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嚴和諸葛亮同是托孤大臣,為何一個位高權重,一個被貶為庶人?

劉備臨終的時候,選擇了兩個托孤大臣,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李嚴,按道理兩人的地位應該差不多才對,為什麼同為托孤大臣,一個位高權重,一個卻被貶為了庶人呢?

夷陵大敗後不久,劉備就病倒了,他趕緊把蜀國最重要的兩個大臣,諸葛亮和李嚴,叫到了身邊,把劉禅托付給他們,以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一起輔佐劉禅。

劉備當時把李嚴調到永安,任命他為尚書令、中都護,這一點任命就很讓人疑惑,尚書令相當于現在的秘書長,直接執行皇帝下達的指令。而中都護是一個什麼官呢?他可以統領内外軍事,劉備把軍事大權交給李嚴,而把内政交給諸葛亮了。

劉備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首先諸葛亮是荊州派系的代表人物,而李嚴是益州派系的傑出人才,劉備并不想任何一方獨攬大權,讓自己兒子劉禅的地位受到威脅,而兩個托孤大臣的存在,可以互相制衡。

李嚴和諸葛亮同是托孤大臣,為何一個位高權重,一個被貶為庶人?

同時也因為李嚴是益州派系的代表,現在自己的根據地就在益州,這是益州派系的地盤,多少要給益州派系一點面子,把李嚴做為托孤大臣,正是尊重本土勢力的一個表現。

但是李嚴真的能夠掌控軍事大權嗎?事實上,并沒有,那麼他是如何把劉備交給他的軍事大權喪失的呢?

劉備死後沒多久,蜀國境内開始出現大面積的騷亂,《三國志》這樣記載:

“牂牁太守朱褒擁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張裔於吳,據郡不賓,越隽夷王高定亦背叛……”

幾乎在同一時間,蜀國内部開始出現造反的問題,而且幾乎有一半左右的領地出現動蕩,蜀漢的政權受到嚴重威脅,如此嚴重的問題必須馬上得到解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派軍隊去鎮壓。

李嚴和諸葛亮同是托孤大臣,為何一個位高權重,一個被貶為庶人?

李嚴名義上是中都護,按道理軍事上的行動就應該讓李嚴來負責,但劉備托孤的同時又下達了一個奇怪的指令,就是安排李嚴鎮守永安,永安是防守東吳的前線門戶,戰略位置也是很重要的。

諸葛亮也給劉禅提了一個建議,就讓李嚴繼續留守在永安,畢竟夷陵之戰剛大敗不久,要防止東吳趁虛而入,而李嚴鎮守永安的話就很放心了。

是以李嚴此刻遠離成都的政治中心,沒有辦法行使他中都護的職權,更沒辦法調動軍隊,而指揮軍隊平叛的事就交給諸葛亮去辦了。

很快在諸葛亮的帶領下,平定了國内的叛亂,此時的諸葛亮為了完成劉備統一天下的遺志,寫了出師表給劉禅,提出了北伐中原的計劃。

李嚴和諸葛亮同是托孤大臣,為何一個位高權重,一個被貶為庶人?

而在此之前,要先安定南方的蠻族,諸葛亮又親自率軍南征,讨伐孟獲,建興三年,劉禅将軍隊又交給了諸葛亮,從這個時候起,軍隊便牢牢掌握在諸葛亮手裡,李嚴的中都護已經是有名無實了。

李嚴和諸葛亮雖然都是托孤大臣,但李嚴是虛職,而諸葛亮則有實權,兩人的地位差得可不是一點半點,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李嚴和諸葛亮相比,有一個情況,是讓他遠離政治中心的原因,那就是諸葛亮可以開府治事,這是後世的宰相都沒有的權力,而李嚴卻不能夠開府治事,這就是兩人權力越拉越大的根本原因。

什麼是開府治事?《辭源》中解釋開府為:開建府署,辟置僚屬。簡單來說,就是開府後的宰相可以擁有自己的辦公場地,還可以在府裡任命政府的官員,把自己的人安置在所有重要的崗位上,這就是意味着最高權力所在,甚至可以和皇帝分庭抗禮。

曹操就是通過開設相府,名正言順将漢獻帝架空了, 把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劉備稱帝後,諸葛亮原是錄尚書事,并沒有開府,在劉備時期,皇權的掌控力很強,諸葛亮并沒有開府的機會。

而劉禅當皇帝後,因為他的年齡還偏小,處理政務的能力也不行,是以就同意諸葛亮開府治事,從此諸葛亮開始全權處理内政事務。

于是諸葛亮在成都開府治事,“事無巨細,鹹決于亮”。而李嚴卻一直留在永安,遠離權力中心,這就導緻兩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李嚴和諸葛亮同是托孤大臣,為何一個位高權重,一個被貶為庶人?

其實李嚴内心也是非常渴望開府治事的,這樣才能和諸葛亮平起平坐。但他卻一步又一步将自己往死路裡推,最後别說開府,連官都給罷了,被貶為了庶人。

根據史料記載,李嚴有三件作死的事,讓他最終自食惡果。

一、建興四年,諸葛亮着手準備第一次北伐,已經掌控了實權的諸葛亮要把李嚴調到漢中去,諸葛亮的意圖也很明顯了,就是要架空李嚴,不能在自己北伐的時候,他這另一個托孤大臣在後方搞事情。把李嚴調到漢中,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就放心很多了。

但是李嚴堅決不去,諸葛亮把軍權已經牢牢抓在手裡還不算,還要把自己在江州的地盤奪走,真的把自己調到漢中的話,那可是人家荊州派的地盤,自己去了那裡就是廢人一個。

而李嚴不但不去,更是提出了一個要求,要諸葛亮把5個郡合并成為一個巴州,自己想當巴州刺史,這是要擴大自己地盤的打算,人精的諸葛亮怎麼可能答應呢?此事不了了之。

二、建興八年,曹魏大舉進攻漢川,諸葛亮又要把李嚴調去漢中,李嚴又拒絕了,他的理由是,自己負責的江州也很重要,自己走了,怕被敵人趁虛而入。

諸葛亮也讓了一步,讓李嚴的兒子李豐負責江州防務,又給李嚴升官,升為骠騎将軍,李嚴這才不得不趕往漢中。

這兩件事,已經讓諸葛亮對他很不滿了,而發生的第三件事,李嚴直接把自己的前途斷送了。

建興九年,諸葛亮再一次北伐,本來形勢一片大好,讓李嚴去負責押運糧草,但是因為路途遙遠,加上陰雨天氣,李嚴送糧的日期推遲了很久,為了推卸責任,李嚴想出了一個無腦的陰招。

李嚴一邊對諸葛亮說,糧草準備不足,你快點退兵吧,等到諸葛亮無奈退兵後的時候,李嚴又跑到後主劉禅邊上說,我的糧草準備的很充分,不知道諸葛亮為什麼就退兵了。

這真的是三歲小孩都能破解的招,諸葛亮直接把李嚴寫給他的信拿出來,在劉禅面前一對質,李嚴馬上就瞞不住了,結果就是以李嚴這一次作死,讓諸葛亮痛失良機,于是諸葛亮向後主彈劾李嚴,後主一怒,馬上就把李嚴貶為了廢人。

有人說,是諸葛亮一步又一步把李嚴的權力奪取,又設計将他罷官,但筆者認為,這一切都是李嚴自己作死,和諸葛亮沒有半點關系。

網友們,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