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徽因祖籍福建,出生于杭州,是名門之女,雖然算庶出,但在封建王朝都要成為過去式的年代,身處一個思想比較開放的大家庭,這個身份并不妨礙她獲得父親林長民的喜愛,更不妨礙她成為人人皆知的民國才女、一代傳奇女神。才貌雙全的她,确實有成為女神的資本。
但不要以為林徽因的生活就很風光,她一樣有普通人的煩惱。民國時期,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子不多,像她這樣“中西結合”學習的女子一般有家庭作為支援。林徽因的爺爺是和康有為同科中進士的清朝翰林,父親也是清末民初的名士,有家财有文化有影響力,按理說林徽因身為大家閨秀,該過得非常順遂幸福才對。
事實卻不是這樣子。現在我們提起林徽因,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除了丈夫梁思成外,還和徐志摩、金嶽霖之間有绯聞(和徐志摩确實不算純友情,但金嶽霖的傳說就不太可信了),她也是以被很多人評為“綠茶”式人物,喜歡她的人非常多,但讨厭她的也不少,想來想去我忽然發現,但凡是名人,尤其是有名氣的美人,無一不像林這樣滿身争議。
許多人都對名人轶事津津樂道,林徽因身為女性,所承接的議論就更多了,“寬于待男嚴與律女”是中國文化傳統,如果去除一些偏見去剖析林徽因,她面對的難題其實跟普羅大衆沒啥兩樣:
童年過得非常壓抑;戀愛期間,又和未來婆家處理不好關系,被未來婆婆、大姑子嫌棄;文壇對她而言也不算清靜,錢鐘書、冰心等人都寫過暗中諷刺她的文章,前者寫《貓》,後者寫《太太的客廳》,都是後人研究民國八卦的素材,更是林徽因惹來争議的原因。
在冰心筆下,形象脫胎于林徽因的“那位太太”相當虛榮,喜歡在家裡搞聚會,邀請一大堆男子赴約,那些人無一不對她追捧有加,甚至想和她展開暧昧,也不顧她已經結婚,而她對自己的魅力感到十分滿意,周旋于各個男子之間,遊刃有餘。
而錢鐘書筆下的“那位太太”同樣交友廣闊,有點像文藝界的交際花,“在一切有名的太太裡,她長相最好看,她為人最風流豪爽,她客廳的陳設最講究,她請客的次數最多,請客的菜和茶點最精緻豐富,她的交友最廣。并且她的丈夫最馴良,最不礙事。”
我們知道,文字這種東西很有講究。真正誇一個人是用心,真心實意的贊美往往不需要華麗言辭,而用這麼多帶“最”的句子堆疊,看起來是誇,其實是反諷,尤其是最後一句,說她的丈夫怎麼不礙事,這一下把前面的假誇都推翻了,十分辛辣,太太的虛榮和“不專一”躍然眼前,不得不說文學大師的功底非同一般。
如果這樣看,林徽因無疑在感情上成了“綠茶”一樣的存在。無獨有偶,讨厭林徽因的人當時還有她的婆婆和大姑子,至于原因,還請接着往下看。
1923年5月7日,梁思成出了車禍。林徽因身為戀人,按理來說,去醫院照顧探望也沒什麼。而且梁思成是以身體出現問題,林徽因并沒有想要放棄他,而是盡心盡力在醫院安慰他鼓勵他,幫他翻身和擦汗,又端茶又送水,這感動了梁思成,也感動了未來公公梁啟超。
唯獨沒感動林徽因的未來婆婆、梁啟超正室夫人李蕙仙,以及她的大女兒梁思順。李蕙仙是真正的大家閨秀,嫁給梁啟超算下嫁,是以梁啟超對妻子一直很尊重。順便說一下她也有才學,讀書識字,雖然才華表現得不那麼明顯,但絕對不是完全沒受過教育的傳統官宦小姐。
無奈的是,李蕙仙不像林徽因一樣“中西結合”,在她看來,林徽因和梁思成還沒結婚,就不算梁家的人,這麼沒名沒分地跟男子親近,豈不是有輕佻放浪嫌疑?再聯想到林徽因和兒子定情之前,還跟有婦之夫徐志摩有過那麼一段绯聞,這問題就更嚴重了。
現在推測起來,李蕙仙不喜歡林徽因的态度,必定是影響到了梁思順。很有可能,這裡面還有梁啟超過于鐘愛林徽因、非要她做自己兒媳不可的緣故。林徽因14歲那年和大哥哥梁思成首次見面,就是梁啟超精心安排;徐志摩對林徽因動心瘋狂追求,又是梁啟超站出來擋住他,成功讓林徽因選擇自己兒子。
梁啟超還在給女兒梁思順寫信時,說林徽因是自己“另一個女兒”、“第二回的成功”,這可不是一般的贊美!隻可惜,不管老父親怎麼從中調和,梁思順和林徽因的關系一直沒怎麼變,1928年,林徽因成了梁家的兒媳(當時婆婆李蕙仙已經在4年前去世),往後到三十年代,梁思順還會因為自己女兒經常往林徽因那裡跑而生氣。
據林徽因和唯一閨蜜費慰梅通信,梁思順是不想讓女兒染上林徽因和金嶽霖那樣“激進的婚姻觀”。掰扯了一大堆,這壓根就是一場“新舊沖突”啊!受過西式教育、遊曆過歐美見識廣闊的林徽因怎麼會在意那些男女有别的舊講究,她一門心思都撲在事業上了。
再大膽猜測一點,李蕙仙、梁思順不喜歡林徽因,還可能因為林徽因不擅長做家務,不是傳統“好兒媳”。這麼看起來李、梁母女倆覺得林徽因感情不幹淨(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綠茶了),其實未免冤枉了她,就算是被追捧的民國女神,也有家長裡短的煩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