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吳京等人主演的電影《長津湖》在上映之後,就以極高的關注度,成為了電影界的一匹黑馬。是以,沒用多久的時間,這部電影就拿下了中國影史的票房冠軍。
這部電影用最真實的視角,還原了抗美援朝時那場震撼人心的戰役,更是彰顯出了無數個舍身護國的志願軍先烈形象。因為真實,是以這部電影感動了無數的國人。

如今,電影中的這場長津湖戰役再次被提起,雖然已經有一種恍若隔世之感了,但是志願軍戰士為了捍衛家國利益,在炮火中沖鋒陷陣的畫面,卻又讓人感覺依舊是那麼地清晰。
當時整體的國際環境可謂是風起雲湧,中國人民無法不思考如何立足于世界之林,是以國内上下時刻關注。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的人是一副“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
因為在抗美援朝之初,美國人完全不關注這場戰争,他們甚至都還不知道這彈丸之地的北韓半島,到底地處哪個角落。畢竟在這之前的幾年,美國剛剛經曆了二戰。
珍珠港被偷襲之後,美國損失嚴重,是以二戰結束以後,很多美國人正在極力釋放着自己壓抑了許久的創傷,也難怪北韓戰争被稱為是被美國人遺忘的戰争。
一、長津湖戰役為何會引起美國人的關注?
這場遠東半島上戰争的存在感,恐怕是美國建國幾百年來所有域外戰争中最低的一個。但是作為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卻是個特例。
長津湖戰役爆發以後,美國人瞬間就變得沸騰了。這場戰役被美國的各平台與媒體大肆地宣傳,甚至通過各種的回憶錄、影視作品,傳播得鋪天蓋地。
美國公布了在這場戰役中的一些重要資料,光是美軍的傷亡和凍傷減員人數,就都超過了7000人,這些被鮮血染紅的數字,無疑是給了美軍一個深刻的教訓。
當時的長津湖地區,正經曆着半個世紀不遇的嚴寒和低溫。裝備精良的美軍,都凍傷了這麼多人,志願軍應戰時穿着還是适應于華東地區的單衣,又何談能夠禦寒呢?
美軍是非常強大的軍隊,出現在長津湖地區的則更是美軍的王牌部隊陸戰一師。這支隊伍在數次獲勝的經曆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更是有着“美利堅之劍”的稱号。
嚴寒天氣和強悍對手,俨然成為了志願軍面臨的兩大挑戰,這也注定了這場戰役必将打得異常艱難。因為極端的嚴寒天氣,志願軍當時有不少戰士被凍掉了耳鼻和手腳。
但是,志願軍靠着突破人類極限的鋼鐵意志和奉獻精神,堅持到最後一刻。因為英勇無畏的志願軍戰士,最後克服了嚴寒,并且成功在長津湖地區,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美軍。
在這次戰役中,美軍陸戰一師直接被志願軍包圍。在美國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就是美國的各大官方媒體,關于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被志願軍包圍的消息。
因為美國人很難想象,陸戰一師這支裝備最好的美軍王牌部隊會被包圍、擊敗,他們更無法想象,陸戰一師是被志願軍擊敗的。于是,一場不為人知的戰争立刻變得引人注目。
陸戰一師的悲劇,不僅是戰略上的失敗,在更大程度上還挫敗了美國人心中引以為傲的英雄主義。因為象征着美國精神和意志力的陸戰一師倒下了,這怎能不讓人感到恐慌呢?
志願軍的武器比美軍差,但是志願軍以昂揚的戰鬥意志,向敵人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進攻,讓美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也讓美軍付出了慘痛代價,最後悻悻退出了北北韓。
陸戰一師的撤退,讓美國人感受到了威脅和壓迫。因為他們完全無法相信一個軍事實力處于當時世界第一位的強國的精英部隊,會陷在亞洲的戰争泥潭中命懸一線。
後來,陸戰一師的鮑澤回想起當時情景時感歎地說:“我相信,長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國軍隊不顧傷亡的那個狠命攻擊,是每一個陸戰隊員心中揮之不去的噩夢。”
二、北韓戰争為何不被美國人重視?
北韓戰争既然有着如此大的規模,在世界範圍内,也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但是又為何不被美國人所重視呢?這也許可以從另外一種角度做出一個解釋。
首先,北韓戰争的客觀結果,是強大的美軍敗在了新中國裝備力量尚弱的志願軍手中。這樣的結果,無疑是嚴重打擊了向來不可一世的美國人的自信心。
口口聲聲說遺忘,也不過是給美國人為了維護自己臉面,找的借口罷了。實際上,其羞恥的心理,早就已經暴露無遺了。是以不是遺忘了,而是根本不敢承認失敗。
縱觀整個抗美援朝,志願軍的勝利意味着一個東方大國的崛起與騰飛,而美國則是被拉下了戰無不勝的神壇。這種滋味放在誰身上都不好受,是以這種記憶被抹去也實屬正常。
其次,有些倔強的言論,為美軍在戰争中的表現找到了新的角度。這種言論聲稱,美軍是戰術勝利,志願軍是戰略勝利。畢竟志願軍的傷亡數量,證明了勝利是付出了慘痛代價的。
這種奇怪的觀點認為,美軍在某種層面來說仍然是勝利者,雖然他們的陸戰一師被志願軍包圍了,但是最後仍然逃了出來。能夠逃出去一些人,那就是一種勝利!
如果這樣來看的話,那麼美軍的神話仍然可以高高挂起。是以在美國人看來,在北韓發生的這樣一場平平無奇的“勝利之戰”,自然就不用過分重視,消失在曆史長河中也是理所當然。
對于美國這樣一個崇尚自我的民族來說,他們自然更加樂意選擇忘掉那些不光彩的畫面。同時,他們也願意不斷地挖掘所謂的“英雄主義特點”内容,來激勵整個國家的心理。
結語
縱觀美國人對長津湖戰役的評價和态度,盡管他們用“基本保留了他們的所有重型裝備”、“堅韌和勇氣的史詩”等描述來粉飾自己的失敗,但是事實畢竟勝于雄辯。
對于所有的中國人而言,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仍然跨越時空影響着後人。志願軍忠烈的英魂,将會永遠激蕩在我們無法割舍的紅色血脈之中,他們将被後世永久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