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名人:誰和“臘八粥”的來曆有關?

民諺:“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每年農曆的末月,人們稱為臘,臘有“接”“獵”等諸多含義,喻意新舊更替,驅疫迎春。

曆史名人:誰和“臘八粥”的來曆有關?

臘八臨近春節,是以自古受到人們的重視,并親切稱為“臘八節”。

這天,民間家家有喝“臘八粥”的習俗,據說已傳承了一千多年,今天便來講講古代三位名人和“臘八粥”的故事。

首先,說“臘八粥”源自印度釋迦摩尼佛。

釋迦摩尼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差不多算中國春秋時期人。

他因遊曆民間,見到處是瘦弱的老者,奄奄一息的病人和孤苦伶仃的孩子,忽有所悟,覺得人生苦短,生命無常,縱然可以富貴活到百年,回首一切,也無非是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于是,太子舍棄王位,毅然出家,在雪山苦修六年,每天隻吃一麻一麥,餓得不成人形,終于悟到苦修并非解脫的法門,遂改為乞食。

曆史名人:誰和“臘八粥”的來曆有關?

臘月初八那天,太子接受牧羊女善生以醇香牛乳熬制的梗米粥,接過一看,粥上現出瑞相,一仙女說:“食此粥者得無上菩提。”

太子開心吃完乳粥,體力很快恢複,便結草打坐在菩提樹下,發宏願證得宿命通、天眼通等六大神通。

魔王波旬見狀驚恐不安,派諸位魔君去威吓他,反遭失敗,又派三個漂亮女兒誘惑太子,也沒奏效。

最終,太子在第七天早上見到初升的太陽,進而大徹大悟,圓滿成為佛陀。

據說,牧羊女善生為釋迦摩尼熬制的乳粥,添加了五種雜米,外加一些紅棗、核桃,這或許就是最早“臘八粥”的由來,現在,很多寺院在臘八這天,為紀念佛祖成道日,也會熬制“臘八粥”,與四方香客及僧人共享美味,驅疫迎春。

曆史名人:誰和“臘八粥”的來曆有關?

另有傳說是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

朱元璋少年貧苦,被送到地主家去放牛,結果有一天,一頭小牛的腿夾進石縫裡受了傷,這樣回去便要挨主人的鞭打、禁閉。

聰明的朱元璋和夥伴徐達、湯和一商量,反正也要受罰,幹脆把牛宰了吃肉,還能解解饞。

大夥于是美美地吃了一頓牛肉,并将牛皮、内髒等物埋了起來。

朱元璋回去後,謊稱小牛掉進山谷,找不到了。

地主不信,派人一搜查,很快找到埋藏的牛皮。

朱元璋見狀,幹脆一人承擔了所有罪責,這讓徐達、湯和等人非常感動。

可地主一氣之下,把朱元璋獨自關進柴房,也不給飯吃,就想活活把他餓死,以儆效尤。

餓過三天,朱元璋實在有些挺不住了,那天恰是臘月初八,外面北風呼嘯,柴房僅有一口鍋和半缸水,又冷又餓的朱元璋隻能向天禱告,祈求給點吃的。

說來也巧,在禱告時,朱元璋無意間發現牆角有個隐蔽的老鼠洞,兩隻老鼠因天氣太冷,正往洞内悄悄搬運柴草。

朱元璋暗想,老鼠知道往洞裡搬柴,也一定知道往裡偷糧吧,為了活命,也隻能向老鼠洞下手了。

想到這,朱元璋找來一個長把鏟子,伸進那個老鼠洞,果然,從裡面刨出一些粳米、紅豆等亂七八糟的五谷雜糧。

他把這些糧食洗淨,放入鍋中,燒火添水熬成了粥,總算渡過這要命的一夜。

次日,徐達等人瞅準機會,撬開柴門,放跑了朱元璋,之後他便進了皇覺寺。

多年後,當上大明皇帝的朱元璋,在慶功宴上與将軍徐達、湯和等人回首往昔,不免唏噓喟歎,于是诏令每年臘月初八定為“臘八節”,這天百姓需做雜糧粥,并賜名為“臘八粥”!

還有一種來曆,相傳“臘八粥”是為紀念抗金英雄嶽飛。

嶽飛當年率“嶽家軍”奮力打退金軍,一路追到朱仙鎮,眼看便要收複故土,大功告成。

這時,由于遠離南方,宋軍糧草一時接濟不上,而且馬上就要和金軍進行最後決戰,這該如何是好?嶽飛不禁愁眉緊鎖。

時值數九寒冬,河南百姓熱切期盼嶽飛早日趕跑金兵,安居樂業,一聽嶽家軍缺糧,家家都把剩下要過年的一點米,送進嶽飛軍營,很快便堆成了一座小山。

感動得這位嶽軍爺是熱淚盈眶,當下令人把百姓送來的雜米熬成大鍋粥,分給所有人飽餐一頓,随後下令全軍,向金軍迅速進擊,結果獲得大勝,軍民喜極相擁!這天恰是農曆十二月初八。

然而,嶽飛很快被議和派的趙構、秦桧君臣召回臨安,以“莫須有”罪名殺害。

曆史名人:誰和“臘八粥”的來曆有關?

消息傳回北方,百姓不禁紛紛落淚,為紀念嶽飛忠義千秋,抗擊外侮,人們自此每到臘月初八這天,便以雜糧豆果混合熬粥,由此逐漸形成臘八喝“臘八粥”的習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