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夷陵之戰,劉備麾下有五大名将幸免于難,他們最後的結局如何?

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戰是決定三國格局和曆史走向的三大戰役之一,戰前蜀漢實力達到巅峰,戰後卻一落千丈,不僅損失近十萬大軍(包括黃權駐紮江北的兵馬),更為關鍵的是好幾位中生代大将戰死沙場,比如張南、馮習、傅肜等等,那麼當時随征的大将是否全部戰死或投降了呢?并非如此,夷陵之戰劉備麾下至少有五大名将幸免于難,那麼他們最後的結局如何?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夷陵之戰,劉備麾下有五大名将幸免于難,他們最後的結局如何?

《三國志-陸遜傳》記載:”備從巫峽、建平連圍至夷陵界,立數十屯,以金錦爵賞誘動諸夷,使将軍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前部,輔匡、趙融、廖淳、傅肜等各為别督,先遣吳班将數千人於平地立營,欲以挑戰。”

這裡面提到了七位大将,地位最高的是大督馮習,其次是前部先鋒張南,輔匡、趙融、廖淳、傅肜是别督,地位稍低,吳班當時是領軍,地位應該和四位别督差不多。

七人之中,張南、馮習、傅肜三人戰死沙場,趙融在夷陵之戰後史料中不見蹤影,戰死的可能性也很大。

夷陵之戰,劉備麾下有五大名将幸免于難,他們最後的結局如何?

輔匡、廖淳、吳班三人則是幸免于難。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是蜀漢後期重要的大将之一,劉禅登基後廖化先後出任丞相參軍、廣武都督、陰平郡太守,多次參與北伐,最後官居右車騎将軍、假節、兼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時人語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他一直活到了蜀漢亡國後的第二年(264年),

《三國志》記載:建興中,徙鎮南,為右将軍,封中鄉侯。

輔匡在建興年間(233-237年)先後出任鎮南将軍和右将軍,楊戲《季漢輔臣贊》中對其評價是:“鎮南粗強,監軍尚笃,并豫戎任,任自封裔。”

夷陵之戰,劉備麾下有五大名将幸免于難,他們最後的結局如何?

《三國志》記載:二年春正月,先主軍還秭歸,将軍吳班、陳式水軍屯夷陵,夾江東西岸。

《三國志》記載:後主世,稍遷至骠騎将軍,假節,封綿竹侯。

吳班是劉備皇後吳氏的族兄,夷陵之戰中統領水軍,這可能是他幸免于難的原因,吳班最後官居骠騎将軍,封綿竹侯,是蜀漢僅有的幾個縣侯之一。

夷陵之戰,劉備麾下有五大名将幸免于難,他們最後的結局如何?

除了上述三人,還有兩人也逃出了生天:一個是陳式,另外一個是向寵。

陳式在漢中之戰中見諸于史料,當時他在馬鳴閣道被徐晃擊退,夷陵之戰中他和吳班一起統領水軍,同樣也幸免于難,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期間他曾單獨領兵攻取了武都、陰平二郡,其後史料中不見其身影。從地位來看,他應該不如廖化、吳班甚至輔匡等人,當然演義中說他被諸葛亮斬首則是純屬虛構。

夷陵之戰,劉備麾下有五大名将幸免于難,他們最後的結局如何?

《三國志·向朗傳》:先主時為牙門将。秭歸之敗,寵營特完。

向寵是向朗的侄子,夷陵之戰各營損失慘重,唯獨向寵一營建制完整,由此可見向寵的能力還是不錯的,不僅劉備贊其有才幹,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對其贊賞有加,把留守成都後方的兵權全部委托給了向寵,可惜240年漢嘉地區蠻夷叛亂,向寵率部平叛戰死沙場。

一場大戰下來,蜀漢中生代大将幾乎被團滅,幸虧這五人逃了出來,對蜀漢來說可謂是不幸之中的萬幸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