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希特勒為挽救意大利在北非的危局派出隆美爾,卻使其聲名鵲起

在二戰中,各大戰場都湧現出了一大批名将,時至今日我們談到這些名字的時候依然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軍事才能,如巴頓、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朱可夫、隆美爾、薛嶽、孫立人、李宗仁等等。這之中,隆美爾可謂是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将傾的人物,不過他扶的是這個一直被人嘲笑的意大利軍隊。

在隆美爾到達北非之前,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意大利軍隊已經被英軍打得丢盔棄甲,幾有在北非不能立足之勢。為了挽救墨索裡尼的軍政府不緻垮台,希特勒不得不派出一支小型軍隊前往增援,而這支部隊的司令官,他選擇了在法國戰役中剛剛大發異彩的第7裝甲師少将師長隆美爾,進而成就了隆美爾後面“沙漠之狐”的神話。

北非的勢力範圍很早已被西方列強瓜分,其中利比亞由意大利控制,而埃及則是英國的傳統殖民地,當納粹德國橫掃西歐的英法聯軍之際,一心想恢複羅馬帝國昔日榮光的墨索裡尼按抐不住,于1940年6月10日正式向英國和法國宣戰。不過,戰力羸弱的意軍20多個師卻始終不能突破法國南部邊境,盡管那裡隻有6個師的法軍,這讓墨索裡尼大傷體面。

希特勒為挽救意大利在北非的危局派出隆美爾,卻使其聲名鵲起

墨索裡尼

不過在地中海對面的北非戰場,戰争的第一槍其實是英國人打響的。既然雙方進入戰争狀态,英軍一個團級戰鬥群便于6月14日越過利埃邊境,打擊了意大利軍隊的幾處據點,盡管戰鬥規模不大,墨索裡尼卻大為光火,嚴重需要找回在歐洲大陸的顔面,開始向北非增兵準備一舉打垮英國人甚至占領埃及。6月25日法國宣布投降,意大利得以調集最精銳的部隊加強駐利比亞的第10集團軍,墨索裡尼志得意滿,不斷催促意軍司令格拉齊亞尼元帥抓緊發動攻勢。

意大利第10集團軍出動10個主力師約30萬大軍,于1940年9月8日大舉入侵埃及,頗有傳檄而定的架勢,因為他們面對的英聯邦軍隊隻有36000人。然而裝備不足、訓練不良、軍官無能的意大利第10集團軍走走停停,不到70天便在英軍的機動攻勢下大敗而逃,英軍攻陷利比亞重要港口托布魯克,同時以第7裝甲師迂回截殺撤退中的意軍,在比達夫門戰役中,兵敗如山倒的意軍全部投降,除7000人逃回的黎波利之外,130000人走進了盟軍戰俘營。

希特勒為挽救意大利在北非的危局派出隆美爾,卻使其聲名鵲起

隆美爾

面對即将失去北非的窘境,走投無路的墨索裡尼隻得向希特勒求援,後者正在秘密籌備對蘇戰争,無奈決定派一支小型裝甲部隊前往北非“拉兄弟一把”。1941年2月6日,德軍最高統帥部指令實施“向日葵行動”,即組建“德國非洲軍”加入北非戰場,初始兵力僅有第5輕快師(後來著名的第21裝甲師)和第15裝甲師,經希特勒提名,在法國休整的隆美爾晉升中将被任命為軍長,2月16日到達戰場接管了指揮權。

在利比亞的意軍士氣十分低落,大部分軍官捆好了行李卷準備早日回國,隆美爾嗤之以鼻,決心不待德軍主力全部到齊,即以一個德國坦克團和一個意軍步兵師為基幹,趁英軍換防和松懈之機突然發起反擊,在德國空軍的有力支援下,隆美爾以大膽的進攻行動一口氣推進了450英裡,當兩個德國師全部抵達戰場後,英軍全線崩潰。

希特勒和意大利最高統帥部給隆美爾的指令僅僅是穩定住戰線,并未指望他反敗為勝,然而戰術專家隆美爾很快窺視出英軍的弱點,指揮三個德國師和二個意大利師連續發起進攻,将“裝甲偵察行動”演變為全面攻勢,根本不給英國人喘息之機,至1941年3月底已将英軍完全逐出利比亞,隻剩下一個孤零零的托布魯克要塞。僅僅幾個月時間,隆美爾率領德國非洲軍徹底扭轉了北非戰局,1942年1月德軍奪回昔蘭尼加,隆美爾被晉升為步兵上将,出任升格後的“非洲裝甲軍團”司令官。

希特勒為挽救意大利在北非的危局派出隆美爾,卻使其聲名鵲起

就這樣,隆美爾不顧意軍最高統帥部的勸阻,用靈活機動的戰法将北非戰場形勢從被動化為主動,多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且能夠充分利用北非沙漠地形與氣候特點進行作戰,一時聲名鵲起,被譽為“沙漠之狐”。

盡管丘吉爾宣稱:“放棄托布魯克要塞是不可思議的”,并且通過海路向該地派出大量援兵,然而1942年6月,隆美爾仍然率軍攻克托布魯克,被希特勒當即擢升為陸軍元帥,年51歲。直至1943年5月,随着美軍參戰登陸北非,大勢已去的德意軍隊才被全部消滅,而隆美爾此時已經奉調回國。

1943年7月,美英盟軍開始發起西西裡島戰役,目标直指意大利本土,而隆美爾和他的非洲軍,将這一時間整整拖後了兩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