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林土匪盛行是北洋軍閥時期的一個顯著特點。從當時全國範圍來看,“
遍全國無一省沒有盜匪的,一省之中,又無一縣沒有盜匪的,一縣之中,又無一鄉鎮沒有盜匪的
”。北洋政府時期,全國綠林總數到底有多少?目前已經無法考證了,除了舊社會積貧積弱的客觀原因外,也因為這些土匪絕不會主動去參加人口普查和資料統計。
但當時的土匪泛濫、兵匪一家,卻是無可辯駁的率實,二十世紀20年代中期,僅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省交界之處就有20-30萬綠林武裝;1927年,山東省綠林總數也在20萬以上。土匪泛濫之嚴重,也讓當時的老百姓苦不堪言,他們紛紛聲稱:
國家不
像
個國家,
個
土匪
世界
。
土匪泛濫至此,按理說國家應該派出正規軍到各地剿匪,但無奈的是,當時各省各地的督軍省長們正忙于割據地盤和互相混戰,根本無暇他顧。從袁世凱複辟不成郁郁而終開始,偌大的北洋軍閥集團分裂為三個主要派系:皖系、直系、奉系。此外在山西還有閻錫山的晉系;在西南地區,則有舊桂系陸榮廷、滇系唐繼堯等多股中小勢力。
為了争權奪利,北洋軍閥内部各派系之間,西南軍閥内部各派系之間,北洋軍閥與西南軍閥之間,戰争不斷。僅北洋集團内部就連續爆發直皖戰争、兩次直奉戰争等三次大規模的戰争,而較小的戰亂,則更是數不勝數。據統計,在民國初年,僅四川内部各派系軍閥之間的大小戰亂,就達4百餘次之多。
考慮到這些土匪武裝雖然缺乏限制,但普遍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還往往能夠自帶武器裝備,是以忙于擴充實力的各路軍閥都把大小規模不等的土匪,當成了兵源的重要補充。在北洋政府時期,幾乎每一支軍閥部隊中都有綠林出身的士兵。在東北地區,執掌大權的張作霖及其衆多把兄弟本身就是土匪出身,其麾下多個騎兵旅都是昔日的土匪馬隊改編而成。
如綏遠綠林巨頭盧占魁部在1923年2月被奉軍收編為騎兵混戰旅;熱河的”白三閻王”白鳳翔部在1928年被收編為東北軍騎兵第6旅;察哈爾的最大一股土匪張成德部則先歸順奉軍後又投奔晉軍,于1927年3月被閻錫山委任為晉軍騎兵第7旅少将旅長。
在山東,最有名的綠林好漢、曾制造了臨城劫車案的土匪孫美瑤部,于1923年6月被北洋政府收編為山東新編旅。在河南,督軍趙倜自1916年起主持組建省防軍,并委派其三弟趙傑為司令,但這位趙司令威望不高,又缺乏能力,是以收編的省防軍“
原系招收土匪編制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