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逝者|她在越劇《紅樓夢》裡,演活了銀幕第一個王熙鳳

逝者|她在越劇《紅樓夢》裡,演活了銀幕第一個王熙鳳

金采風在《碧玉簪》中飾演“李秀英”一角

《盤夫索夫》裡重情重義的嚴蘭貞、《碧玉簪》裡賢良淑德的李秀英、《紅樓夢》裡性格潑辣的王熙鳳……這些角色都是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金派”創始人金采風留給越劇藝術的寶貴财富。随着斯人已去,“她們”将成為留在戲迷心中的永恒回憶。

昨天上午10時45分,金采風在上海市徐彙區中心醫院逝世,享年92歲。“最好的嚴蘭貞”“難忘‘鳳辣子’”“一代越劇宗師走好”……網友紛紛留言,寄托對老藝術家的哀思。

逝者|她在越劇《紅樓夢》裡,演活了銀幕第一個王熙鳳

祖籍浙江省鄞縣的金采風原名金翠鳳,1930年11月生于上海,1946年考入雪聲劇團訓練班,工小生,後轉東山越藝社改演旦角,與呂瑞英、丁賽君,被稱為“東山”的三鼎甲。1951年夏,她進入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團,得到重點培養,主演了《碧玉簪》《盤夫索夫》《楊八姐盜刀》《拾玉镯》《彩樓記》等一批傳統戲。

1955年,她随團加入建立的上海越劇院。金采風以閨門旦應工,兼擅花旦,其唱腔在繼承“袁派”的基礎上,吸收施銀花、範瑞娟、傅全香等藝術家的音腔成分,韻味濃郁,剛柔相濟,自成一格,被公認為“金派”。其表演細膩隽永,善于刻畫人物的内在感情,“嚴蘭貞”與“李秀英”是“金派”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象,金采風也被譽為“活蘭貞,神秀英”。

逝者|她在越劇《紅樓夢》裡,演活了銀幕第一個王熙鳳

對全國越劇愛好者來說,金采風最“出圈”的角色應該是第一代王熙鳳,她在1962年越劇電影《紅樓夢》中飾演的“鳳辣子”一角。“來遲了,來遲了,老祖宗我來遲了”,演紅樓戲,“像”是最難的,而金采風在《紅樓夢》中“隻聞其聲、未見其實”,甫一登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王熙鳳,身段俏麗顧盼生姿的“潑辣貨”。鮮為人知的是,因為出演王熙鳳,金采風還哭過好幾回,“這個角色很難演,八面玲珑,跟自己反差太大,心裡壓力很重的,但也要自己更加去努力。”

“不敢相信老師真的走了”,金采風的親授弟子、上海越劇院“金派”青衣樊婷婷說話間仍難掩哽咽。金采風手把手教會了樊婷婷三出“金派”代表劇目——《盤夫索夫》《碧玉簪》《漢文皇後》,老師對于藝術的執着至今仍深深影響着她。“我2001年進入上海越劇院後,和老師幾乎形影不離,她與我講的永遠都是關于越劇的話題。”樊婷婷對記者說道:“年紀小時難免有惰性,早上最‘怕’接到老師的電話,她總會問‘怎麼還在睡覺’‘怎麼還沒去練功房’,現在永遠都接不到她的電話了。”

逝者|她在越劇《紅樓夢》裡,演活了銀幕第一個王熙鳳

晚年的金采風始終關注着越劇和“金派”藝術的發展與傳承,樊婷婷猶記得上一次與老師對話正是在她排練越劇現代戲《山海情深》的時候。由于少有演現代戲的經驗,樊婷婷打電話向金采風請教,并把演唱錄音發給老師,金采風在醫院細緻地糾正了她的情感處理和咬字輕重等細節。

“老師鼓勵我說要放大膽子,一切從人物出發,唱腔一定要唱好,因為越劇就是要聽唱腔。”她回憶道:“由于角色的職業是設計師,老師特别關照,服裝要新潮、時尚一些。”如今,上海越劇院的“金派”弟子并不多,“演好‘金派’戲,帶好我自己的學生,傳承好‘金派’藝術就是對老師最好的紀念。”樊婷婷對記者說道。

作者:王筱麗

編輯:許旸

責任編輯:宣晶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