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口頭投資”吹的泡泡破了,博郡汽車怎麼收拾爛攤子?

【導語:在2021年即将走到終點的最後幾天,博郡汽車被申請破産重整,申請人是南京盛世揚子新能源汽車産業投資基金,同時也是博郡汽車第6大股東,持股比例為5.2%。一直陷于“欠薪”“裁員”漩渦中的博郡汽車終究未能逃脫出局的命運。】

撰文|蔡家倫、編輯|禾 子

時間回到2019年4月,在當時的釋出會上,博郡汽車宣布已經打造了i-SP、i-MP、i-LP三大具有高度柔性和可擴充性的平台,未來将衍生出覆寫A級、B級、C級三大主流細分市場的數十款車型。同時,博郡汽車釋出了兩款新車。按照計劃,博郡汽車首款車型iV6将于2019年底在天津正式量産,2020年一季度開始傳遞。公開資料顯示,博郡汽車從成立至今共經曆過6輪融資,最近一輪更是獲得了由銀鞍資本、盛世投資、浦口高投、住友商事亞洲資本、園興投資等資本領頭的25億元資金。

“口頭投資”吹的泡泡破了,博郡汽車怎麼收拾爛攤子?

博郡于2019年9月與一汽夏利簽署協定正式成立合資公司“天津博郡汽車有限公司”,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25.40億元,博郡以現金出資20.34億元,持股比例80.1%,一汽夏利以整車相關土地、廠房、裝置等資産及負債作價5.05億元出資,持股比例19.9%。按照協定,在取得營業執照之日起30日内博郡汽車要完成首期繳付出資10億元,剩餘繳付出資的10.344億元則需在6個月内完成繳付。至此,博郡汽車正式擁有了造車資質,并規劃了iV6和iV7兩款純電動汽車。

不過,根據一汽夏利在2020年5月28日釋出的公告顯示,博郡汽車僅以貨币方式向天津博郡繳付出資1410萬元。一汽夏利已向博郡汽車發送了2次公函和3次律師函,要求博郡汽車根據股東協定履行出資義務。夏利方面強調稱,如果博郡汽車持續違約,有權終止協定。

不難看出,從成立之初,博郡汽車的資金就不寬裕,這在花錢如流水的造車行業裡必定舉步維艱。

資金流嚴重不足

博郡汽車的前身是成立于2007和2008年的美國先進車輛技術有限公司和上海思緻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的創始人黃希鳴曾在美國福特汽車、通用汽車任職十多年,他本人在汽車行業有着非常深厚的經驗,算是擁有先天優勢。同時從時間上來看,2016年是中國新能源造車大年,各方企業和資本參與熱情高漲,紛紛加入新能源造車行列,博郡汽車正是在這一年,也跳入新能源造車風口。博郡汽車起了大早,也趕了早集,但為什麼還是面臨破産重整。

“口頭投資”吹的泡泡破了,博郡汽車怎麼收拾爛攤子?

最大的問題點之一便是博郡汽車的資金鍊出現了困難。要知道,汽車屬于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而且投資回報周期長的行業,“燒錢”是必經之路,這考驗車企貯備糧草長期抗戰的能力。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融資和資金管理十分重要。但是,博郡汽車“口頭投資”超過200億,而實際投資卻不足30億;錢沒到位的同時,博郡汽車另一邊還在大刀闊斧的擴張。博郡汽車曾在上海、北京、南京、淮安和美國底特律分别設定了研發中心、營銷中心、制造工廠等機構,實作了兩國五地的全球布局。除此之外,博郡還曾在南京開工建設占地1300畝的制造工廠。可想而知,這麼操作的博郡汽車,當然就會被資金問題所掣肘。

“口頭投資”吹的泡泡破了,博郡汽車怎麼收拾爛攤子?

起步模式困難,博郡難以維系

實際上,對于絕大部分造車新勢力來說,都存在資金問題。為了分散資金壓力,很多頭部造車新勢力在創業初始選擇找代工廠生産車輛、尋找第三方電池廠商等方式,來分散自己的建廠和供應鍊壓力。但是,博郡比較“頭鐵”,一開始就選擇了困難起步模式。

據悉,博郡汽車成立不久後就宣布将投資100億元在南京建設純電動整車制造基地;2017年7月,旗下投資公司思迅新能源落戶淮安高新區,項目總投資額約50億元;2018年11月,博郡汽車宣布在臨港産業區興建博郡汽車新生産基地,總投資規模約35億元。如此大手筆的操作,令業界也感到震驚,這也為博郡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口頭投資”吹的泡泡破了,博郡汽車怎麼收拾爛攤子?

市場競争激烈,資本投資歸于理性

除了自身原因外,博郡汽車的迅速失敗,還源于外部競争異常激烈。2018年之前,頭部造車新勢力還未有那麼大的市場影響力;不過進入2018年以後,頭部造車新勢力開始大規模發力。比如說蔚來汽車,旗下的蔚來ES8、ES6等車型,開始成為不少新銳消費者的首選;小鵬則憑借小鵬P7、小鵬G3i等車型,嶄露頭角,甚至小鵬P7這款車型讓特斯拉都覺得壓力山大;至于理想,雖然旗下隻有理想ONE一款車型,但是理想ONE在2021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甚至成為了國内中大型SUV銷量第一名。

頭部造車新勢力開始發力的同時,吉利、比亞迪以及長安等傳統豪強也強化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布局,根本沒留多少機會給博郡汽車。

市場競争異常激烈的同時,曾經對造車新勢力大力支援的資本也開始歸于理性。當初,隻要有新能源汽車項目,資本就“一窩蜂”地投資;但随着市場逐漸規範,資本開始趨于慎重。對于不被看好的或知名度一般的造車新勢力,資本的支援力度也有所減弱。

“口頭投資”吹的泡泡破了,博郡汽車怎麼收拾爛攤子?

點評

事實上,博郡汽車破産也并非個例,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開始退出市場。整車制造本來就是資本密集型行業,技術門檻高;熱潮退去之後,裸泳者相繼出現,屬于正常現象。而且縱觀國内造車新勢力,目前可以自負盈虧實作盈利的幾乎沒有,這也對所有的入局者敲響了警鐘。

(本文系《禾顔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