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士去一人家算命,剛進門掉頭就走,相士:不算了,一家人都不凡

韓愈在《殿中侍禦史李君墓志銘》中說道:“李君,名虛中,最深於五行書,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幹,相生勝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壽夭貴賤利不利,辄先處其年時,百不失一二。”

算命來由已久,是大智者之術

在我國五千年的曆史中,算命也能算得上是一個相當古老的行當了。從古書的記載來看,從伏羲大帝以及黃帝這個時期,就已經有了算命了,甚至還可能更早。

相士去一人家算命,剛進門掉頭就走,相士:不算了,一家人都不凡

在古時候時,特别是人類有什麼重大事件的時候都會進行占蔔,然後從卦象上,來看上天的訓示。

黃石公的《素書》也說到:“賢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其意思就是,大智者應能夠了解盛與衰的規律,知道成與敗的時間,審視好與壞的時勢,并且知道去與回的時機,進而把握時機、适時而為、順勢而動。

算命大師陳抟,宋太宗賜為希夷先生

在五代宋初時期,就有這麼一位算命大師,他也是一名著名的道學家。他名為陳抟,号扶搖,字叫“圖南”。

陳抟的名、字以及号,皆出自于《莊子·逍遙遊》中:“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

陳抟自己曾說過,他遇見了孫君仿以及獐皮處士二人。他們兩人的道行高尚,還對陳抟說:武當山九室岩可以隐居。

據北宋楊億口述《楊文公談苑》稱:“陳抟,谯郡真源人,與老聃同鄉裡,生嘗舉進士不第,去隐武當山九室岩辟谷練氣。”

相士去一人家算命,剛進門掉頭就走,相士:不算了,一家人都不凡

在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宋太宗就久仰陳抟的大名,并且還特意的邀請他。宋太宗最關心的,還是長生之道。當時,陳抟已經活了近百歲了,但是依然猶如壯年。

然而,對于宋太宗的疑問,陳抟卻告訴他,神仙之道是虛無缥缈的,還是要關心百姓,并治理好國家才最重要。

宋太宗以及宰相等人聽了陳抟的話都非常動容,而後,宋太宗也是以而賜陳抟為希夷先生。

據《道德經》中記載: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所謂希夷先生,就是虛寂玄妙先生。

陳抟大門未進,便一眼看出帝王之相

在宋朝建立之後,趙匡胤就曾想讓陳抟做官,但是陳抟卻斷然拒絕了。不過,即便是這樣陳抟也依然經常受到趙匡胤的召見,并且也向趙匡胤進獻了不少治國安民的良策。

而等到趙匡胤去世,趙光義即位以後,陳抟已經年過百歲,每當趙光義遇到難以決斷的事情時,他會找陳抟進行咨詢。

據說,趙光義曾想知道自己的幾個兒子中,哪一個兒子是最有福分的,于是他就讓陳抟去給他的兒子們逐一看相。

相士去一人家算命,剛進門掉頭就走,相士:不算了,一家人都不凡

據北宋人邵伯溫所著的《邵氏聞見錄》中記載,當陳抟去見趙光義第三子趙元侃之時,“及門亟還”。意思就是說,陳抟并沒有見到趙元侃,而是在走到其門口時就傳回了,去向趙光義交差。

對此,趙光義也是很疑惑,不知道是不是趙元侃做錯了什麼,于是便問他原因。而陳抟則回答說:“王門斯役皆将相也,何必見王?”陳抟表示:就連趙元侃家門口的仆人,也都是做将相的命,又何必要見主人呢?其言外之意就是說,趙元侃具有做帝王的福分!

但是,趙光義在聽後并不認同,這是因為趙元侃隻不過是第三子,他還有兩個哥哥。而皇位傳承講究長幼有序,又怎麼可能輪到他呢?趙光義最初就是打算讓長子趙元佐做太子的。

但是,後來卻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情。

長子趙元佐之後因叔父趙廷美之死而發瘋。于是,趙光義又打算立次子趙元僖為太子,卻不料趙元僖竟忽然英年早逝。最終,趙光義也隻好冊立第三子趙元侃為太子。并趙元侃改名為趙恒,也就是後來的宋真宗,而這一切竟然早就被陳抟言中了。

後來,陳抟于公元989年離世,活了118歲,經曆了十七位的君主的更替。而由于他在道學、養生以及相術這些方面的成就,是以後人們稱他為“陳抟老祖”。

相士去一人家算命,剛進門掉頭就走,相士:不算了,一家人都不凡

小結

對于算命,相信人們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認為這不過是江湖騙子的騙術罷了,隻有那些迷信的人才會相信。

但是,也有人認為,像陳抟這樣的人物是真的有本領的。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參考資料:《殿中侍禦史李君墓志銘》、《素書》、《邵氏聞見錄》、《莊子·逍遙遊》、《道德經》、《楊文公談苑》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