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将軍忘分肉給車夫,開戰後卻被車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家喻戶曉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展示出了漢字語言上的獨特魅力,一個成語也就代表了一個故事或典故,今天就來說說與春秋年間名将華元有關的一個成語。

将軍忘分肉給車夫,開戰後卻被車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家喻戶曉

華元是宋戴公的五世孫,華生禦事的兒子,宋昭公在位時,華元就已經是春秋時期宋國的大夫(官職名),公元前611年,宋國鬧饑荒,宋昭公的弟弟公子鮑将糧食全部拿了出來,施舍給貧民,向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送去了禮物,公子鮑趁機機會獲得了民心。

而且公子鮑又長相帥氣,王姬便想親近公子鮑,即使公子鮑沒有答應,她依然幫助公子鮑在國人廣施恩惠,并且依靠華元的推薦,讓公子鮑擔任了右師。

将軍忘分肉給車夫,開戰後卻被車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家喻戶曉

同年宋國發生政變,宋昭公被殺死,華元等人就擁立公子鮑為新的君王,即宋文公。而華元一生擔任的角色并不少,集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刺客、人質、戰将于一身,但這樣一個人物,卻曾栽在了一個車夫手上。

宋文公四年(公元前607年),鄭國出兵攻打宋國,宋文公派出華元作為主帥,帶兵抵禦,打仗是件辛苦事,在抵禦鄭軍前,華元為鼓勵士氣,是以殺羊犒勞将士,人人有份,但由于要忙的事情太多,又或者是因為車夫羊斟并不是很起眼,總之羊斟并沒有分到任何的羊湯、羊肉。

将軍忘分肉給車夫,開戰後卻被車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家喻戶曉

羊斟認為華元看不起自己,針對自己,進而心生怨恨,不過羊斟也沒有立即跑去華元那鬧一通,而是裝作若無其事的等待兩軍開戰。

戰場之上刀光劍影,華元站在車夫,始終關注局勢,但宋軍與鄭軍才交戰沒多久後,羊斟作為車夫,将載有華元的戰車直接拉去了敵營,并且說道“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也就是說:昨天的羊,是你做主,今天的打仗,是我做主。華元是以被活捉,群龍無首,宋軍敗歸。

将軍忘分肉給車夫,開戰後卻被車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家喻戶曉

但華元是個有才能的人,是以宋文公願意用一百輛戰車、四百匹毛色漂亮的良馬,将華元贖回,不過宋軍送去的戰車和良馬還沒有全部運到鄭國,華元就已經自己逃回了宋國。

而史學家們則是将此曆史事件作為以私害公的典型寫入了史冊,史書中對羊斟的評價為:“以其私憾,敗國殄民。”并且是以誕生了一成語家喻戶曉。

将軍忘分肉給車夫,開戰後卻被車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家喻戶曉

即“各自為政”,意思是說各自按照自己的主張辦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慮全局,各搞一套。

華元分羊之時忘記車夫羊斟雖然有錯,但羊斟卻是以不顧大局,而将自家的主帥運到敵營,乃是叛國的行為,是以衆人視其為“小人”,也就應了那句話,甯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一旦得罪小人,小人害人真要命。

将軍忘分肉給車夫,開戰後卻被車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家喻戶曉

不過華元的結局卻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曆事宋昭公、宋文公、宋共公、宋平公四君,堪稱“四朝元老”,位高一時,倒也沒因車夫而斷了自己的前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