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书和远方”投稿|“平安批”里见担当——读《平安批》有感

“书和远方”投稿|“平安批”里见担当——读《平安批》有感

“急难险重时,有人赴汤蹈火。民族危亡时,有人精忠报国。身负重托时,有人鞠躬尽瘁。路见不平时,有人一声断喝!”这是《担当之歌》中的一段歌词,正是平安批中主人公们担当之表现,担当之要义。

《平安批》描绘了一段潮汕侨商“下南洋”的奋斗史。郑梦梅为重振家业只身闯南洋,“平安批”成其毕生事业。小说中那些朴实无华任劳任怨的潮汕女人,背井离乡闯荡南洋的潮汕汉子,守望相助,秉持初心、诚信担当,共护精神家园。

我对潮汕文化深感兴趣,通过《平安批》更加深入了解了那个年代的潮汕人南洋闯生的无奈,敬佩郑梦梅们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情怀和品格。平安批之核心,是那用毛笔写下来的“洋范儿”的契约和信用,始终跳动着重情守义的“中国心”和“家国情”;潮汕文化之核心,是潮汕人的坚韧和乡愁,是富有凝聚力的家国情怀。

“从小就知道有一种家书叫‘平安批’……人因此而分为两种,一种是寄平安批的人,一种是等平安批的人。”

等平安批的人的初心和担当,是无论多艰难也要死死苦等,为在外打拼的游子守护好共同家园:“大多数妇女的丈夫都下了南洋……村中常常只剩下妇女和孩子。由于人多地少,再兼风灾雨灾频发,全靠男人从国外定期寄回钱银维持生计。”“除了在家里苦等,什么事也做不了。收到一封平安批,心里的石头就落地了”

寄平安批的人的初心和担当,是无论多艰辛也要奋斗,将血汗钱和平安批寄达亲人,创业史、儿女情和家国梦就是这样相互交织,家园、乡愁、担当就是这样荡气回肠。

潮汕人的初心和担当尤其彰显在“沉批博物馆”上: 1958年,年逾七旬岁的郑梦梅执意回国“办一个和番批有关的小小博物馆”,“晚年的梦梅以一个最最普通的批脚的样子走乡串户,又有不少原沉批、死批到底被救活了。”

郑梦梅们的使命就是为沉批找到相应的收批人,因为“侨批业的头号规矩是,不能让寄批人和收批人蒙受损失,不得不以倾家荡产为代价来维护行业信誉” 。这种担当啊,何其贴心,何其沉重,何其令人感佩!身为资深侨批人,郑梦梅还精准地预感到侨批业将会很快被取代,千方百计地建立起了“抗战时期沉批博物馆”,为后来二十多万侨批档案申遗成功,成为“世界记忆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更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担当和情怀。

作者: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苏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