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越王宮博物館上新展,“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首次在穗展出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梁豔萍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鄧勃 實習生 陳一典

1月26日至5月5日,《泛海淩波——9世紀以廣府為中心的貿易陶瓷專題展》在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展出。

該展覽由南越王宮博物館、長沙銅官窯博物館、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廣州好普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共展出200餘件(套)文物,其中68件(套)“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是首次在穗展出;此外還包括銅官窯文物47件(套)、廣州地區出土或館藏文物86件(套)。

南越王宮博物館上新展,“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首次在穗展出

圖中展品為外國人頭像象牙雕像(唐) 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

“黑石号”沉船出水6萬多件文物

1998年,在印度尼西亞勿裡洞島海域發現一艘9世紀初的沉船。沉船地點位于一塊黑色大岩礁附近,是以該船被命名為“BatuHitam”,中文譯為“黑石号”。“黑石号”是一艘典型的阿拉伯商船,船上滿載中國貨物,應是前往中國貿易後,在回程途中不幸沉沒。

南越王宮博物館上新展,“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首次在穗展出

展出的瓷器十分精美

“黑石号”沉船出水了陶瓷器、金銀器、各類香料以及生活用具等大量文物6萬多件,是目前在海外發現體量最大、最為精美的一批唐代文物。“黑石号”出水的器物中,絕大多數是中國産的陶瓷器,包括長沙窯、邢窯、越窯、鞏義窯、水車窯等著名窯場的産品,有力地證明了當時陶瓷已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主流商品。

“黑石号”沉船是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實證,它向世人展現了唐代海上貿易的繁華。

這些來自不同窯口的陶瓷器如何彙集到這艘阿拉伯商船上?船上的商品從哪裡采購?船員的生活用品從何處來?“黑石号”又是從哪個港口離開中國遠航海外?自“黑石号”沉船被發現以來,關于這些問題的讨論從未間斷。

南越王宮博物館上新展,“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首次在穗展出

圖為唐水車窯青釉碗 (黑石号”沉船出水)

力證廣州在海絲之路的重要地位

近幾十年來,在廣州城市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數量可觀的産自不同地方窯口的陶瓷器,包括長沙窯、鞏義窯、邢窯、越窯、水車窯及廣東其他窯口等,與“黑石号”沉船出水陶瓷相似。這些發現表明,唐代廣州是南北方陶瓷器的重要集散地,來自各産地的陶瓷器可能通過陸道、水道、海道彙聚到廣州,再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至世界各地。

本次展覽由四部分組成,以貿易陶瓷為核心,介紹9世紀以廣府為中心的海上貿易、驚世發現“黑石号”沉船上的中國瓷器,再現了各地窯口瓷器在廣州集散,然後銷往海外的曆史景象。

南越王宮博物館上新展,“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首次在穗展出

廣州地區出土或館藏的精美文物

南越王宮博物館館長全洪介紹,廣州考古發掘出土的陶瓷器等各種文物,以及文獻的記載可以證明,9世紀的廣州是當時海上絲綢之路最大的東方港口,“裝載外銷貨物的船隻很可能就是從廣州出海。”

廣東産的青瓷也成為外銷貨物

“黑石号”沉船出水的中國瓷器中,湖南長沙窯瓷器的數量最多,達到57500餘件。其次為廣東地區生産的青瓷,有700多件,其中品質上乘的為梅縣水車窯産品。

此外,還有數百件河北邢窯、河南鞏義窯的白瓷和白釉綠彩瓷、浙江越窯青瓷,以及3件完整的鞏義窯青花瓷等。

長沙窯是唐代重要窯址。為了适應外銷的需求,長沙窯瓷器的紋樣和工藝吸收了異域文化。椰棗紋、桫椤樹對鳥紋、連珠紋、葡萄紋、獅子紋、阿拉伯文字紋、胡人舞樂紋等紋樣無不洋溢着南亞和西亞的藝術氣息。長沙窯的模印貼花工藝也與古波斯流行金銀器的錘揲工藝有關。

南越王宮博物館上新展,“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首次在穗展出

“黑石号”沉船上出水的青釉碗

本次展覽展品中就有來自“黑石号”沉船的唐長沙窯青釉褐斑模印貼花椰棗紋執壺、唐長沙窯青釉褐斑褐綠彩草葉紋碟、唐長沙窯青釉褐斑褐綠彩阿拉伯文碟等文物。

此外,展出的唐水車窯青釉碗、黑陶罐等“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産自廣東,令人關注。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易芝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