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61年,海陵王完顔亮率重兵進犯,南宋朝廷一片惶恐。不過話說話來,所謂的“重兵”其實也就是海陸兵共計約7萬,在動辄數以十萬計的中國古代戰争史上,我們很難想象這樣一點兵力就可以動搖一個朝代的根基。然而,懦弱的宋高宗趙構卻想再次棄臨安城逃跑。值得一提的是,完顔亮死在此役之中,當完顔雍即位為金世宗時,趙構居然派人專門去慶賀,南宋一朝的恥辱可見一斑。好在時勢造英雄,就在危難關頭,一個名叫李寶的人站了出來。

公元1139年,李寶在老家山東一帶拉起一支規模不大的部隊抵抗金軍,山東淪陷後,李寶逃到南方并拜訪了嶽飛。不過,當時的嶽飛并不怎麼看得起李寶,隻是讓其加入了騎兵。李寶心氣也蠻高的,他自感屈才,便在軍中和很多人私下讨論說想重回北方抗金。嶽家軍以軍紀嚴明著稱,按軍紀要将他們全部斬首,但李寶将此責攬在自己懷中,說此事由自己引起,與他人無關。
本來沒啥名号的李寶根本就沒有進入嶽飛的法眼,這樣一來,嶽飛反而十分佩服對方的勇氣與擔當,非但沒有将其斬首,反而委以重任。随後,嶽飛接到線報,金軍會違反盟約,進軍南方。李寶毛遂自薦北上集結散落的部隊,嶽飛答應了他,李寶沒有辜負嶽飛,不但一直在山東協同嶽家軍對抗金軍,後來還帶回了近千人的隊伍。
紹興十年,金國撕毀了和平盟約,率軍向南入侵。嶽飛指令李寶帶領他的部隊回到他的家鄉興仁縣,尋找機會攻擊敵人,行軍途中被鎮守楚州的韓世忠招募。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文獻中都把這段曆史稱為李寶“叛出”嶽家軍,這是不确鑿的。實際上,李寶曾多次苦求重回嶽家軍,但受局勢所迫均被拒絕。紹興十一年,嶽飛含冤而死,一幫奸佞小人對嶽家勢力展開清算報複。而此時在韓世忠麾下的李寶,則幸運躲過了這場災難。
當時,一群并不懂得治軍的權臣牢牢把控朝政,将軍隊攪和得一塌糊塗,軍隊連最起碼的糧草需求都很難得到滿足。雖然逃過一劫,并在後來升任兩浙西路副總管平江府駐紮兼副提督,但李寶手中能夠掌握的軍隊數量也實在有限。李寶的志向并不是在朝廷當多大的官,他希望能夠組建起一支強大的水路軍隊,能夠抵禦金國海軍的進犯。公元1161年,李寶終于等來了機會。
這一年,完顔亮糾集精銳7萬、大小戰船600餘艘,兵分四路大舉進攻南宋。消息傳到臨安後,趙構吓得不知所措。正當滿朝文武一片嘩然時,李寶非常淡定地主動請纓。當被問到需要多少兵馬時,李寶回答曰:“三千弓弩手,堅船可涉風濤者百二十艘。”兵力比為1:23,戰船1:5,在此之前,數倍于金軍的兵力都不一定能取勝,如今,這場實力對比懸殊的戰役更是讓朝廷倍感糾結,李寶反而有些不耐煩了:“事急矣,臣請亟發!”在出兵前,李寶折箭誓師,甚至連遺書都寫好了。
紹興三十一年十月,李寶在石臼島(今山東日照附近)駐紮,當他得知晉國密謀從海上發起突襲時并沒有立刻展開行動,而是等待時機。此時正值秋冬季節,多刮北風,于突襲不利。終于在十月二十七日,海上刮起了南風,李寶深知戰場局勢瞬息萬變,為不錯失良機,李寶下令突襲。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擊破金人強大的艦隊,李寶還專門發明了一種被稱為“猛油火櫃”的武器,這種武器可以噴射出火焰,極像二戰時美軍用來燒烤龜縮在山洞中的日軍用到的火焰噴射器。
這場戰役在人類戰争史上的地位究竟有多重要呢?它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火藥的海戰。要知道,直到明朝時期,海戰思路還是以接舷戰為主。後來,有英國軍事專家評論這場戰役,稱李寶的戰術理念和作戰方式都很現代化,此役深深地影響了整個人類軍事史。這場戰役是否有如此大的影響尚不能确定,但肯定的是,它極大地延長了南宋的國祚。金國耗費十餘年時間組建起來的強大艦隊經此一役幾乎全部瓦解,南宋局勢轉危為安。
嶽飛的偉大毋庸置疑,但嶽飛與趙構,究竟是誰“越了界”,這至今仍是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有人認為,嶽飛雖然一心對抗外敵,但無意中掌握了太大的權勢,最終給旁人一種“擁兵自重”的感覺,這是皇帝萬萬不能忍受的。換句話說,嶽飛輸在他的“政治情商”太低。
同時,趙構也不是那種雄才大略的帝王,比起江山社稷和曆史地位,他更在意眼前的安穩。然而從李寶身上,我們卻可以看出這樣一個玩味的細節:嶽飛死後,以秦桧為首的奸佞開始殘酷清算嶽家舊将,不少人受到牽連。而當矛頭對準李寶時,趙構卻有意準許李寶同嶽家軍撇開關系。他大概沒能想到,一時的包庇竟無意間為南宋留下了一位能夠力挽狂瀾的英才,就像是自己救了自己一命;曆史的戲劇性莫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