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上最狠最“高明”的皇帝:殺了十萬功臣,卻無一人敢造反

古代曆史上的每個開國帝王成為了永垂史冊的那個人,因為他們是站在最高處的那個人,天下百姓隻能看到他們的偉大皇帝,卻看不到皇帝背後站着的無數人,那些人是陪伴皇帝打江山的人,沒有他們,何來江山?獨木難成林。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就是功臣共同的宿命吧!皇帝一開始給了他們開國功臣的封号和待遇,但有幾個能活得安享晚年?往往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處死,株連全家。越是由底層爬上帝位的皇帝,做事越是狠毒。其中曆朝曆代的開國皇帝當屬朱元璋做得作為狠絕,曆史上大名鼎鼎的“明初四大案”就是朱元璋一人鑄成,這幾次大清洗可是把朝中幾乎所有的權臣勳貴都殺了個幹淨。

當年劉邦建國稱帝後,封了上百位的異姓侯,但很快劉邦就開始清算了,畢竟天下是留給劉家子孫的,可不能讓這些外姓人有了軍隊和領土。是以劉邦滅一個功臣,就有另一個功臣造反,當然他們的造反撼動不了大漢根基;還有越王勾踐同樣如此,雖然誅殺的範圍不大,但足夠讓人寒心,當初範蠡、文種陪着他一起卧薪嘗膽,輔佐他重振越國,可結果卻是範蠡遠離朝堂,文種被勾踐賜劍自行了斷,誅殺一兩個,自然不會有人造反。

史上最狠最“高明”的皇帝:殺了十萬功臣,卻無一人敢造反

但朱元璋這樣大肆屠殺功臣,難道不怕失了民心,招緻造反嗎?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直接封了六公、二十八侯,其中有李善徐達、常茂(常遇春之子)、李文忠、馮勝等等,剛開始朱元璋還和他們稱兄道弟,但很快洪武八年,朱元璋殺掉了德慶侯廖永忠,後來又殺了馮勝,跟着李善長也未能幸免,還有周德興、藍玉、傅友德等,一共有七十多位開國功臣被他殺掉,隻有少數人幸存下來,朱元璋也想着要給皇孫朱允炆留幾個輔佐大臣。可為何在朱元璋清洗的過程中,有沒有人起兵造反呢?

其實不是他們不想造反,而是不能造反,朱元璋的手段又比當年劉邦高明多了,一開始沒有清洗功臣,是因為朱元璋還需要這些功臣為自己平定各地叛亂,鞏固皇權,等到國家安定後,朱元璋手中的實權也穩固多了,将手下的人控制得很好,這時他再進行清洗,原先手中有兵權的功臣基本都被收回了,再說當年反叛劉邦的人大多都在封地上有兵權,是以如今大部分居于京城的明朝功臣根本就無法造反。即便想要發動宮廷政變,但朱元璋早就對他們嚴加防範了,他們根本找不到機會造反。

史上最狠最“高明”的皇帝:殺了十萬功臣,卻無一人敢造反

胡惟庸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胡惟庸是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從他以後,再無丞相,朱元璋不僅清洗了他的一幹餘黨,就連丞相這個職位也被他廢除了。不過朱元璋誅殺胡惟庸是理所應當,因為胡惟庸的确仗着自己深得寵信,逐漸驕縱跋扈,甚至還有了其他心思,可惜還沒有來得及做出任何計劃,朱元璋就已經看出了苗頭不對,朱元璋立馬下令誅殺胡惟庸,完全不給反應機會,因"胡黨"而受株連至死或已死而追奪爵位的開國功臣有李善長、南雄侯趙庸、荥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甯侯等一公二十一侯。

藍玉一案亦是如此,他是明朝的開國将領,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原本藍玉是站在太子朱标的陣營,可惜朱标早亡,以藍玉為首的武人集團被朱元璋忌諱,生怕他們以後奪了皇孫朱允炆的權,是以藍玉以謀反罪被殺,可是否真的有謀反一罪,那就兩說了。當初朱元璋收集藍玉的罪行,寫了一本書,可若藍玉真的是有謀反罪行,根本就不用寫書多此一舉,是以朱元璋也是欲蓋彌彰,其他朝臣其實心知肚明。可惜,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也是封建制度下最大的悲哀。

史上最狠最“高明”的皇帝:殺了十萬功臣,卻無一人敢造反

朱元璋懂得防患于未然,深谙人性,有足夠的智慧和力量清除掉任何對皇室有威脅的力量,而且很有謀略,頗得腹黑學之精髓,先是誅殺文臣,用武将拿下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這些沒有兵權、毫無反擊之力的臣子,接着再對付武将,等到武将反應過來朱元璋是想大清洗的時候,已經遲了,朱元璋手中的權力足夠誅殺他們。

況且除了有些功臣不甘心,天下百姓可是不願意看到有人造反,好不容易趕走了蠢蠢欲動,屢屢挑釁的蒙古人,天下初定,如今再引起戰亂,那可不是民心所向的,明智之人在自然看得出以目前的情況不适合造反,除非明朝皇帝暴虐無道,惹得天怒人怨。而且在朱元璋、朱棣這樣的皇帝帶領下的明朝,錦衣衛、東廠等一系列的情報機構,大臣們的一言一行都被監督,大臣們生怕哪裡做的不對,直接就是砍頭大罪,更别提生出造反心思,恐怕白天想了想,無意間脫口而出,晚上就被稀裡糊塗地暗殺了。

史上最狠最“高明”的皇帝:殺了十萬功臣,卻無一人敢造反

就這也朱元璋先後殺了十萬人,但始終沒有一個人敢舉兵造反,一個個被殺,不是他們不想,而是朱元璋根本不給他們團結反抗的機會,在絕對的高壓下,人人隻求:下一個被殺的不是自己,哪裡還敢管别人的閑事?在極端的霸權之下,人性的懦弱和自私隻會被放大數百倍,是以造反就越難實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