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可比堯舜”的皇帝,危急關頭缺錢,手下為何不借?真相太諷刺

要說我國曆史上,很多皇帝的目标都是成為“堯舜”一樣的君主,然後被世人敬仰,流芳百世。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一般有此目标的貌似最後都不咋地。明朝時期,就有這麼一位皇帝,有人誇他“可比堯舜”,對他寄予厚望,可惜,在危急關頭,缺錢少糧。好不容易放下身段,腆着老臉找手下借,手下卻紛紛裝窮。

“可比堯舜”的皇帝,危急關頭缺錢,手下為何不借?真相太諷刺

明熹宗朱由校臨死前對弟弟朱由檢說:“吾弟可緻堯舜”。這句說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我老弟将來的成就不可限量,能被人看成堯舜,會讓我大明朝再次偉大。“可比堯舜”,這評價在封建時代可以說是最高了。可惜大家都知道,朱由校是個木匠皇帝,就愛鼓搗木工,大字不識幾個。他的評價屬實不敢恭維。

“可比堯舜”的皇帝,危急關頭缺錢,手下為何不借?真相太諷刺

而事實也确實如此。這位被誇“可比堯舜”的皇帝,在闖王李自成和關外滿清的合力打擊下,國庫耗盡。不得已,隻能想到找手下籌錢的辦法。然而,這幫手下,卻自稱一個比一個窮。到最後,整個當朝大臣,籌出來的銀子卻不足10萬兩白銀。真是那些大臣一個個兩袖清風嗎?當然不是,在李自成打入北京城後,逼着這些大官捐款,硬是收刮了千萬兩之多。

“可比堯舜”的皇帝,危急關頭缺錢,手下為何不借?真相太諷刺

這些人其實都有錢,但就是不肯捐。現在看來,朱由檢這個“可比堯舜”真是相當諷刺,可見并沒有人認為他“可比堯舜”。不過,大家都知道,崇祯皇帝是出了名的節儉,一生不敢亂花錢。這樣的皇帝,被似乎真的是一心為公,堪比“堯舜”了吧,然而真相卻很諷刺。

事實是明朝确實已經很窮了,國庫很空虛,然而找大家籌款的崇祯皇帝其實也不窮。《甲申紀事》中記載崇祯的小金庫并不缺錢,在當時竟然有白銀千萬、黃金百萬。可惜的是,這麼多錢卻也未能挽救大明江山。崇祯雖然節儉,在該花錢的地方卻仍然如此摳門,最後成為亡國之君,着實諷刺。

其實,現在看來,真相已經大白,非常的諷刺。崇祯自己不缺錢,但首先撺掇手下捐錢;手下也不缺錢,隻是拼命哭窮,應付了事。最後,前線的士兵、受災的百姓都吃不飽肚子,明朝的皇帝和他的大臣們卻一起覆滅。諷刺的是,為了拯救自己的江山,本該帶頭捐款的崇祯,卻選擇了帶頭哭窮,帶着财富一起覆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