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2年,秦國甘泉宮忽然傳來一陣驚呼,宮女急忙沖進殿内,隻見宣太後衣冠不整秀發散亂,身旁躺着滿身酒氣奄奄一息的義渠王。還沒等宮女反應過來,還在一旁瑟瑟發抖的宣太後,說了一句:可别怨我!用手探了探義渠王的鼻息後,密令立刻通知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在宮外焦急的等待多日,收到母後的消息大喜過望,雙袖一揮拿出虎符傳令,傾秦全國之力進攻義渠,此時千裡之外的義渠國,人們還在聊着義渠王和秦宣太後的八卦,贊歎義渠王了不起,秦宣太後這樣的禦姐都能搞定,由于義渠壓根沒有任何準備,秦國騎兵忽然奔襲而來,占據了幾個重要的關隘後,群龍無首的義渠國沒多久就被秦國所滅,曾經在西北稱雄一時的義渠國,就此被秦昭襄王分為了三郡。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秦宣太後,不息以身犯險誘滅義渠典故,也是戰國時期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點,獲得了義渠國千裡之地的秦國,在西邊沒有了勁敵,不在有後顧之憂的秦國,得以專心向東發展,如何消滅關東六國被提上了日程。
在秦國消滅義渠此事中,秦國宣太後以一國母後尊貴身份,卻不惜犧牲自己的青春和愛情,委曲求全與義渠王交好,甚至傳說還為義渠王生下了兩個兒子,在完全得到了義渠王信任後。卻為了秦國的江山社稷,忍心親手将之除掉,以一己之身,讓秦國擴地千裡,就以此功績,她在秦國的功勞完全不遜于白起和張儀等人。
是以也成了秦國人們心目中的最值得紀念的皇後,為了尊重她和紀念她,秦國尊稱她為太後,根據曆史專家的考證,太後一詞也就是從她開始,司馬遷《史記·秦本紀》: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後,王母于是始以為稱。她也是曆史上第一位以太後身份,統治了國家數十年之久的女子,不過統治的太久的宣太後,雖然讓秦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且為秦統一六國打下堅實基礎,可是卻讓自己的兒子,秦昭襄王非常的難受,畢竟名義上秦國的國君是秦昭襄王,可秦國的民間但是的情況,都隻是知道宣太後還有她的弟弟,秦昭襄王被冷落的當然是希望奪回實權,但是宣太後是他相依為命的母親,較有孝名的秦昭襄王,一直是下不了手,直到一年魏國一個逃亡人到來,這人就是範雎,範雎曆經千險逃到了秦國後,他的治國才華被秦昭襄王認可,範雎就力勸秦昭襄王收回實權,對于猶豫不決秦昭襄王,他以曆史還有魯國的三貴,晉國的三分為例。秦昭襄王在在範雎勸說下,終于進行了一系列眼花缭亂的操作,從宣太後奪會了秦國的實權,并且把舅舅魏驅逐出鹹陽。
不過此時的宣太後已經年事已高,即便是讓權給兒子,也不沒什麼放不下,畢竟兒子和她本來是一體,之前做的種種,都不是為了兒子,風燭殘年的宣太後,在閑下來的時候,又找到了自己的愛情,他認識了一位男子魏醜夫,并且宣太後和魏醜夫愛的非常的纏綿,不過秦昭襄王此時雖然聽到一些太後的重重閑言碎語,可是他畢竟是個孝子,并沒有追究魏醜夫什麼罪過,臨終的宣太後重病的時候,因為放不下魏醜夫,就下令過世以後要魏醜夫陪着自己一起下葬。魏醜夫聽說吓的惶惶不可終日,最終請來人給宣太後做說服。這人叫做庸芮,庸芮勸說宣太後方法和很特别,見到了太後,就直接問太後,人百年歸老後,是否還存在感覺?
宣太後雖然老了,但是頭腦還很清晰,回到說,肯定不能啊!庸芮繼續問太後,既然都沒有了感覺,那麼你還把魏醜夫帶動黃泉之下陪你?如果真的有感覺,那麼故去的先王,又怎麼看待你和義渠王和魏醜夫的行為,宣太後想了想,覺得好像庸芮說的挺對的,想起了先王和義渠王,便吩咐下去,不用魏醜夫陪自己一起下葬。
公元前265年的秋天剛過,秦國的一代風雲人物,秦宣太後與世長辭,被秦昭襄王葬在了芷陽骊山附近,秦宣太後作為一個楚國女子,以陪嫁的身份嫁到了秦國,卻能夠得到秦惠文王,可以說其顔值必定很高,并且她非常有心計,抓住了秦武王去世這件事後機會,通過運籌帷幄,終于在衆多的秦國公子中,把自己的兒子秦昭襄王推為秦國國君,其能力可見一斑,特别是面對咄咄逼人的義渠國,秦宣太後采用了美人計,利用自己的優勢和甜言蜜語,付出了很多最終獲得了義渠王完全的信任,而此時的秦昭襄王也非常的配合,最終母子聯手獲得了擴地千裡的功績,雖然她晚年失勢後寵信魏醜夫,可是這點瑕疵并不能遮掩她對秦國的付出,是以後世對她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但是戰國其他六強卻不怎麼看,因為在她帶領下秦國逐漸開始強大起來,是以關東六國對她的一些記載,都是喜歡讨論她的私生活。
特别是南韓當時對宣太後的一個記載,更成為了後世的經典,《戰國策 韓策二》公元前307年,強大的楚國進攻弱小的南韓,南韓因無法抵擋,就想找人來助威,因為和秦國挨得近,派使者前去向秦國求助。
可問題,南韓人确實有點病急亂投醫,千算萬算漏算了秦宣太後家鄉就是楚國,不大願意幫助南韓,于是面對南韓來的使者,宣太後講了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
“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
其實就是告訴南韓,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和好處,我是不會幫你們的,宣太後說到做到,既然沒有好處,為何秦國要幫南韓做擋箭牌呢?是以後來隔岸觀火沒去幫忙。不過她沒想到,自己這番糙理不糙的話,被南韓的使者帶了回去,并且記錄了下來傳頌千古。從這點可以看出,秦宣太後許多關于個人生活的曆史記載,并非都是秦國刻意留下來的,反而是關東六國為她保留的,導緻她和情夫的事成為了二千年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從她身上能看到春秋戰國時代,其實女子們的個人思想,并不像後世的明清時期,受到禮教觀念的限制,她們很放得開,同時也愛的激烈,敢于追求自己的愛情。不過并不是所有太後,私下追求自己的愛情,都會得到曆史很高的評價,作為宣太後的曾孫媳婦,秦始皇母親的趙姬,其遭遇和宣太後非常的相似,可結局卻大為不同,不但情夫和兒子身死,差點相依為命的兒子都不認她,更成為了秦始皇心中的一道傷痕,據說也是以秦始皇終身不立皇後,那麼為何她和宣太後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趙姬的生平,可以說有很多與宣太後相似的地方,例如兩人的夫君都早逝,兩人都曾經扶持自己的兒子,付出了許多,兩人也當過一段時間的實權太後,兩人都各自有各自的夫妻,并且還為夫妻悄悄的生下兩個兒子。
如此多的相似度,才讓後世經常把兩人拿來對比,但不可否認,宣太後和趙姬相比,宣太後更像是一位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的,既能持家立業,由能帶好孩子,還能和叔叔一起說段子的大家閨秀,趙姬雖然出身于趙國的豪門,但僅擅長于歌舞,兩人的對比更像是呂後和戚夫人的翻版,是以缺少大局觀和野心的趙姬,不得不依附于男人,來維持嬴政和自己的生存空間,而她的命運,從被呂不韋送給了子楚就注定了。
趙姬能夠成為太後,其背後最重要的一個人物就是呂不韋,而趙姬最後的沒落,也和呂不韋有着很大的關系,是以趙姬的一生其實和呂不韋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才有了六國坊間對嬴政身份的猜測,可以說趙姬情窦初開的夫妻就是呂不韋,雖然後來子楚的真心實意打動了她,但是後來子楚地去世,人到中年的趙姬并沒有向宣太後一樣,并心思放在了秦國的江山社稷上,而是放在了呂不韋的身上,希望和呂不韋的聯手,讓嬴政度過最艱難的幾年。
兩人過了幾年這樣的日子,等嬴政長大成為少年後,一次的偶然相遇,三人都很尴尬,此後呂不韋就明白不能再和趙姬這樣了,為了擺脫趙姬,就給她物色了一個替代者,就是著名的那個人物,這人的出現改變了趙姬的一生,得到了趙姬的認可後,呂不韋還想辦法,讓他成為了未淨身的太監,日夜的陪伴在趙姬左右,而趙姬是以和嬴政的聯系日漸稀少,也有發現自己懷孕了,趙姬索性和嬴政說,要搬出宮外住,而嬴政孝順的答應了,可讓嬴政沒有想到的是,在百裡外的宮殿,趙姬為自己增添了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他還被蒙在鼓裡,後來有人悄悄地告訴他,有人酒後亂言,“吾乃秦王假父也”,秦始皇派人一查,才發現了真相,是以趙姬的事才東窗事發,最後憤怒的秦始皇收拾了“假父”,和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後,把趙姬趕出了鹹陽,并說永不相見,要不是手下的大臣冒死觐見,接連的勸說秦始皇估計永生都不會見趙姬,不過趙姬最後還是被秦始皇接了回宮,孤獨的在深宮内安享晚年。在公元前228年,趙姬去世。
後世曆史對趙姬的評價,基本上是一邊倒的貶義比較多,僅有較好的記載,也是“絕美”兩個字,相比宣太後的較高評價,兩者的差距主要為以下幾點:
第一:在對秦國的江山社稷上,宣太後掌管了秦國三十六年,在這段期間不但沒讓秦國衰退,更讓秦國擴地千裡,實力強盛為兒子和孫子們奠定了根基,想反,趙姬除了和呂不韋的種種八卦,在當太後的期間,沒多少拿的出手的成績,這是趙姬難以和宣太後相比的最重要一點。
第二:兩人都有過夫妻,并且還是至死不渝的那種,但是宣太後能夠做到為江山社稷而犧牲愛情,而趙姬差點因為愛情導緻秦國的内部互相傾軋,單這點趙姬和宣太後的差距就非常明顯了。
第三:在對待夫妻的思維上,宣太後一直是主動的姿态,無論是義渠王還是後來的魏醜夫,她都把主動權拿着自己手中,可是趙姬身為太後,去被動的把被呂不韋和情人利用,就一點直接導緻了她們後來的結局差距。
總結一句,兩人相同的遭遇,可結局不同,主要是兩人對秦國江山社稷的貢獻上,還有對曆史的影響,還有自身對愛情把控上的不同,種種方面秦宣太後可以完勝趙姬,而宣太後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不像是趙姬一樣被别人左右,這才是兩人結局不同最大的差別