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托孤,充滿陰謀論的背後,是對人生理想的徹底否定

曆史上的皇帝向親信大臣托孤 ,總是充滿了陰謀論。是以,托孤過程中的權謀争鬥被無限放大,因為托孤失敗的例子很多,原因就是所托非人。要麼是受托之人能力不夠,要麼是受托之人能力太強而篡權奪位。勉強算成功的托孤,是西漢大臣霍光,他雖然起到了托孤大臣的作用,遺憾的是霍光及其家人并未得到善終。至于年代更久遠的”伊尹放太甲“,因為放有流放的意思,很多人就把伊尹和權臣劃了等号。在懷疑一切的思辨精神指導下,堪稱史上最成功,結局最完美的劉備托孤,同樣陷在權謀鬥争的漩渦裡出不來。由于《三國演義》影響很大,劉備托孤的事就不再贅述,但是許多人為什麼就不相信是劉備深思熟慮後的肺腑之言呢。

劉備托孤,充滿陰謀論的背後,是對人生理想的徹底否定

劉備把年幼的兒子劉禅托給諸葛亮,原話是這樣對諸葛亮說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興國,成就大業。若嗣子可輔,則輔之;若不可輔,君可自取。劉備說得清楚明白,可是人們在“自取“二字上看到了隐情的冰山一角,由此認定了其中的資訊量實在驚人。

中國經曆了漫長的封建社會,即使是平凡百姓也對帝王心術和權謀詐術略通皮毛。普通人的認知來源于民間藝術的說書和戲曲,耳濡目染後頗有無師自通的天賦,加上人類好奇探究的本能,許多人具備了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的能力。要說劉備君臣托孤是肝膽相照,估計深受權謀和宮鬥影響到人們是難以接受的。人們不能接受的根本原因是,劉備和諸葛亮君臣算是黃金搭檔,但是他們絕不是聖人,是以不能用看聖人的眼光來看劉備君臣。托孤過程絕不可能 是坦坦蕩蕩的光明磊落,托孤成功必然是經過了多方博弈後産生的結果。總之,劉備托孤沒有内情,吃瓜群衆是不會答應的。

劉備托孤,充滿陰謀論的背後,是對人生理想的徹底否定

比較主流的陰謀論是這樣的。劉備在病危時才緊急召見諸葛亮的,在諸葛亮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将托孤大事和盤托出的。而病危隻是劉備考驗諸葛亮的假象而已,隻要諸葛亮行差踏錯,帳後埋伏的50名刀斧手就會分分鐘把諸葛亮砍成諸葛醬。在“婆婆和媳婦同時落水“這個超級問題的思維訓練下長大的男人,包括出題的女人,盡管對權術一知半解,但都對高層内幕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固執己見的陰謀論。這種情況就像剛拿駕照的人對車的熱情。是以劉備托孤并非簡單的一托了之,而是有N種防範諸葛亮不臣之心的殺手锏。首先是劉備的衛隊長趙雲,劉備不讓戰鬥力驚人的趙雲上戰場,早就深謀遠慮的把趙雲留給了兒子劉禅。劉備死後,唯一可以和諸葛亮比資格的就隻有趙雲了,而且生猛的趙雲可以身居幕後,諸葛亮一有叛變的苗頭,趙雲可以突然取其首級。趙雲才是輔助劉禅的定海神針。其次,上書令李嚴也能牽制和分化諸葛亮的權力,讓諸葛亮不能為所欲為。最後,劉備還留了一道保險防火門,即使趙雲和李嚴都治不了諸葛亮,特種部隊白眊兵就是劉禅最後的護生符,領軍的陳到可是劉備秘而不宣的絕對心腹。

幸運的是,諸葛亮通過了層層考驗,活成了劉備最希望看到的樣子,成就了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典範。這與其說是諸葛亮品德高尚,倒不如說是劉備精于謀劃,深谙博弈學。這就是人們對劉備托孤的主流認識。

劉備托孤,充滿陰謀論的背後,是對人生理想的徹底否定

其實劉備托孤的内情并沒有那麼複雜,主流派有許多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劉備被稱為天下枭雄,對權謀自然在行,對人情世故也更通透。劉備兵敗後留在了前哨陣地永安,距死足有十個月的時間,諸葛亮在兵敗後就來過永安。而且在劉備死前兩個月又來到了永安,直到永安托孤後才離開。是以說劉備設伏兵考驗諸葛亮站不住腳,倒是劉備看透世事後的 自然安排。劉備最高的理想就是興複漢室,如果光為了兒子保住帝位,是以殺了最有能力的諸葛亮就萬事大吉了嗎?要知道,即使不是亂世,德不配位也是保不住位子的,何況在道德倫理敗壞的亂世呢。自己不強就隻能被人消滅。相反,把權力交給有能力的人,接盤者還能念你的好,也會因為感恩照顧你的家屬。這總比被人殺而代之更好吧。

常言道,鳥之将死,其鳴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這個善并非僅指善良,更有完善的意思。劉備經過近十個月的檢討,,在臨死之前也把世事看開了,是以對兒子們的要求也很實際了。隻要求他們多讀書,做個有用的人。于是諄諄教導他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如果兒子繼位因為無能遭到殺身之禍,還不如把權力交給有能力的人,讓他去實作理想,還能照顧兒孫。是以世事洞明的劉備才明示諸葛亮”君可自取“。隻是八卦是人類的天性,是以把”自取“這麼直白的明示推理出了無限的可能和解釋。

劉備托孤,充滿陰謀論的背後,是對人生理想的徹底否定

支撐一個人走過短暫又漫長的人生曆程的,并不都是對子孫的愛,而是看似虛無飄渺的理想。理想即使自己完不成,有别人代為完成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劉備托孤明示諸葛亮正是基于這種終極理想。

聲明:圖檔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