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代最“窩囊”的政變,甘露之變為何失敗?

甘露之變以宦官一方得勝,文宗、李訓一方失敗而告終,雙方都有一些得失。從李訓集團最初設計的行動計劃上看還是有其特點的。李訓集團在策劃行動方案時,充分考慮了大明宮内金吾衛與禁軍部隊布防的區域特點。

唐代最“窩囊”的政變,甘露之變為何失敗?

一、宦官一方控制了文宗皇帝

大明宮可以分為南北兩部,以宣政門一線為分界線。宮城内主要由禁軍控制,南部的金吾左仗給了宰臣發動事變一定的機會,畢竟宰臣對金吾左仗還是有一定控制權的。李訓的計劃選擇了避實擊虛的政策,将皇帝和宦官從紫哀殿調出,脫離禁軍重點控制區域。再将殲滅宦官的地點選在金吾左仗,在這個可以控制的小區域内形成對宦官的封閉式包圍,聚而殲之。而且,在實施中以上計劃均得以實作,李訓方的軍事力量都按照計劃到達了指定區域。

宦官一方雖然對于李訓發動事變沒有任何準備,但是,應該說神策軍中尉宦官仇士良具備了臨危不懼、應變力強的素質。在己方處于劣勢的時候沒有驚慌失措,準确的判斷形勢,采取了正确的行動,控制住文宗皇帝,迅速向禁軍重地的宣政門方向拼死突圍。

唐代最“窩囊”的政變,甘露之變為何失敗?

宦官進入金吾左仗并發現有埋伏以後很難判斷出是誰對其襲擊的。如果這時盲目逃向宣政門以北,即使控制禁軍也難免被皇帝招降,這在之前幾次宮廷政變中展現很明顯。唐前期幾次宮廷政變的成敗都在于是否控制了皇帝。是以,仇士良等宦官迅速回到含元殿,在李訓一方未做好準備的時候劫持文宗拼死向宣政門突圍。進入宣政門後快速集合神策軍,在政治、軍事和地理上上取得優勢。

唐代最“窩囊”的政變,甘露之變為何失敗?

二、李訓一方的失敗的原因

第一,計劃不周,把握大局能力不強。事變主使李訓并非軍将,從事件發生的過程看,計劃設計粗糙,沒有應變的手段。李訓本來希望在金吾左仗解決宦官,由于用人不當未能實作,以至于宦官回到大殿時出乎意料,還沒有準備好足夠的部隊應對。

從事态發展來看,當宦官發現其陰謀後采取了正确的決定,先回含元殿劫持皇帝。此時李訓一方隻有他一人去攔截乘輿,其他人等隻顧殺宦官,而忽視了控制政變的核心人物-皇帝。雖然,宦官死傷者數十人,卻換得對皇帝的控制,控制住皇帝就等于控制住了大局,當宦官劫持文宗進入宣政門後李訓一方已無力突破宣政門的防禦設施。

唐代最“窩囊”的政變,甘露之變為何失敗?

從含元殿到宣政門一路上沒有截住乘輩是李訓一方失敗的主要原因,李訓事前對此估計嚴重不足。之前的幾次宮廷事變成功一方都是迅速控制住了皇帝。畢竟皇帝是皇權的代表,軍士對皇帝還是比較敬畏的,一般不願意冒險直接攻擊皇帝。太子李重俊作亂時沒有及時控制中宗,導緻兵變士兵反戈就是一例。

李訓同樣犯了這個緻命錯誤,說明對大局的把握能力不強。政變計劃帶有冒險性,必須盡可能周密才能應對。這一方面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考慮相對周全。

第二,用人不當,關鍵時刻犯錯。關于李訓用人的得失,司馬光有過精彩的評論,他認為:

李訓所獎拔,率皆狂險之士,然亦時取天下重望以順人心,如裴度、令狐楚。鄭覃皆累朝奢俊,久為當路所軋,置之散地,訓皆引居崇秩。由是士大夫亦有望其真能緻太平者,不惟天子惑之也''然識者見其橫甚,知将敗矣。

也就是說李訓所用都是狂妄、冒險的人,這與他自己性格直接相關。李訓一方錯失在金吾左仗擊殺衆宦官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指揮韓約臨陣畏懼,未能有效發動進攻;二是大門沒有及時關上,讓宦官跑脫。

唐代最“窩囊”的政變,甘露之變為何失敗?

以上兩個原因究其根本還是用人不當。韓約關鍵時刻膽怯未能釋出攻擊信号,門衛也因為害怕宦官沒有關上大門,這樣重要的任務因為兩人的膽怯而失敗。其次,李訓招人入丹鳳門時王播因為懼怕也沒有進入含元殿,而郭行餘所招的那甯兵沒有聽從号令跟随入殿,隻有羅立言、李孝本兩人甘效死力帥從人奮擊宦官,帶兵的三員主将此時沒了蹤影。

再看登上含元殿的這些從人,他們并不是軍隊(羅立言所部也是巡警),對當時情況判斷和把握能力都很有限。除了李訓認識到要攔住乘辇之外,其他人沒有集中力量同李訓共同作戰。在攔截乘辇的過程中,李訓勢單力孤。李訓等可依賴的軍事力量并不多,事件發生時頻頻出現膽怯不敢前行者。這些官員都是李訓提拔起來的,平時為李訓所信賴。在這個關鍵時刻紛紛退縮,說明李訓識人不清、用人不當。

唐代最“窩囊”的政變,甘露之變為何失敗?

當然,許多軍将和軍士不願意參加事變或者膽怯也有宦官長期把持朝政,統禦禁軍對人心理造成的壓力。宦官對付異己的手段往往非常殘忍。如玄宗朝宦官楊思助:

性剛決,所得俘囚,多生剝其面,或鳌發際,掣去頭皮,将士已下,望風懾憚,莫敢仰視,故所至立功。内給事牛仙童使幽州,受張守矽厚賂,玄宗怒,命思助殺之。思助縛架之數日,乃探取其心,截去手足,割肉而咦之,其殘酷如此。

宦官陳弘慶更是膽大妄為,殺害憲宗皇帝。宦官長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對事變中的許多關鍵人物有很大心理壓力的。

唐代最“窩囊”的政變,甘露之變為何失敗?

如宮廷政變此種大事件重在整體設計和對軍隊的有效控制。從之前的宮廷政變來看,成功者都是有效的将皇帝迅速控制在自己手中,進而控制大局。李訓一方即使在左金吾仗内沒有剿滅宦官,也應該利用宦官主要首腦前往觀看之際迅速控制皇帝,這一點李訓顯然沒有注意到,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消滅宦官,錯失了控制局面的大好時機。

而用人不當是失敗的關鍵因素。任何計劃都需要人來實施,搞政變這種事情用人更要慎重。王播、郭行餘、羅立言皆進士出身,李孝本宗室子弟,稍有武略,但都不是武将出身。其中王播早在太和五年宋申錫事件中就暴露出不堅定的一面。

初,申錫既得密旨,乃除王播為京兆尹,以密旨喻之。播不能謀,而注與守澄知之,潛為其備。

從前幾次玄武之變來看,勇謀并重的武将更能勝任。太宗手下的大将、玄宗用禁軍都是勇武之士。而李訓忽略武将作用,關鍵時候出問題''這兩大失誤足以導緻李訓集團的失敗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