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關條約簽訂前,刺殺李鴻章讓清廷少賠1億的日本青年,最後怎樣

光緒二十年(1894年)六月二十三日(公曆7月25日),日本軍艦忽然發送襲擊,擊沉中國運兵船高升号,甲午海戰爆發。北洋艦隊早些時候沒有得到增強配置,軍費被翁同龢克扣,最終導緻北洋裝備落後。李鴻章心疼船也不願損失過大,丁汝昌便是以指揮失誤,最終的結果是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個結果也不知翁同龢滿意與否,倘若他不因私人恩怨克扣軍費,李鴻章也不會因心疼而采取保船制敵方針,北洋便未必會輸得這麼慘。

馬關條約簽訂前,刺殺李鴻章讓清廷少賠1億的日本青年,最後怎樣

當然,黨争隻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畢竟當時日方是有備而來,而北洋水師沒有絲毫準備的情況下匆忙應戰。清廷軍人素質又不行,本來武器就落後,素質再低,如何還能打赢?北洋水師一滅,日軍便勢如破竹,短短幾天内,遼河東岸的清軍便全線潰退。清廷隻能選擇議和,西方列強的插手,使得日方不得不停止同意議和,不過一開始他們便指定李鴻章成為代表,必須以割地、賠款為條件。

馬關條約簽訂前,刺殺李鴻章讓清廷少賠1億的日本青年,最後怎樣

這一戰也直接意味着三十多年來的洋務運動破産,這一年,李鴻章以72歲的高齡前往日本議和。其實清廷在出發前便授予了他割地賠款的權利,但對于李鴻章來說,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在割地這點上,李鴻章跟翁同龢倒是有相同的看法,都甯願多賠些錢。但既然割地已成事實,那李鴻章要辦的便是争取賠款降低。或許他做錯了一些事情,許多人罵他賣國、誤國,但這位高齡老人盡了自己的一份力。

馬關條約簽訂前,刺殺李鴻章讓清廷少賠1億的日本青年,最後怎樣

他把姿态放到最低,不管伊藤博文如何羞辱,始終是委曲求全。苦苦哀求,反複跟日方辯論,但日方就是不松口。第三次談判後出現了轉折,本來在第三次談判時,伊藤博文依然是保持微笑,高高在上,但很快他就笑不出來了。因為李鴻章遇刺,在回住所的路上,有一個日本人對李鴻章槍擊。導緻他左眼受傷,李鴻章在世界上頗有名望,加上行刺大臣這事本來就不光彩,輿論便轉向了日本。

馬關條約簽訂前,刺殺李鴻章讓清廷少賠1億的日本青年,最後怎樣

和談條件伊藤博文就算不願意他也得收斂,為此,他十分的生氣。大罵那人一通後,立帶着禮物前去看望李鴻章。行刺的那位名叫小山豐太郎,出身門閥士族,父親曾經是議員。十六歲畢業後因病退學,逐漸的成為一個激進主義者。加入過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他本來是想殺了李鴻章好讓戰争繼續。

沒想到的是恰好破壞伊藤博文的打算,為避免列強出面幹涉,隻能宣布停戰。在第三次談判的時候,他剛駁回李鴻章停戰的要求。而賠款也從原先的3億兩減少至2億兩,4月17日,馬關條約正式簽訂。小山豐太郎的情況則不太好,本來日方可以要到更多的賠償,勒索更多。

馬關條約簽訂前,刺殺李鴻章讓清廷少賠1億的日本青年,最後怎樣

但因為他的這一槍,就損失了整整一億兩,并且隻能停止勒索匆忙結束談判。他也是以被抓入監獄,被判無期徒刑,想必他被抓時還不明白自己究竟做了什麼。小山豐太郎一直被囚禁在北海道網走郡,1907年李鴻章病逝多年,大概是看這事過了,日友善将其放了出來。畢竟他們日後還要靠着這些激進分子去戰場的,不能寒了這些人的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