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武帝讨厭使臣進貢的動物,将它扔進籠子喂虎,不料老虎伏地不起

老虎在中國文化中占據着重要的地位,作為貓科動物中戰鬥力最頂尖的物種,老虎在我國一直是被視為“百獸之王”的存在。

漢武帝讨厭使臣進貢的動物,将它扔進籠子喂虎,不料老虎伏地不起
漢武帝讨厭使臣進貢的動物,将它扔進籠子喂虎,不料老虎伏地不起

比如白虎就是我國神話中的四大創世神獸,與青龍、朱雀、玄武齊名,在星宿上所掌的乃是殺伐、尊威一意。是以在我國古代的統兵軍印,就有着“虎符”的稱呼。

老虎在我國的分布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華南地區的華南虎,一種是東北地區的東北虎。兩種老虎的體型差距十分之大。成年雄性東北虎可以長到300公斤,體長也可達到2.3米左右。而雄性華南虎成年體重不過200公斤,體長在2米左右。

漢武帝讨厭使臣進貢的動物,将它扔進籠子喂虎,不料老虎伏地不起

東北虎雖然稱為“東北虎”,其實主要分布是在黑龍江以北的西伯利亞地區才存在。而華南虎在湖南、福建、江西等等地方都存在而且數量相當之多,以至于在上世紀50、60年代還被稱之為“虎患”,是以遭到了大量的捕殺直至瀕臨滅絕。

漢武帝讨厭使臣進貢的動物,将它扔進籠子喂虎,不料老虎伏地不起

但在漢朝時期,華南虎的數量是十分之多的。老虎是貓科動物中最美的一種之一,吼聲渾厚,身姿挺拔,是一個全能型的天生獵手,是以在漢朝時也被尊為百獸之王。但到底老虎不過隻是“獸王”,是以還是被“天子”囚禁飼養了起來。

而獅子作為一種與老虎齊名的戰力極強的貓科動物,在亞洲也有分布,但主要存在于印度半島和中亞地區,直到漢武帝時期“絲綢之路”開辟之後,才真正為人們所熟知。

漢武帝讨厭使臣進貢的動物,将它扔進籠子喂虎,不料老虎伏地不起

從文景之治之後,漢朝已經頗為強大,到漢武帝執政時,漢朝進入完全的鼎盛。而此時國内已經太平,唯有西北外患深以為慮,即使強大如秦始皇,當年也得修築長城來抵禦匈奴入侵。

而漢武帝時,中原軍力已經空前強大,尤其在漢武帝麾下還有衛青和霍去病兩名絕世名将。是以,在公元前119年時,漢武帝就派衛青和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步兵等其他兵種幾十萬,兩方作戰互相策應,深入漠北,直搗黃龍。

漢武帝讨厭使臣進貢的動物,将它扔進籠子喂虎,不料老虎伏地不起

在衛青和霍去病的努力之下,對匈奴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征伐,兩人幾乎是未嘗一敗,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封狼居胥”将軍,将匈奴趕到了漠北之外。是以,張骞才能在之後連通西域,進而打通絲綢之路。

從此,中原與西域之間開始了大量的貿易往來,同時漢朝也獲得了西域諸國的進貢,而其中有一個貢禮,就是一頭亞洲獅。

漢武帝讨厭使臣進貢的動物,将它扔進籠子喂虎,不料老虎伏地不起

漢武帝一看到這亞洲獅,毛色暗沉,皮皺毛短,鬃毛雜亂,沒有什麼皇家氣概。是以,漢武帝在感謝之餘,回頭就把這獅子扔進了老虎的籠裡,想要作為老虎的食物。誰料老虎看到獅子之後,卻匍匐于地,不敢上前。

雄性亞洲獅成年之後,體長可達1.8米左右,體重可達220公斤~250公斤左右。雖然體長不及華南虎,但是體重卻勝過了華南虎,加上獅子鬃毛的襯托,會讓獅子的體型顯得更大。

漢武帝讨厭使臣進貢的動物,将它扔進籠子喂虎,不料老虎伏地不起
漢武帝讨厭使臣進貢的動物,将它扔進籠子喂虎,不料老虎伏地不起

而這,也是當時老虎害怕于獅子的其中一個原因。此外,老虎與獅子的習性不同,獅子生長在草原,視野遼闊,捕食方面用的戰術就是群戰,挑老的年輕的追就行了。

而老虎不同,老虎是獨居動物,生活在密林之中,周圍潛藏的危險也就更多。是以老虎一向十分警惕,不會做不必要的戰鬥受不必要的傷。是以看到從未見過的獅子,有些警惕甚至畏懼也是正常的。

漢武帝讨厭使臣進貢的動物,将它扔進籠子喂虎,不料老虎伏地不起

但要以此來比較老虎和獅子的戰鬥力,實在是有些勉強了。因為在相關史料中,并沒有對當時的獅子和老虎體型、年齡的記載,是以其實是無從比較的。但是作為一個曆史趣談,卻是可以讓我們看到,在當時絲綢之路打通之後,中原與西域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