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猛将,為何朱允炆棄而不用?

朱棣與朱允炆之間的戰争是統治階層内部的權位争奪,曆史上像這種内讧非常多見,唯一罕見的是“靖難之役”令人大跌眼眶的結果。擁有一國之力的皇帝朱允炆,竟然被邊疆一隅之地的藩王朱棣趕下龍椅,這一千古奇觀實在讓人費解。

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猛将,為何朱允炆棄而不用?
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猛将,為何朱允炆棄而不用?

雖然皇帝被趕下台的事情也不是沒有,但對大一統王朝來說這隻在兩種情況下才出現過:一種是發生了全國性的農民起義,另一種則是宮廷政變。真正像朱棣這樣以藩王身份,在遠離權力中樞千裡之外的地方起兵奪位,并最終取得成功的,在他之前毫無先例!

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猛将,為何朱允炆棄而不用?

在許多方面,朱元璋都是一位千古明君,但是他晚年誅殺大批的功臣,成為後人一直争論的缺點。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開國功臣,最後幾乎都被朱元璋殺盡,僅有少數幾人因為特殊的原因和種種關系而得以幸存,耿炳文就是其中之一。

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猛将,為何朱允炆棄而不用?

其實朱元璋在晚年殺功臣和留功臣都是圍繞一個目的,那就是為子孫保江山。太子朱标本是朱元璋非常滿意的一個傳位對象,而且從前期看很有明君的風範,可惜英年早逝。朱元璋因為太子朱标的死傷心不已,因為太過喜歡這個大兒子,朱元璋沒有把皇位傳給其他兒子,而是傳給了孫子朱允炆,也就是朱标的兒子。

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猛将,為何朱允炆棄而不用?

可惜朱元璋寵愛朱标的兒子,非得把皇位傳給他,而且為了給自己的孫子掃清障礙,誅殺了很多的開國功臣,等到朱允炆即位後,大家相安無事也就得了,可朱允炆不,他非着急削藩,這下子,燕王朱棣不爽了,自己本來就想當皇帝,正沒有借口起兵造反呢,這小皇帝這麼一來自己索性就直接造反了。

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猛将,為何朱允炆棄而不用?

造反可是一件殺頭的大事,古往今來幾千年的時間,造反成功的也屈指可數,為了堵住天下人的攻讦,朱棣打出了“奉天靖難”的口号,聲稱要“除奸臣,清君側”,為了安撫自己的部下,朱棣甚至不惜四處流淚,部下本來人心惶惶,但在朱棣聲淚俱下的哭訴中竟然全部擰成了一股繩子,要一起“幫助皇帝掃除身邊的小人”。

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猛将,為何朱允炆棄而不用?

而朱允炆也遵循朱元璋的臨終遺願,馬上派遣耿炳文出戰迎敵,盡管此時的耿炳文已經是65歲的高齡,但是依靠豐富的作戰經驗漸漸取得上風。然而朱棣也不差,為了能夠順利奪取政權,朱棣也是做到了知己知彼,仔細的研究過耿炳文的戰略戰法,最終通過離間計赢得了一場戰争的勝利。耿炳文突然意識到,朱棣這是想速戰速決,絕對打不了持久戰。是以耿炳文便守城不出,任憑朱棣如何挑釁。朱棣看到這種情況也是無計可施,沒過幾天就帶兵傳回。

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猛将,為何朱允炆棄而不用?

随後朱棣就開始散播耿炳文大敗的謠言,讓朝中内應太常卿黃子澄上奏換将,朱允炆果然中計,派遣李景隆替換耿炳文,随後耿炳文傳回京都。朱棣得知朱允炆臨陣換将後哈哈大笑,立刻率領大軍進攻,而李景隆不但連遭慘敗,甚至打開城門迎接朱棣。

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猛将,為何朱允炆棄而不用?

最終朱棣造反成功,登基為帝。不得不說朱元璋還是很有眼光的,奈何朱允炆的經驗實在是少,不懂的用人,根本對付不了老謀深算的朱棣。朱棣繼位後,第二年耿炳文遭到了刑部尚書鄭賜、都禦史陳瑛的彈劾,進而畏罪自殺,令人唏噓不已。雖然耿炳文是自殺,但有誰說,不是朱允炆的反複和多疑,将他殺死的呢?

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員猛将,為何朱允炆棄而不用?

是以,有人認為,如果朱允炆能夠相信老将耿炳文,不擅自更換主帥,朱棣就不會直取南京城,明朝也不會易帝,你們是怎麼想的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