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芝浦裡血戰:15軍血戰十天,傷亡1200殲敵5700,李奇微放棄進攻

第15軍的成名戰是上甘嶺,把美軍預計投入兩個營,傷亡200人便可攻占的兩個連級陣地,變成美韓軍的血肉磨坊,損失的兵力超過他們預計的百倍。

15軍是一支年輕的隊伍,最早的番号是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解放戰争時期才由地方部隊更新而來,隸屬于陳赓的第4兵團。15軍是兵團裡的小弟弟,資曆和戰功都比不上13軍和14軍,經常擔負一些次要任務。

由于13軍和14軍負責雲南方向的國防任務,15軍又一次變成預備隊。軍長秦基偉主動請纓,報名參加抗美援朝戰争。1951年3月入朝時,15軍下轄44、45和29師,其中29師屬于10軍序列,由于43師抽不出來,便從10軍抽調了29師給15軍。

第五次戰役開始後,15軍與20軍、60軍一起在東線作戰,一直打到三八線以南。不過,美軍此時已經摸透了志願軍的長處和短處,等志願軍彈藥和糧食耗盡後,便展開了大規模反攻。

這次戰役志願軍投入了11個軍,加上人民軍的1個軍團,總兵力達到空前的60萬人。但是,敵人并不與志願軍硬拼,而是節節抗擊,不斷拉長志願軍的補給線,坐等志願軍彈盡糧絕。

芝浦裡血戰:15軍血戰十天,傷亡1200殲敵5700,李奇微放棄進攻

戰役的實際程序證明,以徒步為主要機動方式,補給物資靠戰士自己攜帶的志願軍,很難在運動戰中抓住敵人主力,看上去奪取了大片土地,實際戰果卻不大。

現在有些人認為志願軍是靠人多才打了勝仗,可那又如何解釋抗戰期間,每次會戰時的國民黨軍隊總是數倍于日軍,結果都是日軍獲勝,而日軍的機械化水準和火力強度遠遠比不上北韓戰場上的美軍。

更何況,志願軍雖然表面上占有兵力優勢,但在火力上仍處于很大的劣勢,15軍的火炮數量不及美韓軍的一個師,彈藥也少得可憐,主要還是靠步兵手裡的家夥。

趁着志願軍開始轉移,聯合國軍發起了兇猛的反撲。從戰鬥本身來看,美軍這一次打得很漂亮,充分發揮出空軍和機械化方面的優勢,以坦克特遣隊為尖刀,插向志願軍的後方要點。

這本來是志願軍的強項,例如第二次戰役時38軍穿插三所裡,現在美軍學會了這招。38軍奔襲145華裡用了14個小時,這一點路程美軍特遣隊隻要兩個小時就可完成,美軍穿插的效率其實比志願軍高得多。

是以,這個仗變得非常難打,很多志願軍的部隊經常在轉移過程中,會突然發現美軍已經出現在了後方。按照二戰歐洲戰場的水準,法軍和蘇軍在這種情況下都很有可能會崩潰,但志願軍沒有。

芝浦裡血戰:15軍血戰十天,傷亡1200殲敵5700,李奇微放棄進攻

為了給全軍争取轉移和重新布防的時間,63軍在鐵原、20軍華川都堅守了十多天,15軍也同樣沒有閑着,在芝浦裡阻擊敵人整整十天,徹底打消了敵人繼續進攻的念頭。

芝浦裡位于鐵原的東面,聯合國軍在鐵原受阻,便企圖在其他地方打開戰役缺口,繼續突入志願軍縱深,擷取更大戰果。由于敵人的機械化程度高,很快就将後方各師調到前線,希望能找到志願軍防線上的薄弱點,這一回他們看中了芝浦裡。

15軍和其他部隊一樣,經過兩個多月的連續行軍和作戰,減員達到三分之一,物資損耗也沒有得到補充,戰鬥力明顯下降。15軍當時已經走到芝浦裡以北,他們連續行軍數日,人困馬乏,急需休整。

但是接到司令部的指令後,秦基偉馬上指令部隊掉頭,打足精神盡快占領陣地,準備迎接新的惡戰。秦基偉布置了三道防線,由29師和45師防守前兩道陣地,資格較老的44師擔任預備隊,在三線陣地随時準備增援。

5月28日淩晨,45師134團首先趕到芝浦裡以東的一線陣地,搶在敵人車輪子的前面。戰士們不顧行軍的疲勞,抓緊搶修工事,134團的争分奪秒為自己赢得的一天一夜的時間,敵人的先頭部隊要到29日下午才到達。

正因為搶到了這一天一夜,才使134團有了相對堅固的工事。15軍能夠完成阻擊任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有時間修築工事。是以說慈不掌兵,把士兵們的體能和精神壓榨到極限,有時才是對他們的愛護。

面對美軍的轟炸和炮火,沒有工事作為依托,幾顆重磅炸彈下來,一個連上百号人轉眼就炸沒了,陣地一個小時也守不住。哪怕不吃不喝不睡覺,也要挖工事。

芝浦裡血戰:15軍血戰十天,傷亡1200殲敵5700,李奇微放棄進攻

5月29日下午,敵人先頭的一個連趕到了,敵人的步兵當然也是坐卡車的,沿公路推進的速度很快。134團2營一個突襲,便把敵人打退了。

30日拂曉,守衛最前沿樸達峰西側無名高地的134團1連,發現敵人1個營,加強了1個連14輛坦克,向自己開過來。1連等到車隊接近到100米才開火,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志願軍這時已經換裝蘇式裝備,有了威力很大的反坦克手雷,不再像長津湖戰鬥時那樣對坦克束手無策。但是,反坦克手雷的投擲距離隻有十幾米,同樣需要戰士們舍生忘死地逼近坦克才能奏效,志願軍為此犧牲了很多反坦克手。

即使如此,志願軍戰士仍然搶着要反坦克手雷,畢竟有了與敵人坦克較量的手段。1連戰士前仆後繼地打掉領頭的坦克,使敵人的車隊無法前進。美軍呼叫空軍和大炮支援,對1連陣地發起猛攻。戰鬥打了兩天兩夜,1連犧牲大半才撤出陣地。

從6月1日起,美軍不停頓地向45師和29師進攻,整個芝浦裡地區都籠罩在密集的轟炸和炮火之中。僅一個上午,134團7連便打退敵人數次進攻,自身也損失很大。

副指導員劉漢身負重傷仍不肯離開陣地,和衛生員一起用手榴彈打退敵人兩次進攻,兩人全部壯烈犧牲。敵人趁機占領7連的大部分陣地,可沒等他們站穩腳跟,9連的反擊部隊便把他們趕了下去,陣地再次控制在志願軍手裡。

炮班傷亡殆盡後,60炮手劉興文主動協助機槍手趙金平,兩人操縱重機槍消滅遠處的敵人,等敵人摸上來後,兩人又用爆破筒和手榴彈将他們打退。

134團把所有能戰鬥的人都組織起來,充實到一線連隊,反複與敵人争奪。8連反擊過程中,柴雲振把班裡剩下的5個人分成兩個小組,交替掩護,連續攻占3個山頭,殲敵200多名。他還擊斃了敵人的一名營長,戰後柴雲振榮立特等功。

芝浦裡血戰:15軍血戰十天,傷亡1200殲敵5700,李奇微放棄進攻

6月3日上午,當面美軍失去了戰鬥力,由第25師接替,從中午開始發起新一輪進攻。134團一直堅守到當天夜晚,阻擊敵人六天六夜,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15軍讓傷亡過大的134團撤入二線陣地,由其他部隊接替。

樸達峰控制着金化至都坪的公路,是由南向北的必經之路。45師堅守着樸達峰,美軍眼睜睜看着時間一天天過去,自己卻一步也不能北進,隻能不斷加大轟炸和炮擊的力量,想砸碎15軍的防禦。

作為預備隊的44師在二線陣地打得更是頑強,陣地有失必反,使美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價,戰線呈膠着狀态。李奇微指令美軍25師盡快突破防線,抓住最後的戰機,可25師拼了命也做不到。

29師在角屹峰同樣頂住了美軍的進攻,各連像釘子一樣牢牢地釘在陣地上,做到了與陣地共存亡。有的陣地上隻剩下十幾、二十多人,依然讓美軍望而卻步。聯合國軍司令部見打不開局面,指令第3師和加拿大旅投入戰鬥。

135團4連堅守陣地數天,剩下的6名戰士不但在白天打退敵人15次進攻,晚上還組織夜襲,巧布地雷陣,破壞敵人的進攻。這6名戰士在無一傷亡的條件下,殲敵200多名。戰後,他們榮立集體二等功。

6月7日的夜晚終于降臨了,美軍停止攻擊撤回營地。15軍在芝浦裡一線已經堅守十天,完成了司令部的阻擊任務。15軍以傷亡1200多人的代價,殲敵5700人,還擊落4架敵機,擊毀13輛坦克。

芝浦裡血戰:15軍血戰十天,傷亡1200殲敵5700,李奇微放棄進攻

芝浦裡阻擊戰可以說是一系列阻擊戰的收尾,在這十天裡,其他幾個軍在芝浦裡以北建立起牢固的防線,各路志願軍都安全轉移至預定地區。彭德懷激動地向15軍發報:

“秦基偉,我十分感謝你們!彭德懷。”

對于李奇微來說,殲滅志願軍大部隊的戰機已經徹底失去,隻好無奈地指令各師停止進攻,繼續戰鬥下去是毫無意義的,隻好浪費美國人的生命。

北韓半島中部持續數個月的戰火終于平息下來,第五次戰役至此結束,志願軍和聯合國軍都意識到,這場戰争不可能很快結束,必然會長期化。

相比鐵原和華川阻擊戰,15軍的芝浦裡阻擊戰鮮有人知,但經此一戰,15軍積累起豐富的阻擊戰經驗,部隊也得到血與火的考驗,為上甘嶺戰役的勝利打好了基礎。

芝浦裡血戰:15軍血戰十天,傷亡1200殲敵5700,李奇微放棄進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