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和遠方”投稿|“平安批”裡見擔當——讀《平安批》有感

“書和遠方”投稿|“平安批”裡見擔當——讀《平安批》有感

“急難險重時,有人赴湯蹈火。民族危亡時,有人精忠報國。身負重托時,有人鞠躬盡瘁。路見不平時,有人一聲斷喝!”這是《擔當之歌》中的一段歌詞,正是平安批中主人公們擔當之表現,擔當之要義。

《平安批》描繪了一段潮汕僑商“下南洋”的奮鬥史。鄭夢梅為重振家業隻身闖南洋,“平安批”成其畢生事業。小說中那些樸實無華任勞任怨的潮汕女人,背井離鄉闖蕩南洋的潮汕漢子,守望相助,秉持初心、誠信擔當,共護精神家園。

我對潮汕文化深感興趣,通過《平安批》更加深入了解了那個年代的潮汕人南洋闖生的無奈,敬佩鄭夢梅們不忘初心、勇于擔當的情懷和品格。平安批之核心,是那用毛筆寫下來的“洋範兒”的契約和信用,始終跳動着重情守義的“中國心”和“家國情”;潮汕文化之核心,是潮汕人的堅韌和鄉愁,是富有凝聚力的家國情懷。

“從小就知道有一種家書叫‘平安批’……人是以而分為兩種,一種是寄平安批的人,一種是等平安批的人。”

等平安批的人的初心和擔當,是無論多艱難也要死死苦等,為在外打拼的遊子守護好共同家園:“大多數婦女的丈夫都下了南洋……村中常常隻剩下婦女和孩子。由于人多地少,再兼風災雨災頻發,全靠男人從國外定期寄回錢銀維持生計。”“除了在家裡苦等,什麼事也做不了。收到一封平安批,心裡的石頭就落地了”

寄平安批的人的初心和擔當,是無論多艱辛也要奮鬥,将血汗錢和平安批寄達親人,創業史、兒女情和家國夢就是這樣互相交織,家園、鄉愁、擔當就是這樣蕩氣回腸。

潮汕人的初心和擔當尤其彰顯在“沉批博物館”上: 1958年,年逾七旬歲的鄭夢梅執意回國“辦一個和番批有關的小小博物館”,“晚年的夢梅以一個最最普通的批腳的樣子走鄉串戶,又有不少原沉批、死批到底被救活了。”

鄭夢梅們的使命就是為沉批找到相應的收批人,因為“僑批業的頭号規矩是,不能讓寄批人和收批人蒙受損失,不得不以傾家蕩産為代價來維護行業信譽” 。這種擔當啊,何其貼心,何其沉重,何其令人感佩!身為資深僑批人,鄭夢梅還精準地預感到僑批業将會很快被取代,千方百計地建立起了“抗戰時期沉批博物館”,為後來二十多萬僑批檔案申遺成功,成為“世界記憶遺産”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更是一種高瞻遠矚的擔當和情懷。

作者: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蘇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