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打天下難,理天下更難。新中國的成立是全國人民都值得慶賀的一件事,然而困難還在後面。對于被摧殘了幾十年的中國大地,想要恢複到昔日的輝煌是何等困難,直至今日我們也還在複興中國夢的道路上前進。
對于剛剛成立的中國,對内蔣介石虎視眈眈,總想要找機會反攻大陸;對外,各個資本主義國家對這個剛剛成立的國家企圖制造麻煩。新中國應對這些情況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1954年,北韓戰争停戰之後,亞洲的國家慢慢開始緩和關系,結束了各國的戰争。但大洋洲的另一頭美國并沒有善罷甘休,他依然有着分裂中國的企圖,美第七艦隊仍然盤踞在台灣海峽。
再加上當時的蔣介石已經逃往台灣,給我國東南地區的國防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于是毛主席決定沿海島嶼繼續采取軍事行動,并修築通向華南和東南沿海的鐵路。這件事就交給了當時任鐵道兵司令員的王震來指揮修建鐵路。
一聲令下,全員開工
王震與很多出生在那個年代的人一樣,小的時候看到了祖國的落魄,在心底裡有了拯救祖國的想法。在年輕的時候就跟随部隊四處征戰。
1927年他就已經加入中國共産黨。一路随着黨的隊伍戰鬥,在他堅決維護毛主席同志,同盡力保護同志保護黨,抵制“左”傾軍事路線的影響。在抗日戰争中,在山西地區、西北地區、晉察冀地區等都有他奮勇抗戰的身影,為打擊日軍立下汗馬功勞。
新中國成立以後,王震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帶領新疆人民開始謀求發展。1954年,在東南地區,美軍在台灣海峽屢屢進犯中國,時任鐵道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王震奉命修建鐵路——鷹廈鐵路。
鷹廈鐵路的修建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它不但開啟了福建省鐵路史的新篇章,在當時可以使大批的武器彈藥通過鷹廈鐵路運抵海防前線,對我國的東南地區的防禦起了重大的作用。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條鐵路修建的過程也不是那麼順利。
當時接到中央的訓示,王震迅速召開黨委會商讨修建鐵路的工作。他召集了全國十萬大軍立即前往廈門開始動工。
這十萬修建大隊的人來自全國的各個地方,在工地那裡環境潮濕,勞工們住的地方簡陋,而且僅有一間屋子。很多的勞工開始生病,本來轟轟烈烈的修建大隊沒過多久就沒有動靜了。
勞工們因身體因素等等不能再工作。王震一看這樣的情況,馬上請醫生為勞工們看病,去聯系給勞工們提供住的地方。
解決問題卻被抓
王震找到當地縣長,想要為勞工們解決地皮的問題。因為這些地皮的使用需要通過當地農民的同意。王震立刻聯系了當地縣長。
第一天,王震給縣長打電話,詢問借用地皮的事,縣政府這邊隻是說請示上司。過了幾天,王震實在是坐不住了,讓司機開車直接到了當地縣政府。到了縣政府,王震看到一個拿着公文包的人,就問道:“請問縣長在嗎?”
第二天,那人一看王震的穿着破破爛爛,以為是一個普通農民,直接沒好氣的告訴他:“縣長不在” 然後就騎着自行車揚長而去了。傳達室的老師傅聽到這段對話後,直接問王震是不是找縣長。
第三天,王震回答道:“老同志,請問您知道縣長去哪了嗎,什麼時候回來”?老師傅直接回答道:“你怎麼不攔住剛才那個人,那個人就是縣長”,這讓王震感到大吃一驚。
說到縣長,老師傅欲言又止,不知是否應該開口。王震直接與老師傅談起了縣長。老師傅說從未見過這樣的縣長,别人都是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而他是一心一意隻為自己家辦事。
說着說着,縣長又騎着自行車回來了。王震連忙稱呼縣長“縣太爺”。王震直接對他說解決一下住房問題,縣長直接拒絕,讓他到他們機關解決。那個縣長聽着王震一口一個縣太爺早就不滿意了,一直趕王震出去,甚至還罵他“老東西”。
二人争辯起來,縣長更是叫來了警察,給王震帶上了手铐。王震惱怒了,大喝一聲:“給我打開手铐!”但是那幾個人根本不聽王震的話,看向縣長那邊,縣長揮了揮手示意讓趕緊帶走,那幾人連忙将王震塞在了警車裡。
這時王震的司機趕忙叫到:“放了首長”,但根本沒有人理會他。不久,許順清專員連忙攔住了警車,把王震扶下了警車并大聲呵斥。王震下車後狠狠地盯了縣長一眼,壓制住心中的怒火朝縣長大喝一句:“你沒有槍斃我,算我王震命大,多謝你縣太爺手下留情了!”
随後王震向許專員叙述了勞工們住房緊張需要批地皮來提供住所,許順清立馬答應。許順清當着王震的面大聲訓斥了縣長,要求縣長寫檢查。
但王震卻說這樣的人不配為縣長,必須把他撤掉。随即給省上司葉飛撥通了電話,葉飛連忙對王震表示感謝,說他為福建省做了一件大好事。
很快,勞工們的住房得到了好的解決,修建大隊又開始轟轟烈烈的工作。原本預計四年才可以完成的工作經過人們的努力26個月就完成了。而在兩岸局勢緊張之時,鷹廈鐵路也是武器運輸的通道。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小結:
鷹廈鐵路的成功修建離不開黨中央的高瞻遠矚,離不開勞工夜以繼日的辛苦勞動。而如果沒有王震去請示地皮這一事,也不能發現在地方基層上司濫用職權,不為老百姓辦事。
基層上司是與老百姓接觸最緊密的,要時時刻刻提供實際幫助給百姓,讓百姓生活舒适,而不是謀私利,虛頭巴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