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4年的刺杀希特勒计划,形势大好,为何功败垂成?缺乏牺牲精神

这次刺杀计划又称“瓦尔基里”,事件的主谋是施陶芬贝格上校,参与者维茨莱本元帅、贝克上将、赫普纳上将、格德勒、基尔海姆上校、台尔普神父等。

1944年的刺杀希特勒计划,形势大好,为何功败垂成?缺乏牺牲精神

这次计划的失败,直接导致参与人员全都遇难。

本来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为何最终失败了呢?

这就要从这起事件的主要负责人员施陶芬贝格说起,他原本是希特勒的忠实崇拜者。为了他们共同的理想,施陶芬贝格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甚至为此损失了一只胳膊和一个眼睛。这种为了帝国牺牲的奉献精神获得了希特勒的认可,将其任命为本土兵团参谋长。

1944年的刺杀希特勒计划,形势大好,为何功败垂成?缺乏牺牲精神

可是随着不断的深入了解,他发现德国早已不是他想象中的德国,他目睹了党卫军的屠杀和集中营的阴森恐怖,他觉得德国是时候该做出一些改变了,不然德国一定会毁灭在希特勒手里。思想上的巨大改变促使了“瓦尔基里”计划的诞生。

1944年施陶芬贝格接到了来自狼堡的消息,要求他次日下午一点来狼堡向希特勒作任务报告。这个机会可谓是千载难逢,毕竟狼堡守卫森严,里三层外三层,想要进去还得面临层层筛选。

而施陶芬贝格作为一个国家英雄的形象,搜查人员并没有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毕竟谁也不会想到这么一个希特勒的“狂热分子”会是暗杀者。他事先与通讯主任菲尔基贝尔约好,只要听见炸弹一响就切断“狼穴”的所有通讯设施,让这里与世隔绝。

1944年的刺杀希特勒计划,形势大好,为何功败垂成?缺乏牺牲精神

本来两枚炸弹要是都能成功引爆的话,那么希特勒肯定在劫难逃。可是由于时间和身体的缘故只来得及准备了一枚。

这种炸弹设计特别有意思,一头是装满了酸液的管子里面置有一根铜丝,要想启动它只需要用钳子将管子夹裂,里面的溶液便会自动腐蚀铜丝,铜丝断裂后,撞针会在弹簧压力下撞击雷管,引爆炸药。

虽然这种炸药没什么碎片,可是考虑地堡的封闭性,光冲击波也能把希特勒给震死。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因为要会见墨索里里,报告时间不仅提前了一个小时,而且还将会面地点由地堡改为了通风的小木屋。这就让地施陶芬贝格的计划全盘打乱。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施陶芬贝格最终还是决定按照既定任务完成刺杀。

1944年的刺杀希特勒计划,形势大好,为何功败垂成?缺乏牺牲精神

因为他事先将皮带和军帽留在更衣室,在前往会议室的路上,他借口对接应人凯特说自己有必要回去整理着装。趁着这个空档,他安装完成了一枚定时炸弹,另外一枚在凯特的催促下不得不放弃安装。因为身体上的残疾使的他安装炸药异常艰难,最后为了避免被人怀疑,只能放弃第二枚炸药。施陶芬贝格自己觉得只要放置位置得当,一公斤炸药也足以要了希特勒的命。

此时的希特勒正在和几位军官讨论东线形势,丝毫没想到一场针对他的刺杀正在发生。

施陶芬贝格悄悄地走到希特勒周边坐下,并将这个装有炸药的手提包放置在会议桌下。为了确保杀伤力,他还特意用脚将包往希特勒方向踢了踢。随后以接电话为由,走出了会议室。在他看来一切已经成功,他即将获得民族英雄的称号。

1944年的刺杀希特勒计划,形势大好,为何功败垂成?缺乏牺牲精神

然而梦想终究只是梦想,一分钟后,小木屋传来了一声爆炸,碎屑到处纷飞。施陶芬贝格一想到希特勒死的不能再死了,便高兴地哼着小曲驾车离去。

虽然这次爆炸的确造成了伤亡,可是对于希特勒而言仅仅只是损失了一只耳朵而已,在施陶芬贝格安置好手提包离开后不久,就有一名军官嫌手提包碍事,便将它移到了离希特勒最远的一角。结果炸弹爆炸只是炸死了三名军官和一名速记员。其余的威力都被这坚硬的桌子所抵挡。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德国佬造的东西质量就是好。

1944年的刺杀希特勒计划,形势大好,为何功败垂成?缺乏牺牲精神

受到刺激的希特勒的自然怒火中烧,下令逮捕所有参与这次事件的人们,并将他们全部处死才能泄恨。

这次行动的失败导致数千人被捕,连德国三大名帅之一隆美尔元帅也惨遭连累。就是因为施陶芬贝格没有与之同归于尽的魄力而错失了良机,这才是刺杀失败的原因所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