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员猛将,为何朱允炆弃而不用?

朱棣与朱允炆之间的战争是统治阶层内部的权位争夺,历史上像这种内讧非常多见,唯一罕见的是“靖难之役”令人大跌眼眶的结果。拥有一国之力的皇帝朱允炆,竟然被边疆一隅之地的藩王朱棣赶下龙椅,这一千古奇观实在让人费解。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员猛将,为何朱允炆弃而不用?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员猛将,为何朱允炆弃而不用?

虽然皇帝被赶下台的事情也不是没有,但对大一统王朝来说这只在两种情况下才出现过:一种是发生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另一种则是宫廷政变。真正像朱棣这样以藩王身份,在远离权力中枢千里之外的地方起兵夺位,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在他之前毫无先例!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员猛将,为何朱允炆弃而不用?

在许多方面,朱元璋都是一位千古明君,但是他晚年诛杀大批的功臣,成为后人一直争论的缺点。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最后几乎都被朱元璋杀尽,仅有少数几人因为特殊的原因和种种关系而得以幸存,耿炳文就是其中之一。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员猛将,为何朱允炆弃而不用?

其实朱元璋在晚年杀功臣和留功臣都是围绕一个目的,那就是为子孙保江山。太子朱标本是朱元璋非常满意的一个传位对象,而且从前期看很有明君的风范,可惜英年早逝。朱元璋因为太子朱标的死伤心不已,因为太过喜欢这个大儿子,朱元璋没有把皇位传给其他儿子,而是传给了孙子朱允炆,也就是朱标的儿子。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员猛将,为何朱允炆弃而不用?

可惜朱元璋宠爱朱标的儿子,非得把皇位传给他,而且为了给自己的孙子扫清障碍,诛杀了很多的开国功臣,等到朱允炆即位后,大家相安无事也就得了,可朱允炆不,他非着急削藩,这下子,燕王朱棣不爽了,自己本来就想当皇帝,正没有借口起兵造反呢,这小皇帝这么一来自己索性就直接造反了。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员猛将,为何朱允炆弃而不用?

造反可是一件杀头的大事,古往今来几千年的时间,造反成功的也屈指可数,为了堵住天下人的攻讦,朱棣打出了“奉天靖难”的口号,声称要“除奸臣,清君侧”,为了安抚自己的部下,朱棣甚至不惜四处流泪,部下本来人心惶惶,但在朱棣声泪俱下的哭诉中竟然全部拧成了一股绳子,要一起“帮助皇帝扫除身边的小人”。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员猛将,为何朱允炆弃而不用?

而朱允炆也遵循朱元璋的临终遗愿,马上派遣耿炳文出战迎敌,尽管此时的耿炳文已经是65岁的高龄,但是依靠丰富的作战经验渐渐取得上风。然而朱棣也不差,为了能够顺利夺取政权,朱棣也是做到了知己知彼,仔细的研究过耿炳文的战略战法,最终通过离间计赢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耿炳文突然意识到,朱棣这是想速战速决,绝对打不了持久战。因此耿炳文便守城不出,任凭朱棣如何挑衅。朱棣看到这种情况也是无计可施,没过几天就带兵返回。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员猛将,为何朱允炆弃而不用?

随后朱棣就开始散播耿炳文大败的谣言,让朝中内应太常卿黄子澄上奏换将,朱允炆果然中计,派遣李景隆替换耿炳文,随后耿炳文返回京都。朱棣得知朱允炆临阵换将后哈哈大笑,立刻率领大军进攻,而李景隆不但连遭惨败,甚至打开城门迎接朱棣。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员猛将,为何朱允炆弃而不用?

最终朱棣造反成功,登基为帝。不得不说朱元璋还是很有眼光的,奈何朱允炆的经验实在是少,不懂的用人,根本对付不了老谋深算的朱棣。朱棣继位后,第二年耿炳文遭到了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的弹劾,从而畏罪自杀,令人唏嘘不已。虽然耿炳文是自杀,但有谁说,不是朱允炆的反复和多疑,将他杀死的呢?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员猛将,为何朱允炆弃而不用?

所以,有人认为,如果朱允炆能够相信老将耿炳文,不擅自更换主帅,朱棣就不会直取南京城,明朝也不会易帝,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