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夷陵之戰劉備大敗,為何曹丕卻選擇攻打孫權而不是劉備?

夷陵之戰前夕,孫權害怕兩線作戰,便向曹魏俯首稱臣。

自願成為曹魏的屬國。并且将于禁等一些魏國的敗将給送了回去。作為剛登基的曹丕來說,這是一件極大的好事。因為孫權的這一行為,充分地表明了吳國害怕魏國的鐵甲。但是這個時候,劉晔曾上書曹丕,希望曹丕能夠趁現在東吳空虛,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出兵征讨。可是曹丕卻拒絕了劉晔的提議。在當時很多人看來,曹丕那個時候選擇不趁虛攻打東吳或許是浪費了一個良機。

夷陵之戰劉備大敗,為何曹丕卻選擇攻打孫權而不是劉備?

大智慧

不過或許這才是曹丕的大智慧吧。為什麼這麼說呢?當年曹操在世的時候,劉備和孫權為了争奪荊襄之地,已經刀兵相見,但是後來劉備為了應對漢中之戰,

便和孫權講和,瓜分了荊襄之地,以湘水為界,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歸屬于劉備

,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則歸屬于孫權。曹丕此刻為何不願意出兵東吳實際上是害怕過往的事再度發生。萬一自己出兵之後,孫劉兩家又再度講和,這樣反而适得其反。是以當年曹丕才選擇了接受孫權的俯首稱臣之舉。

夷陵之戰劉備大敗,為何曹丕卻選擇攻打孫權而不是劉備?

夷陵之戰後

而後來,孫劉兩家經曆夷陵之戰,雖然戰争以東吳大勝宣告結束。但是兩家經曆此戰後都變得羸弱不堪。蜀國更是差點颠覆了剛建立的政權。

吳國也因戰争的損耗,士卒的傷亡而元氣大傷

。是以曹丕的這招的坐山觀虎鬥十分的英明。可是為什麼當年曹丕選擇進攻孫權而不是更為慘痛的劉備呢?

夷陵之戰劉備大敗,為何曹丕卻選擇攻打孫權而不是劉備?

伐吳名正言順

第一,伐吳名正言順,在經過夷陵之戰後,東吳的危機算是解決了。是以孫權便和曹丕撕破臉皮,也自立稱帝了。而原本曹孫兩家的君臣關系瞬間就變了,曹丕伐吳理由充分。

如果面對這樣的東吳曹丕都無動于衷的話,這也同樣在打曹魏自己的臉了。

夷陵之戰劉備大敗,為何曹丕卻選擇攻打孫權而不是劉備?

地理位置

第二,蜀國雖然衰敗,但是依據蜀國的地理位置,出兵伐蜀絕非易事。雖然劉備在夷陵大敗,但是在出兵之前,劉備特意留給魏延一支軍隊鎮守漢中,伐蜀必取漢中。可是依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留守漢中的魏延之軍沒有絲毫損傷,如果這個時候選擇出兵伐蜀,必定也會造成兩敗俱傷的情況。而東吳不一樣,曹魏和東吳相鄰的邊線十分長,那就意味着出兵東南十分的容易。

是以當年曹丕選擇了出兵孫權而不是劉備!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三國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