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桂英:遠征軍中穿越野人山,唯一活下來的女兵,最後成百歲老人

劉桂英在農村生活了幾十年,她其貌不揚,人也本分和氣,誰也沒想到這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在晚年的時候,竟然因為一封信,不僅成為了新聞人物,她的命運也發生了轉折。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劉桂英老人)

說起來,劉桂英的一生實在是命運多舛。她于1920年出生于湖南長沙農村,父母都是農民,家境異常貧困。劉桂英勉強長到3歲時,長沙一帶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地裡糧食絕收,父母由于再無能力撫養劉桂英,隻得把她送給另一戶姓劉的人家做了養女。

不幸的是,在劉桂英10歲的時候,養父母又先後病逝。養父母的摯友見劉桂英孤苦無依,于是把她送進長沙貧女院。長沙貧女院是一所收容赤貧女子并施以教養的私立救濟機構,其經濟來源主要是政府增補商募捐。

和紳

像劉桂英這樣生活無着,又無生存技能的女子,在那裡不僅能免費接受學習教育,而且還能學習技能,這也算是苦命姑娘們的一條好出路。正因如此,這些苦命姑娘大多都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她們通過刻苦學習和學習技能,往往能在社會上自食其力,進而不至于落得更為悲慘的境地。

劉桂英也是貧女院中數一數二的女學員,她在數年的學習期間,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後來還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湖南湘雅醫院護士助理班,繼續學習護理專業。

1939年,19歲的劉桂英畢業時,抗戰已經全面爆發,和許多熱血青年一樣,劉桂英也踴躍報名參軍,并被配置設定到了中國國民革命軍第5軍新22師。由于她有文化,又是護理專業畢業,是以她被分到了野戰醫院,做了一名護士。

早在日本全面侵華開始時,日軍就揚言要三個月拿下中國。并且在侵華戰争不久,他們為了切斷國際對我國的戰略物資援助,還切斷了我國僅有的幾條國際通道。為了繼續堅持抗戰,國民政府于1938年動用民工15萬,工程師2千人,克服種種困難,曆經9個月的艱苦奮鬥,終于修築了滇緬公路,并全線通車,成為當時中國與國際聯系的唯一通道。

(滇緬公路資料照)

就在劉桂英參加的這一年,日本開始向東南亞擴張,美國也在此時修改了《中立法案》,準許中國向其購買軍用物資。這樣一來,美國援助中國的戰略物資幾乎都是從滇緬公路運往中國。據資料統計,在後期作戰中,滇緬公路每個月運送的戰略物資高達1萬多噸。

1941年,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把一度保持中立的美國拉進了戰争的深淵之中。在太平洋戰争中,日本先後攻占菲律賓、泰國,在占領馬來西亞後,他們又把矛頭對準了緬甸。顯然,他們打緬甸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隻要占領了緬甸,就能封鎖滇緬公路,進而截斷了盟國不斷運往中國的戰略物資。這樣一來,就能迫使中國投降。

當時英國政府是緬甸的殖民統治者,但緬甸的英國駐軍不多,武器也不多。是以中國作為盟軍,為了保衛滇緬公路暢通,與英美兩國達成聯合作戰的約定,随後中國軍隊迅速組建了一支10萬人的遠征軍。

劉桂英所屬的第5軍新22師,由于是國民革命軍中唯一的機械化軍,而且又是遠征軍副司令長杜聿明的直屬部隊,是以被國民政府編為遠征軍第一路軍,作為先遣部隊入緬作戰。

當時,劉桂英22歲,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她一想到要去緬甸打鬼子,就情緒激昂,一路上她和戰友們是唱着戰歌從滇緬公路進入緬甸的。

在部隊抵達同古,接替英軍的防務不久,日軍的飛機就源源不斷地對同古進行轟炸了,随後日軍與遠征軍發動了第一次戰役。

遠征軍在戰役打響後,表現得異常英勇,雙方苦戰3天3夜,死傷都十分慘重。當時他們把城中一個較為隐蔽的大倉庫作為臨時醫院,被炸死炸傷的戰士不斷被擡進倉庫,頭頂上還有不斷呼嘯而過的日本飛機投下炸彈。

據劉桂英回憶,她在和戰友擡擔架時,一枚炮彈就在她不遠的地方爆炸,好在她反應迅速,才安然無恙。大家就在隆隆的炮火中,緊張而有條不紊地為傷員包紮救治,誰也沒時間害怕。

然而,此時的英軍毫無鬥志,在中國遠征軍與日軍浴血奮戰時,他們竟趁機撤退,導緻正頑強作戰的遠征軍被日軍數倍兵力圍困城中,陷入了缺糧少彈,又無援兵的境地。

(前進中的中國遠征軍)

為了儲存實力,在杜聿明的指揮下,遠征軍先遣部隊隻得突圍,邊戰邊撤,等待盟軍與中國遠征軍大部隊的增援。

可惜,作為同盟軍的英軍隻顧逃跑,而美軍在戰略上也與遠征軍意見不同,是以配合得極不默契。這樣就不斷給日軍創造了進攻的條件,最終讓日軍占領了臘戌,封鎖了滇緬公路。遠征軍大部隊是以不能按計劃進入緬甸,更無法增援遠征軍先遣部隊。

此時的形勢對遠征軍先遣部隊極為不利,他們面臨前有埋伏,後有追兵的危險之中。由于滇緬公路已經被日軍切斷,已經沒有戰鬥的意義了,是以蔣中正指令遠征軍撤回國内。

可是,滇緬公路已經被封鎖,遠征軍想要回國,除了穿越野人山,就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其實,美國将軍史迪威曾建議杜聿明率隊以難民的身份撤至印度,但身為軍人的杜聿明認為,服從指令是軍人的天職,是以他拒絕了這個建議,并對部隊下達了穿越野人山的指令。

當時,除了第38師師長孫立人違抗指令,率軍随史迪威撤退印度外,其他部隊全部聽從指令進入了野人山。劉桂英與戰友也自然緊随其後。

野人山位于緬甸北部,與雲南接壤,但距離約有上千公裡。同時,作為熱帶雨林,野人山裡的植被十分茂盛,大樹遮天蔽日,地下的野草也高及人身,且沼澤遍地,更是野獸和毒蛇出沒的地方,可以說環境極為惡劣。當地人都不敢冒然進野人山,他們稱野人山為“魔鬼居住的地方”。

劉桂英和戰友們對野人山一無所知,他們在進入野人山之前,由于不斷被日軍追着打,早已疲憊不堪,并且在不斷地戰鬥中,部隊裡原本配備的補給、醫藥和槍彈等都在迅速減少,是以大家更加迫切地希望能擺脫日軍,早些回國。

作為護士兵的劉桂英與戰友因為要照料傷兵,被安排在隊伍的最後面。然而在進入野人山後,他們就發現參天的樹木擠擠挨挨,把陽光遮蔽得一點光線都透不下來,他們就隻能在陰暗中摸索着前行。最糟糕的是山裡面的情況非常複雜, 隊伍往往走了好幾天後,有可能又走回了原地。

除此外,缺醫少藥和惡劣的環境也讓傷員幾乎沒有活下去的機會。劉桂英眼睜睜看着傷員一個又一個倒下,盡管她為死去的人感到悲傷,但在惡劣的環境裡,她更需要有活下去的勇氣。

(中國遠征軍資料照)

走進野人山不久,隊伍确實擺脫了日軍的圍追堵截,可是野人山裡的危險,卻折磨得他們幾乎要喪失活下去的勇氣。

先是趕上了野人山的雨季,每天隊伍要冒着大雨前進,衣服總是濕漉漉地貼在身上。時間一長,不少人就受了風寒。由于無藥可治,又缺少食物,這些人很快就病斃于路邊。

豐富的雨水落在地上,把經久多年的腐殖層泡得松軟如爛泥沼,深一腳淺一腳走在其中,步伐艱難。最恐怖的是,誰也不知道哪裡會深不可測,人走上去,直接就會陷沒其中。

最可怕的是,密密麻麻的螞蟥像一群餓死鬼一樣。當他們走過時,他們深陷在爛泥沼裡的腿上,就會吸滿螞蟥,樹葉和草叢裡的螞蟥也趁機吸附在他們身上,甚至鑽進他們的皮膚。由于他們常常為了安全需要全神貫注,是以當他們發現身上的螞蟥時,那些螞蟥都已經吸飽了血,變得像食指般粗細了。

失血過多的戰友往往會頭暈目眩,體力不支的他們,不得不倚在樹下喘氣,可是碩大的螞蟻就會順着地表爬到他們身上,咬噬他們的皮膚。

山洪更是防不勝防。有一次,劉桂英親眼看到一個班的戰士來不及避開山洪,眨眼間被山洪沖得無影無蹤。

如果說環境中的危險,已經讓不少人失去了生命,那麼饑餓則更是索命繩。

其實,早在進山之前,隊伍中的食物就在戰鬥中丢失了大半,是以走進野人山後,沒過多久大家就面臨着饑餓的窘境。于是大家隻能靠摘食樹葉野果等充饑。可是野人山裡的植物很多都有毒,誰也不知道哪一種能吃,哪一種不能吃,是以都隻能碰運氣。結果運氣不好的占了大多數,他們吃了毒蘑菇或者毒樹葉後,毒性發作,讓他們痛不欲生,最後被活活折磨死。但大家看到這種情況,卻都無能為力。

對于劉桂英這些走在隊伍最後面的人來說,情況更加糟糕。因為能吃的野果與樹葉等,早已被前面的人采摘一空,他們隻能掘草根或者樹皮充饑。

陰暗潮濕的樹林裡,還有成群結隊的蚊子。那些蚊子的個頭與蜻蜓大小相差無幾。被它們叮咬後,就會腫起一個大包,且奇癢無比,隻能不斷抓撓,結果把一張臉抓得血流不止,十分痛苦。

(遠征軍中的女兵)

遠征軍中的女兵并不多,據劉桂英回憶,在擺脫日軍追擊後,連她一起還剩下5個人。是以她們5個人特别團結,在進入野人山後,互相不斷鼓勁,這才不至于掉隊掉得太遠。

然而在行進的過程中,有個叫笑春的女兵,先是不幸被毒蛇咬傷,盡管大家想盡辦法,讓她終于保住了性命,但畢竟是受傷了,她腿腳無力。後來因為落單,居然被狼叼走了,。找到她時,她已經失血過多,沒有了生命的迹象。

緊接着,瘧疾又成了隊伍中的奪命鬼。成千上萬的戰友受瘧疾的摧殘,成片成片地倒在了路邊。和劉桂英同行的孫月霞也患上了瘧疾,她一再勸說大家别管她,趕緊走,可是大家誰都不忍心把她抛下。随着精神越來越癫狂,孫月霞常常又哭又鬧,為了不拖累大家,知道生存無望的她趁大家不備,跳下了懸崖。

不久,王蘋也患上了瘧疾。好在她的男友一直在她身邊照料她,于是大家繼續往前趕路,隻是一路上再也沒能等到王蘋趕上來。後來劉桂英經過打聽,才知道王蘋和男友已經死在了路上。

此時和劉桂英一起堅持前行的還有何珊。不幸的是,何珊由于吃了有毒的植物,在支撐了數天後,還是離她而去了。

就在劉桂英最為絕望的時候,她遇到了掉隊的男友。二人相攜相扶,麻木地繼續前行着。此時唯一支援他們繼續走下去的就是能活着,他們已經不需要思考該往哪裡走,因為隊伍走過的路上,到處都是皚皚白骨。那些白骨就像留下的記号一樣,引領他們繼續前行。

大約走了3個多月,這天,劉桂英爬上了一個陡峭的山峰,她突然發現前面不遠處有幾個帳篷。她以為是自己花眼了,可是她身後的戰士卻興奮地向那裡跑去,緊接着,她看到那裡有人朝他們揮手。她狂喜不已,看了那麼多的死别,她終于活下來了。

事後,劉桂英才知道她是唯一一個穿越了野人山的女兵。而正因如此,她被視為了女英雄,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光新22師師長廖耀湘及夫人親自探望并邀請她到家裡做客,而且畫家葉淺予還專門從重慶趕去給她畫像,并贈送了一張畫像給她當作紀念。

解放後,劉桂英成為了一名國小教師。在60年代時,由于她參加過國民革命軍,被當作“女特務”批鬥,後又下放農村改造,結果這一改造就是30多年。

直到1988年,在女兒的勸說下,劉桂英才試着給葉淺予寫了一封信。

葉淺予對劉桂英的遭遇十分同情,在他的幫助下,劉桂英的經曆被記者寫成了文章發表在了《新觀察》上,而劉桂英也是以受到了許多人關注。不久後,劉桂英終于獲得平反,并恢複了工作身份,享受退休教師待遇。

2005年,在中國抗戰勝利60周年的盛典上,作為中國遠征軍為數不多的幸存者,她獲得了國家頒發給她的金質勳章,并且獲得了“民族英雄”的稱号。

當人們問劉桂英為何能在幾十年裡埋首農村,卻從不向人說出自己的遭遇時,劉桂英說,她一生經曆了太多的苦難,特别是穿越野人山,讓她看到了特别多的生離死别,是以她不覺得在農村艱苦生活辛苦。畢竟能活着,就已經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2021年11月16日,劉桂英帶着對生活的滿意和感激,離開了人世,享年102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