州和泉州發展較快,福建的治所也放在了福州。
圖-福建省地形圖
不過,建州在福建依然是和福州齊名的兩個大州之一。在王審知家族割據福建時,能出任建州刺史的,都是王氏家族核心成員,比如王審知的十三子王延政。閩王王延曦在位時,朝政烏煙瘴氣,鎮守建州的王延政當然不聽哥哥的,兄弟反目成仇,互相厮打。王延政根本瞧不起哥哥,說你能當皇帝?我也能!公元943年2月,僅控制建州一州的王延政稱帝,國号大殷。自纣王之後,國号定為殷的極少,王延政足夠另類。
王氏兄弟打來打去,最終便宜了南唐皇帝李璟(李煜父親)。公元945年,南唐軍滅閩,第一站進攻的就是建州,很快就消滅了王延政。南唐軍滅閩也是虎頭蛇尾,最終福建5州,李璟隻得了建州、汀州。福州歸吳越錢氏,泉州和漳州自立為清源軍,左右逢源。
圖-建瓯位置及周邊地形圖
建州對于南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唐在建州設定了永安節度使。因建州面積較大,又從建州分出個劍州,也就是現在南平一帶。因為劍州和四川劍州重名,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改稱南劍州。北宋時的建州依然不是福建治所,但卻是建甯軍節度使駐地。而到了南宋初年,建州一飛沖天了。公元1162年,也就是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剛繼位的宋孝宗趙昚,下诏把建州升為建甯府,這是福建唯一升府的州。
趙昚為什麼對建瓯情有獨鐘呢?因為建瓯就是趙昚在即位前的封地。趙昚本是趙匡胤後人,因宋高宗趙構無子,就收養趙昚,最終确立為皇儲。趙昚在即位前,先是受封為建國公,在紹興三十年,公元1160年,趙昚又受封為建王。“建”,指的就是建州(建瓯)。藩王當上皇帝,他原來的封地自然要更新,這是慣例。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就把自己原來挂名歸德軍節度使的商丘(宋州),升為南京歸德府。
圖-福建省地圖
元朝沒有給建瓯設府,成為很普通的建甯路。明朝改路為府,建瓯重新設建甯府,但這個建甯府已不再具有南宋建甯府那種特殊的地位了。清朝沒變化,還稱為府。隻不過在1912年,由建甯府改稱建瓯府,沒多久就降為縣。之是以起名建瓯,是因為當時有兩個縣建安和瓯甯,把二縣合并後,各取前一字,就成了建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