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回14年抗日鬥争的起點 探尋楊靖宇将軍砥名地

吉林省磐石市是革命老區,色資源深沉而厚重,悲壯而光輝。磐石市是東北抗聯第一軍發祥地。在這裡,中國共産黨創立了第一支抗日武裝——磐石工農反日遊擊隊;楊靖宇将軍和磐石中心縣委建立了第一塊抗日遊擊根據地——紅石砬子根據地。

蓮花山是楊靖宇将軍的砥名地,這裡镌刻着楊靖宇将軍英名的玉雕作品。玉雕選用磐石三河礦業出産的磐龍玉原石,整塊原石長1.40米,象征着中國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争。

重回14年抗日鬥争的起點 探尋楊靖宇将軍砥名地

1932年,磐石反日義勇軍四面受敵、多次遭遇襲擊,一些戰士情緒較為低落,有的主張插旗散夥,有的主張逃跑東滿。楊靖宇受黨派遣,來到磐石尋找部隊,以其個人堅定的理想信念逐一和大家談話,提出了著名的“燈芯”理論,統一了幹部戰士的思想。随後,楊靖宇将軍把隊伍帶回了石虎溝。

走進蓮花山石虎溝整黨整軍地,最為醒目的便是東北抗聯英雄群像,群像由三面紅旗和9位抗日英烈的塑像組成。楊靖宇将軍雕像最為高大,置于群像的中間。楊靖宇将軍右手邊的四位分别是時任南滿遊擊隊第一任總隊長孟傑民、政委初向辰、副隊長王兆蘭和教導隊長李紅光。楊靖宇将軍左手邊的四位分别是時任磐石中心縣委書記樸元燦、組織部長李承雨、宣傳部長的紀儒林和巡視員李東光。

重回14年抗日鬥争的起點 探尋楊靖宇将軍砥名地

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的範圍是以紅石砬子山、玻璃河套為核心,向東西延伸,面積200平方千米的條形區域。在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伫立着一塊巨型紀念碑。碑上“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幾個大字,是由中共滿洲省委秘書長,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政委馮仲雲的女兒馮憶羅題寫的。

重回14年抗日鬥争的起點 探尋楊靖宇将軍砥名地

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在整個東北抗聯軍史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這裡是黨建立的第一塊抗日根據地。1932年11月,楊靖宇将軍上司的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以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為大學營同日僞軍進行英勇頑強的戰鬥,僅一年時間,就開辟了3000多平方千米的遊擊區,遊擊隊的活動區域包括桦甸、永吉,伊通、東豐、西安(遼源)、海龍(梅河口)、輝南、濛江(靖宇)等縣市區。

重回14年抗日鬥争的起點 探尋楊靖宇将軍砥名地

由于紅石砬子地處軍事要地,是以也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的“心腹之患”。日僞當局也是采取各種殘酷手段進行讨伐和圍剿。為反擊日本帝國主義,争取民族解放,楊靖宇将軍率領南滿遊擊隊,曾連續四次粉碎日僞軍大規模的讨伐,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與日僞軍作戰大大小小有60多次,擊斃擊傷日僞軍及地主反動武裝數百人。日僞當時報紙稱吉林為“滿洲治安之癌”,磐石為“癌中之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