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4年的刺殺希特勒計劃,形勢大好,為何功敗垂成?缺乏犧牲精神

這次刺殺計劃又稱“瓦爾基裡”,事件的主謀是施陶芬貝格上校,參與者維茨萊本元帥、貝克上将、赫普納上将、格德勒、基爾海姆上校、台爾普神父等。

1944年的刺殺希特勒計劃,形勢大好,為何功敗垂成?缺乏犧牲精神

這次計劃的失敗,直接導緻參與人員全都遇難。

本來看似天衣無縫的計劃,為何最終失敗了呢?

這就要從這起事件的主要負責人員施陶芬貝格說起,他原本是希特勒的忠實崇拜者。為了他們共同的理想,施陶芬貝格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甚至為此損失了一隻胳膊和一個眼睛。這種為了帝國犧牲的奉獻精神獲得了希特勒的認可,将其任命為本土兵團參謀長。

1944年的刺殺希特勒計劃,形勢大好,為何功敗垂成?缺乏犧牲精神

可是随着不斷的深入了解,他發現德國早已不是他想象中的德國,他目睹了黨衛軍的屠殺和集中營的陰森恐怖,他覺得德國是時候該做出一些改變了,不然德國一定會毀滅在希特勒手裡。思想上的巨大改變促使了“瓦爾基裡”計劃的誕生。

1944年施陶芬貝格接到了來自狼堡的消息,要求他次日下午一點來狼堡向希特勒作任務報告。這個機會可謂是千載難逢,畢竟狼堡守衛森嚴,裡三層外三層,想要進去還得面臨層層篩選。

而施陶芬貝格作為一個國家英雄的形象,搜查人員并沒有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畢竟誰也不會想到這麼一個希特勒的“狂熱分子”會是暗殺者。他事先與通訊主任菲爾基貝爾約好,隻要聽見炸彈一響就切斷“狼穴”的所有通訊設施,讓這裡與世隔絕。

1944年的刺殺希特勒計劃,形勢大好,為何功敗垂成?缺乏犧牲精神

本來兩枚炸彈要是都能成功引爆的話,那麼希特勒肯定在劫難逃。可是由于時間和身體的緣故隻來得及準備了一枚。

這種炸彈設計特别有意思,一頭是裝滿了酸液的管子裡面置有一根銅絲,要想啟動它隻需要用鉗子将管子夾裂,裡面的溶液便會自動腐蝕銅絲,銅絲斷裂後,撞針會在彈簧壓力下撞擊雷管,引爆炸藥。

雖然這種炸藥沒什麼碎片,可是考慮地堡的封閉性,光沖擊波也能把希特勒給震死。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因為要會見墨索裡裡,報告時間不僅提前了一個小時,而且還将會面地點由地堡改為了通風的小木屋。這就讓地施陶芬貝格的計劃全盤打亂。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施陶芬貝格最終還是決定按照既定任務完成刺殺。

1944年的刺殺希特勒計劃,形勢大好,為何功敗垂成?缺乏犧牲精神

因為他事先将皮帶和軍帽留在更衣室,在前往會議室的路上,他借口對接應人凱特說自己有必要回去整理着裝。趁着這個空檔,他安裝完成了一枚定時炸彈,另外一枚在凱特的催促下不得不放棄安裝。因為身體上的殘疾使的他安裝炸藥異常艱難,最後為了避免被人懷疑,隻能放棄第二枚炸藥。施陶芬貝格自己覺得隻要放置位置得當,一公斤炸藥也足以要了希特勒的命。

此時的希特勒正在和幾位軍官讨論東線形勢,絲毫沒想到一場針對他的刺殺正在發生。

施陶芬貝格悄悄地走到希特勒周邊坐下,并将這個裝有炸藥的手提包放置在會議桌下。為了確定殺傷力,他還特意用腳将包往希特勒方向踢了踢。随後以接電話為由,走出了會議室。在他看來一切已經成功,他即将獲得民族英雄的稱号。

1944年的刺殺希特勒計劃,形勢大好,為何功敗垂成?缺乏犧牲精神

然而夢想終究隻是夢想,一分鐘後,小木屋傳來了一聲爆炸,碎屑到處紛飛。施陶芬貝格一想到希特勒死的不能再死了,便高興地哼着小曲駕車離去。

雖然這次爆炸的确造成了傷亡,可是對于希特勒而言僅僅隻是損失了一隻耳朵而已,在施陶芬貝格安置好手提包離開後不久,就有一名軍官嫌手提包礙事,便将它移到了離希特勒最遠的一角。結果炸彈爆炸隻是炸死了三名軍官和一名速記員。其餘的威力都被這堅硬的桌子所抵擋。在這裡不得不說一下德國佬造的東西品質就是好。

1944年的刺殺希特勒計劃,形勢大好,為何功敗垂成?缺乏犧牲精神

受到刺激的希特勒的自然怒火中燒,下令逮捕所有參與這次事件的人們,并将他們全部處死才能洩恨。

這次行動的失敗導緻數千人被捕,連德國三大名帥之一隆美爾元帥也慘遭連累。就是因為施陶芬貝格沒有與之同歸于盡的魄力而錯失了良機,這才是刺殺失敗的原因所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