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謎是漢字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現象,最早的字謎大約出現于漢魏年間,《文心雕龍·隐篇》記載有:“自魏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隐,化為謎語。”唐宋元明時期,制迷和猜謎十分盛行。

字謎在曆史上,可為政治、外交、軍事服務,同時字謎也是文人中的雅樂,另外衆所周知古時有文字獄,但百姓可以通過字謎這種隐晦的表達,發洩心中的不滿情緒,古時候,卻有一大臣寫“青鵝”二字被武後抄家,百官疑惑,武則天:将字拆開來看!
這位宰相便是裴炎,出身于何東裴氏冼馬房,年輕時候就讀于弘文館,苦學十年,參加科舉,明經及第,走上仕途,調露二年(680年),裴炎升任為為黃門侍郎,加授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了宰相。
唐高宗李治相當欣賞裴炎,永淳元年(682年),唐高宗前往東都洛陽,讓裴炎留守長安,輔佐皇太子李顯,次年,唐高宗病重,裴炎成為了李治的顧命大臣,唐高宗去世後,裴炎接受遺诏輔政,改任中書令。
同年皇太子李顯即位,為唐中宗,皇太後武則天臨朝稱制,684年,唐中宗想把嶽父韋玄貞封為侍中,并且稱:“我就是将國家讓給韋玄貞也無妨,何況是區區一個侍中”,裴炎相當驚恐,本來唐中宗封韋玄貞為侍中,他就極力反對,哪能讓李唐易主?
然後裴炎将此事禀告給了武則天,唐中宗被廢,豫王李旦登基為帝,為唐睿宗,不過實權是在武則天手中,武則天逐漸得勢,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請求立武氏七廟,追封先祖為王,裴炎聽聞後趕緊進谏,以呂氏敗亡的教訓勸說武後,讓武則天非常不高興。
眼看李唐又要易主,李唐宗室被武後殺害,裴炎打算趁着武則天出遊龍門,以武力挾持武後,逼迫她将政權歸還給唐睿宗,不過因為接連幾天都是雨天,武則天無奈取消了出遊的計劃,裴炎的計劃未能成功。
關在宅元年(684年)九月,英國公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裴炎又借此機會,好言規勸武後将朝政歸還給皇帝,武則天對裴炎的不滿又上升了不少,而在唐朝筆記小說記載,裴炎曾與許敬業勾結,打算來個裡應外合。
但裴炎寫給徐敬業的書信被人截獲,到了武則天手中,書信中僅有“青鵝”兩字,結果卻被武則天破譯,裴炎因謀反锒铛入獄,最終被處死,對此朝臣百官很是不解,武則天并解釋說:“‘青’字可拆分為‘十二月’,‘鵝’字拆為‘我自與’,也就是說裴炎打算在十二月于城中,作為徐敬業的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